孙兆军
摘要: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农业工作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优化粮经比、粮畜比、粮加比为主攻方向,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供给结构、转变生产方式、深化农业改革、强化科技支撑,努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为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强市奠定了基础。本文在总结宝鸡市现代农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对策建议
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农业工作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优化粮经比、粮畜比、粮加比为主攻方向,調整产业布局、优化供给结构、转变生产方式、深化农业改革、强化科技支撑,努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为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强市奠定了基础。
一、宝鸡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一)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全市粮食生产能力保持稳定,低产田玉米面积逐年减少,优质猕猴桃、矮砧苹果、高山蔬菜、奶山羊等主导产业板块稳步扩大,奶山羊、秦岭北麓猕猴桃、渭北塬区优质苹果和高山蔬菜优势产业聚集区基本形成,中蜂、中药材、花椒、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异军突起。
(二)绿色发展步伐加快。启动3个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探索“3+1+1”(“三绿”+绿色旅游+绿色保护)绿色发展新路径;10个县区通过了无公害整县环评,创建国家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4个,全市有效期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89个、产品240个,农产品检测样品合格率达到99.8%;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达到85.8%。全市以草畜配套、农牧结合、循环发展为特色的绿色农业纵深推进,初见成效。
(三)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74户,其中国家级5户、省级52户。发展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57个,省级以上合作示范社113个,其中国家级29个、省市级家庭农场369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815个。培育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累计培育职业农民9500多人,省级以上实训基地和高级职业农民累计分别达到17家和85人,1名职业农民荣获“全国十佳农民”,农民组织化程度显著提升。
(四)三产融合有力推进。实施农产品加工“十园百企千亿”工程,规划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10个,入驻农产品加工企业90个,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达到2.1∶1;连续举办世界猕猴桃大会,成功举办全国蜂业大会,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和农产品系列宣传推介活动,扶持企业在一二线城市建设农产品品牌形象店、直营店58个,蒙牛、石羊、陕果集团等一批著名现代农业企业落户宝鸡,全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基础日趋牢固、步伐明显加快。
(五)改革创新全面加强。强化科技支撑,启动建设宝鸡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示范区,组建宝鸡市农业科技创新攻关同盟,成立市果业联盟和优质小麦产业开发联盟,建成10个国家级、西农大试验站。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基本完成,颁发农村土地经营权证63.6万户,颁证率达到98.36%。284个试点村基本完成了清产核资和成员身份界定,259个村完成了股权量化,202个村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在82个村开展“三变”改革试点,16个村形成典型亮点。
(六)嵌入式扶贫持续加力。总结推广的“嵌入式”产业脱贫宝鸡模式,带动贫困户5.4万户嵌入产业链,成为宝鸡产业脱贫新亮点。集中开展产业强村富民、新型经营主体“传帮带”、“结穷亲”科技帮扶、献爱心扶贫认购“四项活动”,建立健全市县产业脱贫技术服务110指挥体系。截至去年年底,累计实施到村产业项目1220个,5.1万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
二、宝鸡市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多而不强。产业结构虽然逐步优化,但以粮食为主的大宗农作物种植仍是“主角”,经济作物、畜牧养殖在整个农业占比中缺少分量,粮经比、粮畜比还不尽合理;产业内部呈现“三多三少”,即同质化多、特色化少,原料型多、加工型少,普通的多、优质的少;县域之间农业产业的聚集度差别较大。
(二)加工能力仍然较低。对农业多功能挖掘不足,产业融合链条短,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除过奶业加工体系比较健全、能力较强外,粮食、果业、蜂产业等缺乏龙头加工企业引领,精深加工产品较少,农产品转化能力薄弱,粮加比仍然较低。
(三)农业生产水平不高。生产方式仍然比较粗放,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新方法应用推广覆盖面小,农技推广队伍结构不合理,对农业前沿动态和新优技术掌握不够、能力有限,农村掌握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乡土能人、技术能手少之又少,生产的农产品数量型多、质量型少,不能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农产品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三、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的对策措施
(一)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是优化产业布局结构。要紧扣“三绿”调结构、促转型、提效益。在稳定粮食综合产能,保障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上,重点建设粮食功能区和奶业、苹果、猕猴桃、高山蔬菜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调减低产田玉米面积,扩大优质小麦、专用玉米和名优杂粮种植规模,恢复水稻种植。大力推广苹果“千阳模式”和优质猕猴桃生产技术,年均新增苹果、猕猴桃等3万亩以上;大力发展高山菜和设施蔬菜,均衡发展露地蔬菜。全力抓好奶山羊全产业链建设,打造千陇100万只奶山羊基地,培育壮大蜂产业,发展中蜂养殖示范基地,打造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畜牧养殖典型样板,发展一批集约高效示范园和示范场,引领产业发展。
二是建设精深加工园区。按照“培新、引强、做大”的思路,加快推进“十园百企千亿”工程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瞄准国内外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采取联合办厂、厂房租赁、投资办厂等形式,新建农产品加工园区。力争到2022年,全市“十园百企千亿”工程全面建成,10个加工园区建成乳品加工、果品加工、面粉加工、蔬菜加工、肉类加工、方便食品等规模以上工商企业100户,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实现每个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都有精深加工企业带动,构建起“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现代农业产业链,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建设三产融合基地。抢抓国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政策机遇,率先支持眉县和陇县创新产业链,发展特色产业。在眉县按照大企业引领、大加工支撑、大园区承载的要求,积极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陇县按照打造奶山羊龙头县和“世界乳都”目标,落实《宝鸡市奶山羊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年度重点工作,建设养殖基地、提升加工能力、挖掘奶山羊文化资源等,探索产城融合、城乡融合、村企融合的奶山羊产业发展新模式,全力推进百亿羊乳全产业链开发。力争到2022年,全市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为全市乡村振兴打造典型、梳理样板。
四是扎实推进产业脱贫。全力推动产业扶贫攻坚,严格执行县、镇、村、户四级产业规划,板块化推進、规模化发展,着力打造高端双奶源、优质苹果、猕猴桃、高山特色菜、干杂果等产业板块,因地制宜发展中蜂、食用菌、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培育发展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镇村,实现贫困地区产业覆盖提升。深化“嵌入式”产业脱贫模式,总结完善搭载式、托管式、股份式等利益联结机制,强化项目支持,建设“嵌入式”产业示范基地,开展畜牧养殖快富、果菜板块推进、精深加工增值等十大行动,将更多的贫困户嵌入产业链、带进大市场,分享产业发展收益,使贫困群众逐步成为发展产业、壮大产业的骨干力量。力争到2020年,全市实现7.3万家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脱贫。
(二)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一是加强农田基础建设。在陈仓、凤翔、岐山、扶风、眉县等县区整建制持续推进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提升项目,打造一批稳固集中连片粮食生产基地。健全耕地质量监测体系,探索开展轮作、休耕、绿色种植等种植模式,实现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持续提升耕地质量。以最急需、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和领域为发力点,组织实施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力争到2022年,全市高标准农田达到251.7万亩,建设“四有”标准耕地质量监测点150个以上,耕地基础地力提高0.5个等级,全面夯实现代农业跨越发展基础。
二是严格产品质量监管。突出“三绿”重点,推进“三品一标”认证,规范生产行为,净化产地环境,提升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推进市县检测实验室建设和认证工作,优化提升镇级监测软件和硬件装备水平,建立监测预警机制,推动质量检验监测常态化。延伸开发市县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功能,建立质量安全监管综合信息平台,推广使用投入品视频监管软件,逐步实现生产、储运、销售的云监管、云监测、云追溯,农产品生产企业及专业合作社检查覆盖率达到100%,视频监控覆盖率得到明显提升。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开展“检打联动”专项行动,严格行业执法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在98%以上。
三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持续深化杨凌、西农“两地三方”合作,建设宝鸡市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示范区,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提升自主创新攻关能力;发挥农业科技创新攻关同盟作用,有效整合全市农业科技资源,联合科研机构、大专院校、龙头企业和推广单位,开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攻关,着力破解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突破农业产业发展和推广服务瓶颈问题。依托省市县培训基地,探索运用现代化手段培育职业农民,大力培育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科技知识水平。推进农机农业融合,优化装备配套结构,加大高端、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和引进推广力度,补齐全程机械化短板,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和安全生产水平。
四是探索绿色发展模式。结合产业特点,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全程绿色防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地膜治理示范创建,为全市探索绿色发展路径。积极实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动,支撑县区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探索秸秆多元化利用形式;完成畜禽禁养区划定,引导大型养殖企业发展万吨有机肥加工厂,扎实推进整县区畜禽健康养殖和养殖重点县开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试点。积极实施化肥减量化行动,全市有机肥施用面积年均增加5万亩以上。
(三)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一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全面推进清产核资,摸清农村集体资产底子,扩大“三变”改革成果,探索总结试点新模式,壮大农业集体经济实力。全面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强化确权登记颁证后续管理,完成部级数据汇交。发挥县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功能,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探索以实物计租、货币结算、租金动态调整、土地经营权入股保底分红等利益分配新方式,加快农村土地向种养大户流转,推进规模经营发展。
二是壮大经营主体实力。大力扶持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拓展园区功能,完善园区产业体系,集中打造一批集产业、品牌、信息、物流于一体的综合示范园区,引领和带动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构建以家庭承包农户为基础、新型经营主体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重点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大型龙头企业,吸引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总部在本市聚集,推进大型涉农企业上市,引导龙头企业做大、做优、做强;支持示范合作社延长产业链条,建设农产品营销渠道,开展示范性家庭农场评定,引导家庭农场、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发展壮大,使之成为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
三是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加强与陕西自由贸易区杨凌示范区片区合作对接,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陇县盛源、扶风同兴、眉县齐峰等农产品出口企业,在中亚、俄罗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设立特色农产品形象店,建立营销网络。同时,积极促进与新疆伊犁自治州的交流合作,力争双方成为友好城市,签署全面加强农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动员本地农产品出口企业在伊犁投资建设仓储基地。
四是强化品牌宣传推介。持续开展农业品牌提升行动,打造宝鸡苹果、宝鸡蜂蜜、眉县猕猴桃、太白高山蔬菜、陇县羊乳品和凤县花椒等6大农产品区域品牌,做强和氏乳业、关山羊奶粉、海升苹果、齐峰果业等企业品牌,提高宝鸡农业品牌美誉度。积极参与陕西苹果“三年百市”促销行动,强化市场营销,以北京、上海、江苏等一二线城市为重点,开门办节会、出门办展会、集成搞推介,建设高端果品、优质畜产品、特色农产品实体销售店、体验店。鼓励支持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扩大农产品网络销售规模,创新营销模式。
五是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政府调节作用,继续推进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政府直接服务和购买服务“双运行”机制,鼓励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企业等第三方机构实施技术应用推广项目,开展应用技术推广服务,逐步构建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格局。积极探索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承包作业、养殖业粪污专业化处理等服务形式,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的经营模式,逐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农业局)
责任编辑: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