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超壮 黄连印 李国斌
摘要:陶传友同志作为中组部选派的财政部挂职干部,挂职于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他廉洁自律,克己奉公,把一个好党员、好干部、好公仆的形象深深地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他为当地扶贫开发,为老百姓脱贫致富,为民族团结进步,尽心竭力,不辱使命。本文记载了陶传友同志在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工作期间的先进事迹。
关键词:财政;扶贫;先进事迹
当前,扶贫攻坚和精准扶贫是党中央为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举国上下,扶贫工作已深入人心,深得民心。每位机关干部都有自己的结对帮扶对象,如何落实好党中央的扶贫政策,把扶贫对象从贫困之中解救出来,一直是每位党员领导干部思考的重要问题。最近,《广西电视台》、《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广西日报》、《当代广西》等从不同角度宣传了陶传友同志的先进事迹,看到了一名中组部与财政部选派的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优秀领导干部,以广西为家乡,扎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为民办实事,办好事,通过接地气,实现结硕果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陶传友的先進事迹,深受启迪,很受教育,为扶贫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非常值得扶贫工作者学习。
2010年,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委书记郭声琨在看望挂职干部时,勉励他们“把广西当故乡,把广西人民当亲人,把挂职当任职”。陶传友不仅把这句话记在心里,而且也落实到行动上。由于他在民族群众脱贫致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方面的突出贡献,他本人获得了2012年河池市第三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2014年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八桂先进人物”的称号。
一、使命光荣,壮乡情浓
2010年5月18日,中央组织部与财政部选派的挂职干部陶传友,风尘仆仆赶到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挂职任县委常委、副县委。到职后,陶传友在环江县四家班子领导见面会上,作了简短的自我介绍,深情地说了一句话:“从今天开始我就是环江人。”
走访群众听民生,深入农家解难题,挂职一任造福一方。他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到职第三天,就赶赴田间地头与干部群众促膝长谈,详细了解情况。环江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是偏远山区,是由毛南族、瑶族、苗族、壮族等11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国家级特困县。因山势雄伟导致交通不便,因河流众多导致田地割剧,耕种不便。全县38万各族群众,人均耕地仅一亩多,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缓慢。比如,大才乡重楼村是一个壮族群众聚居的村庄,有600多户,2300多人口,全村有2000多亩水田,一直靠天吃饭。2009年大旱时,田地里的裂缝能伸进去拳头,庄稼几乎绝收。
二、抓薄弱扶重点,情系民生
为了完成中央抗旱救灾扶贫工作的神圣使命,陶传友不顾工作生活条件的艰苦,一心扑在工作上。他就从环江县城周边开始,逐个乡镇、村屯进行调研,近一个月时间跑遍全县12个乡镇和主要行政村,其中包括一个毛南族乡,一个苗族乡,掌握到全县农业最基本最真实的情况。使他感到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环江农业生产的最薄弱地方,全县绝大部分耕地既无灌也无排,遇旱则旱,遇涝则涝,面对自然灾害根本没有抵御能力。因此,他认为要解决环江农业落后的根本问题,必须抓住这个薄弱环节,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于是,他就抓紧时间写出一份“关于环江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查报告”,并向财政部有关领导进行汇报,在毛南族乡安排了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配套项目与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从而解决了这些乡镇的灌溉难问题,缓解了各民族群众之间因为农业生产用水的纠纷,促进了民族团结。
三、新观念引领,政策扶智
根据县委安排,陶传友的联系点是大安乡。初到大安乡就多次深入各村屯进行调研,每到一处,他都亲切询问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经济来源,有哪些困难,有什么急需解决的问题等,并认认真真地在笔记本上记下来。经过一段时间深入调研分析,他认为要扶贫必须先扶智;要让群众改变观念,首先要改变乡党委政府干部以及农村致富带头人的思想观念,只有他们接受了新思想新理念,才能带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陶传友从抓党建工作入手,走访当地部分脱贫致富的党员带头人,给他们出谋划策,引导他们做大做强绿色生态养殖产业,走基地+农户+产业协会的发展之路,分担种养殖的经济风险,增强开拓市场的能力。在新农村建设中,陶传友尤其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他们率先改造民居,带领全村共同走上建设新农村的和谐发展之路。大安乡才平村外吉屯在他的引导下,由党员和骨干带头,在住房环境改造、村屯道路平整、公共设施建设中发挥积极示范作用,从而带动其他村民纷纷向种养殖有产业基地、居住有舒心舒适之所、业余有休闲活动之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靠拢,并辐射到其它村屯。因此,陶传友一直在思考,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要发展,必须走民族团结与扶贫工作相结合之路和科学发展之路。以产业扶贫、科技扶贫为基础,首先抓住观念引领,政策扶智,切实解决好民族群众的贫困问题和致富增收问题,从而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等一系列根本问题。
四、排忧困解难题,情系民愿
2011年11月,陶传友在大才乡重楼村调研时了解到,村里有一座简易石桥,已经用了上百年。石块垒砌而成的桥墩历经风雨,已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裂缝,部分桥面坍塌,还曾有群众因此坠落河中。年久失修的小石桥不仅影响了全村364户、1000多人的日常生活,而且严重制约了桥对岸200多亩水田、500多亩坡地的开发利用。陶传友在摇摇欲坠的小桥上勘察时,重楼村村民秦老汉一脸无奈地对他说:“危险啊,桥都烂了。我们做梦都想造一座新桥,但没有这个能力啊!”
言者无意,听着有心。群众的关切,陶传友已牢记心中。陶传友决心尽己所能,为民解难,奔走呼吁,在他的牵线搭桥下,帮助北造屯争取得到财政资金20万元修建北造桥,经过不到60天的紧张施工,梦想中的新桥终于建起来了,长26米、宽4米,投资20万元的坚固、美观的水泥大桥就如一条巨龙横卧在河面上。桥修好了,但桥两头的道路还是泥泞不堪,民族群众发家致富的梦想还是没有彻底实现。大才乡党委政府再次把群众的心声反映给了远在北京的陶传友。面对乡亲们沉甸甸的信任,他又开始了四处奔波。在他的努力下,共争取到财政资金40万元分别修建北造桥两头的水泥路。2014年8月16日,一条总长1000米,宽3.5米的水泥路便从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伸向了桥面,延伸至山外。道路竣工当天,屯里的男女老少排着队,兴高采烈地在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上走了一趟又一趟,摩托车、农用车、小金牛、三马车等各种车辆也在这条乡间水泥路上快乐地奔驶,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这条路称为“幸福路”、“ 民心路”。道路竣工不仅方便了出行,而且运化肥、采桑叶、收稻谷、收甘蔗的时候都可以直接把车开到田间地头,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省了劳动力,仅此一项就为当地农民人均增加收入180元。对此,莫瑞丁说出了民族群众的心声:“没有陶传友常委,就没有我们北造、可马、敢谈、中村群众的春天,我们要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希望有一天陶传友常委再来看我们的时候,家乡已经变得更加美丽富饶了。”
五、知民情及时帮扶,情系民众利益
陶传友时刻不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始终牢记党的民族政策,对民族群众的利益时时关注,事事关心,把帮扶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当作自己的追求。
2010年7月4日早晨,环江县驯乐苗族乡小尧河屯发生重大火灾,造成25户群众受灾,49间房屋被烧毁,粮食和生活用品被大火吞噬。虽然县委并没有要求陶传友去火灾现场,但是陶传友却主动要求与县委领导班子成员一起去救灾。在山路上,汽车坏在半山腰,顶着酷暑,步行6公里,走了一个多小时才赶到火灾现场。亲眼见到不少倒塌的房屋里仍有余火,受灾的群众伤心不已,便立即与乡村干部一起抓紧时间扑灭余火,核查损失情况,鼓励灾民树立信心,并深情地说:“火灾无情人有情。只要我们齐心合力,团结互助,在政府的指导帮助下,一定能战胜灾害,迎来美好的明天。”
六、扶贫困助教育,情系未来
在大石山區,让陶传友最关注、最惦心、最为之操心的一件事,就是贫困家庭的学子读书问题,必须及时帮助,不能耽搁。因为孩子是民族地区的未来,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他们的人生,陶传友本人就是从贫困地区贫困家庭走出来的,体会最深。2010年12月22日,陶传友资助了12位贫困学子,资金6000元,主要是起到激励作用,帮助这些贫困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2011年4月13日,陶传友的大学同学姚新华、周逊球来看他,当问他有什么困难时,他说个人没什么困难,只是这里的学生很困难,经过思考,三人决定拿出3万元资助贫困学生,每个学生500元,共资助贫困学生60名。2013年6月18日,陶传友与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财政部班58期第五小组的同学一行六人,再赴广西调研“加强民族团结,共建美丽中国”活动,又为环江高中资助了12名学生,资金6000元。
陶传友对环江贫困学生的捐赠帮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环江高中考上名校的学生明显增加。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环江高中的生源主要来自本县各乡镇的农家子女,还有的是来自广西红茂矿务局下岗工人的子女,以及来自都安、大化移民的子女,这些学生家庭温饱都难以解决,上高中、读大学所需的费用成为了他们沉重的经济负担。经过陶传友的资助帮扶和不懈努力,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生活上的困难,也减轻了家里经济负担。
2012年考上清华大学的壮族贫困学子余滑在信中说:“求学之路漫长而曲折,使我倍感艰辛。而您的资助如久旱未逢的甘露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灵,如一股暖流涤荡其间。有了您的资助,我们的求学之路不会再有坎坷曲折,成功也不会再遥不可及,前方也不再会暗淡渺茫。陶常委,对于您的无私资助,对于您的大爱,我们无以为报。但我们知道,我们最好的回报方式便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人,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感谢您在寒冷的冬季给予我如旭日般的丝丝暖意。2008级06班贫困学子蒙柳秘在来信中说:“我不曾见过您,但您那颗博爱的心深深地感动着我。我非常荣幸地得到您的关怀与支持。因为您的关怀,劳累的母亲可以缓缓松了一口气;因为您的关怀,在我学习生活中多了一股动力,让我有更多的勇气逆流而上。更重要的是您让我深切地明白了人生的意义……我明白贫困不可怕,因为有一双挚爱的眼睛在关注着我,给了我动力,让我不停地奋斗,让我有信心完成我的梦想。”
……
七、转观念提升能力,情系干部素质
在河池挂职两年,陶传友深深感到民族地区要发展,就要开阔视野,拓展思路,转变观念,提升民族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民族地区的发展靠中央政策和财政支持,但也要自力更生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动力。陶传友为河池市及下辖的县市区干部做过多次讲座,获得好评。东兰县财政局长陈忠谋说:“我们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最大受益者,但我们对政策研究领悟得不够,经常有些项目获得国家财政支持,却不知道怎么去申报。这次讲座提高了我们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这样的讲座太好了,我们基层就需要这样的培训指导。”
为了提高民族地区干部素质,积极组织民族干部外出考查和培训。2010年7月,经陶传友联系与协调,时任环江县委书记吴晓丽带领30名干部走出大山,到江浙沿海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情况。通过考察,环江干部体会到农业产业化、工业化、旅游观光业、城镇化之间有极其密切关系,一些干部感慨地说:“真没想到,农业产业化能够给农民带来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
这些考察和培训工作,不仅对民族干部工作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时任东兰县副县长索邦理说:“通过学习和培训,我学会了如何在领导班子团队中发挥个人作用,收获真的很大。”
八、不忘初心,清廉公正,情系党魂
在河池挂职两年,陶传友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和民族政策,始终把为民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首要任务,作为挂职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何时何处,从不接受吃请,也不提倡请吃。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在边远贫困地区,我们省出一些钱来,就能帮助群众办不少的实事。”因此,他出差能省则省,乘车乘飞机选凌晨或深夜票价打折最大的时段,吃饭常找经济实惠的小店,费用从不超标。然而河池的领导干部到北京办事,他常常拿出自己的工资请他们吃工作餐,为河池的领导干部树立了立党为公,公道正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榜样,大家都称呼他为“北京来的老乡。”
陶传友不仅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同时也是一位性情中人,对待少数民族干部群就像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让人感到亲切、随和、关照生活与民同乐。南方没有过“冬至”日的风俗习惯,但在环江的两年里,每到“冬至”日那天,他就给干部群众讲解“冬至”的来历及北方人如何过这个节日。2010年“冬至”那天,他从北京带来面粉和一些佐料,来到大安乡和干部一起包饺子,手把手教他们和面、擀面、包饺子、煮饺子,平日里忙忙碌碌的政府大院出现了久违的欢声笑语,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喊着,这样的活动,我们还是第一次参加,太有意思了,感谢陶常委!每到中国传统佳节,陶传友都会到乡政府,才平村外吉屯与当地群众同台看戏演戏,他的真诚和热心博得群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六一”儿童节到来之时,他带着礼品到学校慰问,和孩子们一起戴着红领巾,唱着欢乐的歌曲,被孩子们称为“可爱的陶伯伯。”
九、组织高度评价,干部群众感激赞誉
2012年5月11日,国家财政部干部考察组到河池考察陶传友挂职工作,认真听取了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工作汇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给予高度评价,并在河池市进行全方位了解,听取了时任河池市委书记黄世勇和市长何辛幸的汇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何良军主持各方面代表的座谈会。环江毛南族自治縣县长黄炳峰认为:“陶传友挂职两年以来,从项目上为河池积极争取,从资金管理上严格使用要求,从业务上悉心指导,从思想上给民族地区干部输送现代理念,使河池各级干部的思想认识水平、业务工作能力、交往沟通能力乃至为人处世都得到了全面提高”。时任河池市民委主任黄柯云说:“陶传友情系河池,为民族团结事业不辞辛劳,为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堪称公仆典范”。河池市组织部黄红星科长认为,“陶传友在生活上简朴,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在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上多方奔走努力,给民族地区的干部树立了一个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良好榜样”。时任河池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何良军在总结中说:“从同志们的发言和我本人对陶传友的实际接触来看,陶传友确实是勤政为民、工作严谨、廉洁自律、业务精湛、积极向上、不断进取、情系老区的优秀干部,特别是非常理解老少边穷地区的贫困和困难,在对外公务活动中想法设法节省各种公务开支,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急需的环节和项目上,为河池老区的发展进步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2012年5月15日,在即将挂职期满离开广西之前,陶传友还心系毛南乡的少数民族群众,奔波数十公里到毛南民族的发源地环江县下南乡调研,对中型灌区节水灌溉项目进行督促检查和具体业务指导,当群众得知陶传友即将告别他们,返回原单位工作时,群众依依不舍地拉着他的手说:你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与温暖带给了我们,为我们边远山区今后的发展进步打下了这么好的基础,这么好的干部,我们真的不舍得让你走。你帮助我们实现了很多梦想,造了桥,修了路,兴了水利,支持了教育,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公共财政的阳光和雨露,使我们充满了信心,有了力量,看到了希望!
时至今日,陶传友还关注着广西河池的点点滴滴,关心着环江大石山区的经济建设,为壮乡的发展进步出谋划策。河池的领导干部出差到北京,陶传友总会抽出时间去见个面,为大家加油鼓劲。人们常说:黄金有价,情感无价,作为重情重义的广西人、河池人,对陶传友的情感深怀于心,永不相忘,并以陶传友为榜样,为河池的加速发展,致富奔小康,实现中国梦不懈努力,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河池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宗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