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碧波
摘 要:当今世界种族歧视中的智力差异论存在着重大偏见,环境决定论正好可打破这种偏见,犹太人、黑人和白人的相关数据和事实有力地证明了环境决定论。
关键词:种族歧视;智力差异;环境决定
现今有各种关于种族之间智力差异的研究,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议论的分歧点就在于这是否与遗传有关。事实上,环境影响智力的证据越来越多。譬如3岁时营养不良的孩子,11岁时的智力就会偏低,而且随着营养不良的情形会愈来愈严重,长大后的智力也会偏低,甚至会降低17%,等同在班上的成绩从中等程度跌到班级末尾的11%。以下关于犹太人、黑人和白人的相关数据和事实证实了环境对于不同族群智力的重大影响。
犹太人的优异智力是适应长期而残酷的环境的结果
在世界知名科学家中,犹太人占的比例要比他们在美国与欧洲的人口比例高上十倍。经过两个世代的犹太人,更是拿下超过四分之一的与科学相关的诺贝尔奖项,但他们的人数却不到世界人口的六百分之一。二十世纪的国际象棋冠军半数都是犹太人,而且人数不到美国人口3%的他们,约有五分之一是企业的CEO,常春藤名校联盟的学生约有22%是犹太人。上述这些数据显示一道谜题:“为什么犹太人这个种族的智力偏高?”物理学家出身的葛瑞高利·卡克兰以及人类学家暨族群遗传学家亨利·哈本率先提出以下事实:1.希腊、罗马时代并没有任何文献提到“犹太人的智力高”(当时认为希腊人“格外聪明”)。2.调查住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的智商,发现只有东欧裔犹太人的智力偏高,居住在西班牙的西班牙裔犹太人以及生活在中东和北非的米兹拉西犹太人等,智力为平均水准。
卡克兰和哈本丁提出的疑问是:“为何只有东欧裔犹太人的智力比较高?”他们的平均智力约为112~115,比起欧洲的平均值(100)高出不少。东欧裔犹太人指的是“德国人”,犹太人沿着莱茵河定居发展,再逐渐移居邻近的波兰与俄罗斯等东欧诸国。相较于生活在中亚等地的伊斯兰世界(奥斯曼帝国)的犹太人,生活在欧洲的东欧裔犹太人倍受歧视,连生育一事都被限制。此外,他们靠着被基督教视为禁忌的放高利贷一事维生,这样的条件加上犹太教不得与其他民族通婚的禁忌,犹太人在传宗接代过程中,就算智力因为遗传因素起了异变也不足为奇,可见长期残酷的环境对于犹太人智力的提高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对黑人的团体性歧视是造成黑人智力发展落后的根本原因
虽然贫困确实会拉低智力,但是当白人与黑人的贫困程度一样时,便能排除这项因素。也就是说,挑选贫困程度一样的黑人与白人,试着比较种族之间的智力差异即可。在美国,智力不到75就会被视为智力障碍。若将社会阶层分为五个等级,位于最下层、有智能障碍的白人小孩,比例为7.8%,同样位于最下层的黑人小孩,则是42.9%。再者,就连第二等级的社会阶层,都有高达14.5%(每七个人中就有一人)的黑人小孩智力不到75,白人则是0.8%。同样的社会阶层竟然有如此大的差异,这是环境因素无法说明的事,也是杰森的所谓主张。
再如一份资料显示的微妙事实:位于社会最底层、智力不到75的黑人小孩(42.9%),比例是白人小孩(7.8%)的5.5倍,问题是,这样智力程度的黑人与白人小孩比例之差在社会最高阶层有6.2倍,比最底层的5.5倍还高,第二高的社会阶层竟然暴增至18.1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
杰森认为这样的情形或许就是呼應统计学上所谓“回归平均”的法则。也就是说,事业有成的黑人虽然智力高,但这只是暂时的,他们的孩子还是会回归黑人的平均认识能力。这样的说法不是完全否定环境决定论,而这充分说明影响智力的因素不只是贫困,环境因素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若认同感是一种对于团体的归属意识,那么将黑人归类为“黑人团体”这件事或许就是拉低黑人小孩学习能力与智力的要因(因为在这个团体中,成绩好的黑人小孩会被伙伴排挤)。
个人所处的社会性环境对于智力发展起着重大决定作用,当前应当营造对全体公民人权发展有利的社会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朱蒂·哈里斯为上述种种疑问给出了答案,她认为环境会塑造出不同的人格,也就是说我们的智力、性格与行为等是塑造“自我”的主要因素,即遗传与环境。因此,朱蒂·哈里斯的团体社会化论也就有可能成为反驳关于种族与遗传造成智力差异的观点。我们理所当然地接受运动能力与音乐才华有种族差异的说法,好比“黑人的运动神经特别发达”或是“黑人天生很有节奏感”等。非洲住着各式各样的民族,各有擅长的才能,但是当我们提到运动和音乐时,很自然地以肤色将他们全都归类于“黑人”这个种族。
由此可见,一提到智力的差异就会直接联想到歧视这字眼,进而引导成政治议题而引发争论。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生活的“知识社会”对于人类的其中一项能力——智力(言语运用能力与逻辑数学能力)赋予了特殊价值。例如,政治家与律师的语言智力特别高,医生与科学家的逻辑与数学智力很高,所以智力低或事业不成功的人便被歧视为低等一族。从这样的现实而萌生的“潜在的智力无关种族,必须力求平等”的意识形态,使我们的社会大致处在一个井然有序的状态。当以“种族与智力无关”为前提建立起了社会的秩序,随着将来研究的不断深入进行,便越来越发现不能否定这个前提,否则社会就会陷入空前的混乱。既然多数人认同智力深受遗传与环境的交替影响,就应该平等看待个人的人权,设计出更能有效分配资源、更符合大众需求的社会福利政策,这才是最实际的做法。
(作者单位:长沙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