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兰别克?扎木扎木 哈丽马西?塔依尔
牛的病毒性腹泻是牛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主要是因为牛的粘膜病毒寄生在牛的体内,并大量繁殖生长而出现一种临床症状,其能够对牛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进行破坏。该种疾病传播的途径就是患病牛和健康牛之间的肢体接触而诱发疾病发生。因此,在牛养殖过程中,为了保证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做好牛病毒性腹泻并的防治和诊断鉴别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主要就牛病毒性腹泻疾病的鉴别和诊断进行了分析,并就该种疾病的防治对策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做好牛病毒性腹泻疾病的防治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牛病毒性腹泻(BVD)的病原是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由病原BVDV-2引起的疾病更为严重。发病时大多呈隐性感染,仅少数(5%~25%)呈急性发作,以发热、厌食、消瘦、咳嗽、鼻漏、腹泻、消化道黏膜发炎糜烂、淋巴组织显著损害及白细胞减少为特征。应用实验室诊断法对该病进行确诊。该病需与牛瘟、口蹄疫、牛恶性卡他热等相鉴别。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疗法,重在管理和预防。
1 病原和流行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有两个基因型,即世界范围内分布的BVDV-1型和局限于美国境内的BVDV-2型,其中由BVDV-2引起的疾病更严重。病毒呈球形,为有荚膜的RNA病毒。病毒可在牛睾丸细胞、胎肾细胞中生长繁殖,大多数病毒不引起细胞病变。自然情况下,病毒可传染黄牛、水牛、牦牛、绵羊、山羊、猪、鹿及小袋鼠,家兔可实验感染6~18月龄的犊牛易发,多发于冬、春季,发病率达2%~50%,病死率超过90%。
2 临诊症状
发病时多数牛不表现临床症状,牛群中只见少数轻型病例,该病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1~2周,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2~3天。多呈无显著症状的隐性感染状态。急性病例:患牛体温40~42℃持续2~3天,有的还第二次升高,升高时白细胞减少,持续1~6天白细胞又增多,随后又减少。患牛厌食,流浆性鼻液,精神沉郁,2~3天内鼻镜、口黏膜糜烂,舌面上皮坏死,流涎增多且恶臭,严重腹泻,带黏液和血。通常死于病后1~2周,少数病程达1个月。本病确诊须进行病毒分离,或进行血清中和试验及补体结合试验,实践中以血清中和试验为常用。在诊断过程中,血清学试验目前应用最广的是血清中和试验,试验时采取双份血清(间隔3~4周),滴度升高4倍以上者为阳性,本法可用来定性,也可用来定量。此外,还可应用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抗体技术、琼脂扩散试验以及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方法来诊断本病。
慢性病例:患牛消瘦,少有明显发热症状,鼻镜糜烂,眼有浆性分泌物,口腔稍有糜烂,但齿龈发红,蹄叶炎和趾间糜烂坏死,跛行。
病程較长,可持续数月,多数病例以死亡告终。妊娠母牛感染后流产率显著增大,流产胎畜常无特征性病变,或产出先天缺陷的犊牛。皮肤多皮屑,鬐甲、颈及耳最明显,也有的不腹泻,大多死于病后2~6个月内。
3 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在消化道和淋巴结。患该病死亡的牛,其尸体消瘦。80%的患牛鼻镜、鼻孔有糜烂及溃疡,齿龈、上腭、舌面两侧和颊部黏膜有糜烂,特征性损害是食道黏膜糜烂,呈大小不等形状或直线排列。瘤胃黏膜偶有出血和糜烂,皱胃炎性水肿和糜烂。流产的胎畜口腔、食道、皱胃、气管可能有出血斑及溃疡。新生胎畜运动失调,蹄部趾间皮肤有急性糜烂炎症,以至溃疡及坏死。
4 诊断
该病流行时,可根据流行情况、症状(发热、腹泻、口黏膜损伤、趾部损伤)、剖检食道的特征性病变作出初诊。其他诊断依据是:病牛中急性型体温达40~42℃持续2~3天,第二次升高,白细胞减少;厌食,鼻流浆性鼻液,鼻镜、舌面坏死,流涎;初期为水样腹泻,
后期带黏液和血;常有蹄叶炎,趾间皮肤糜烂、坏死。慢性型则少有明显发热。
5 血清学诊断
应用免疫扩散试验、血清中和试验、荧光免疫抗体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等均可用于该病的诊断,但应用最广泛的是前两种。据报道,现今应用核糖核酸探针杂交试验、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及双抗体夹心ELISA在临诊上已得到初步应用,可快速敏感地检出病毒。
6 类病鉴别牛瘟
类似处:体温升高(41~42℃),流泪,口腔黏膜有溃烂,流涎,腹泻。不同处:传染扩散比病毒性腹泻快,结膜表面有假膜,口腔黏膜先由灰白或灰色粟粒突起破溃汇成边缘不规则的烂斑,上覆假膜。不发生蹄间皮肤糜烂和蹄叶炎。口蹄疫。类似处:体温升高(40~41℃),口腔、鼻镜糜烂,流涎,趾间糜烂、坏死,有跛行。不同处:传播速度快而面积大,眼、鼻无炎症,不流泪和鼻液,不发生蹄叶炎。牛恶性卡他热。类似处:体温升高(41~42℃),口鼻糜烂,流涎,流鼻液,腹泻混有血液。不同处:传染时几乎是个别发病,眼结膜和角膜炎症严重,额窦隆起,牛角松离,进一步蔓延时,咽可因肿胀而窒息。
7 防治措施
本病在目前尚无有效疗法,应用收敛剂和补液疗法可缩短恢复期,减少损失。一旦发生本病,对病牛要隔离治疗或急宰。目前可应用弱毒疫苗或灭活疫苗来预防和控制本病。在预防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鉴定并淘汰持续性感染的病牛。因为持续性感染的病牛通过分泌物向体外持续排毒,若不淘汰会扩大病情;其次,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确需购牛时避免购入未经检疫的牛只,有效地降低引入该病毒的危险;再次,用灭活苗进行充分免疫,初始免疫至少需要 2 次,间隔 30 天,以确保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最后,出现疫情之后应用收敛止泻强心补液,也可缩短恢复期,减少损失。同时,还可用抗生素类和磺胺类药物,如舒它林、五毒通灭、碳酸氢钠静注,或者痢倍灵肌肉注射。
作者单位: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吐尔洪乡畜牧兽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