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信息化设施是基础。完备的农村信息化工程设施对解决农村生产、生活信息畅通问题,对农村生产生活信息化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目前虽然凯里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仍然非常滞后,乡镇村间的差距也很大,制约了凯里市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发展。
1 凯里市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现状
1.1 信息化基础设施:截止目前,通电话村已达全覆盖,电视综合覆盖率98.5%,广播综合覆盖率100%,全市“万村千乡网页工程”全覆盖。
1.2 农业信息服务情况:把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点建在农业专业合作社,主要采取手机短信的方式开展服务,并每年至少1次开展乡镇、村级信息员培训,建立有16人的专家服务队伍。
1.3 农业信息化网络平台初具规模:已建成市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个,镇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5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52个。
2 凯里市农业信息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化发展环境亟待大力改善
凯里虽地处山区,少数民族多,但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十分快速,城市发展电子商务氛围较浓。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较为缓慢,氛围不浓,主要是因为现在家务农的多为妇女及老人,接受及运用均有一定难度。
2.2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凯里市149个行政村,物流覆盖率达不到100%,物流送货只到镇及部分村站点,未到村到户。信息化服务体系只是基本形成等等,制约了农村电商的發展。
2.3 信息资源库建设缓慢
现有的信息资源和数据库规范标准不统一,很难实现共享。缺乏城乡统筹的现实直接影响到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
2.4 信息化人才匮乏
现阶段农村信息化的发展一方面缺乏农村信息化高级实用人才和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另一方面缺乏农村基层的信息技术应用人才,电商企业存在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电子商务的拓展。
2.5 体制障碍,缺乏统筹规划。
农村信息化是一项整体工作,必须要统筹规划、合理设计。目前存在的最显而见的问题是当前各相关部门都在推进农村信息化工程,却又缺乏统筹考虑。
3 凯里发展农村信息化工程基础建设的对策建议
3.1 因地制宜,创优农村信息化工程基础建设发展模式。充分利用一系列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配套政策,一是加快建设农村基础网络设施,为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做准备。二是在已构建的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搭建农户级信息平台。三是调动相关部门、行业为农村信息化提供服务内容。
3.2 强化农村电商试点建设,提升示范引领作用。根据凯里市交通便利、物流畅通、人口聚集、经济活跃的特点。一是电子商务进农村先行先试示范点,并全部建设投运,为农村电子商务全面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二是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充分发挥电商扶贫作用,以全市81个贫困村为重点区域,5.59万贫困人口为重点对象,以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通过市场运作、基础配套、协会牵引、示范试点等实现电商扶贫。
3.3 探索农村发展电子商务融资体制改革,促进农村通信网建设。农村通信和农村信息化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又要符合服务型政府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把政府的主导作用、保障作用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当前,应加大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努力缩小城乡在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同时,应引入社会力量、社会资本,为农民群众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3.4 完善涉农信息服务产业链,狠抓物流支撑体系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从构建信息服务大行业的角度出发,加大业务创新力度,进而逐步形成、不断完善涉农信息服务产业链,打牢推进农村信息化的产业基础。
3.5 加快推动涉农信息资源整合和建设步伐
信息资源整合是信息化工作取得实效的主要瓶颈之一。“信息单一”急需互补,“各自为政”的格局急需打破。充分利用和进一步扩充已有的组织资源和网络资源,建立共享的信息资源开发机制。
3.6 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农村信息化人才
农村信息化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文化水平较低、接收新生事物慢的农村用户。因此农村信息化培训工作十分重要。一是培训信息服务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信息化能力、服务农户的能力;二是对服务对象的培训,培养农民互联网意识、电商意识,让老百姓学电商、懂电商、用电商。
3.7 大力实施“电商提升”工程。一是加大支持力度,激发产业活力。制定试点乡、村线路图,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有序发展,延伸产业链条;积极推进阿里巴巴集团“千县万村”工程、供销社“供销E家”、邮政系统“邮乐购”、农村电子商务工程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扩大农村电子商务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网络的应用,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二是完善市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和村服务点功能及配套设施,健全上下游服务链。三是建立电子商务农特产品目录库,提升产品质量品牌,让更多的农产品成为标准的网品,通过电商进行网上销售。四是构建网货质量管理体系。强化标准化作业,加强网货质量监管,抓好流通环节质量监管,探索建立网销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杜绝质量隐患。
作者简介:潘万春,女,(1965.10-),苗族,贵州凯里人,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学,政治学。
作者单位:中共凯里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