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建设与中国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提升

2018-01-22 03:37杨鹏飞
理论与现代化 2018年5期
关键词:水平提升

杨鹏飞

摘要:2012年开始实施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提出了“健康中国”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这一思想是一项旨在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国家战略,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项需求牵引型的国民健康发展战略。2016年开始实施的《“健康中国2030劃纲要》,规划了2030年健康中国建设要实现的总目标和各项主要指标。健康中国战略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国家治理理念和国家发展目标的极大提升。

关键词:健康中国建设;中国现代化;水平提升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8)05-0025-07

2012年开始实施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勾勒了2020年中国的健康图景,提出规划实现的财政保障措施,即履行政府职责、加大健康投入、健康指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报告提出了“健康中国”这一重大战略思想[1],这一思想是一项旨在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国家战略,是在准确判断世界和中国卫生改革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项需求牵引型的国民健康发展战略。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规定了2030年健康中国建设要实现的总的目标和各项主要指标,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172-173。“健康中国”战略,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把健康中国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地位的一项重大举措[3],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国家治理理念和国家发展目标的极大提升,意义至为重大。

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是对“健康是最大的生产力”这一理念的政治阐释,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理念的升华和水平的提升。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和长足发展,中国已进入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提升社会劳动生产率、实现人口红利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换的新时期,已迈入推动经济和综合国力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时期。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鉴于中国的人口规模,个体健康指标的改善将汇集为整个社会巨大的健康人力资本的提升。就整个社会而言,维护民众的职业安全和健康,已成为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3]。这一投资,将有助于提升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人类的发展史,是一部同自然、自身的斗争史,也是一部防病治病的斗争史。不同的疾病,给人类带来不同程度的挑战。重大疾病的流行,有时甚至会改写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为征服各种疾病,在与病魔作斗争的过程中,人类不断发现和积累健康的知识和手段,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促进人类生存和文明的延续[4]。

在资本主义社会早期,人们还不大了解卫生与健康的关系。在城市中,垃圾遍地,家庭卫生也极差。据记载,17世纪60年代,英国的上层人士才开始用水冲刷厕所,一般家庭只能使用非冲水式的公厕。19世纪初,民众还没有养成洗澡的习惯,不仅普通民众从不洗澡,连上层人士也是如此。虽然清洁卫生同文明举止早已建立了联系,但仅限于服装整洁和洗手洗脸。直到20世纪初,家庭洗澡间才在欧美中等家庭中普及。 1868年,巴斯德的细菌理论获得证实,这促进了公共卫生运动的发展。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的进步,人们的健康状况才开始得到改善。1890年以后,婴儿的死亡率才开始下降,人的寿命有所延长。1815年,西方人期望的寿命是25-30岁,到1914年则已达50岁。

在西方,到19世纪中后期,健康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已被人们所重视,由此也推动了现代医学和社会经济的长足进步。

19世纪的霍乱大流行,迫使人们开始注意水源、食品、环境等,并促成了公共卫生学的建立;人类自身免疫系统的发现,促成了免疫学的建立;1862年,灭菌法的发现,促成了医疗器械免受病菌侵袭的无菌法的问世。1885年,狂犬病疫苗问世;1890年,白喉抗生素发明;1921年,预防肺结核的卡介苗问世;1928年,白喉、百日咳疫苗诞生。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第一次卫生革命从欧洲席卷全球,通过控制传染源、预防接种、改善环境、使用抗生素治疗等措施,到20世纪中期,基本消除了天花等重大传染病[5]。

对人类历史进程影响力最大的药物之一是青霉素。青霉素的出现,使人类找到了一种具有强大杀菌作用的药物,大大增强了抵御细菌性感染的能力,结束了传染病几乎无法治疗的时代,出现了寻找抗菌素新药的高潮,人类进入了合成新药的新时代。

1928年,青霉素问世。1942年,美国开始对青霉素进行大批量生产。青霉素的诞生,不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战场挽救了千千万万个生命,而且迅速扭转了盟国的战局。二战后,青霉素更是得到了广泛应用。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磺胺和青霉素为代表的现代药物的出现,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起到了划时代作用,之前每年夺去数以万计生命的如产褥热、流行性脑膜炎、肝炎和肺炎等许多细菌性传染疾病,都得到了有效控制。由于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增加了约10岁[6]。

20世纪后半期,由于新化学合成药物、生化药物、生物工程以及基因工程在内的高科技手段制成的新药的不断问世,使人类在治疗和预防疾病、增进公众健康、增加人类预期寿命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据统计,由于治疗艾滋病新药的使用,使美国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从1995年的16.2%降至2002年的4.9%。统计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05年,绝大多数国家的平均期望寿命均有增加。在促使各国期望寿命增加的诸多因素中,新药的贡献约为40%[4]。

无论是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经验,还是当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健康的核心推动力都已充分地显现出来。今天,健康状况的改善,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已影响到传统的经济核算方式。“全面收入”理论的提出,将健康改善带来的福利价值也纳入经济核算,全面地反映健康的实际影响。早在2009年,专家就利用“失能调整生命年”这一测量疾病负担的新指标进行测算并指出,预防800万人死亡,可获得3.3亿个“失能调整生命年”,而每一个“失能调整生命”在2015年前可平均获得年收入563美元,其直接经济总效益将达到1860亿美元[7]。

研究还显示,1950年-1982年,中国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从35岁增至69岁,由此而创造的经济价值高达2.4730万亿元,平均每年约773亿元,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22%。同时,婴儿死亡率从200‰降至35‰,每年带来约2.6亿美元的经济效益[8]。

通过健康改善带来间接的巨大经济效益,包括保障公共卫生安全,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减少社会资源损耗,无论是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还是国家发展目标,均将产生重大影响。

健康中国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产业的发展能有效培育民生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中国现代化质量和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开始向健康模式转变,这一转变,使得健康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健康产品需求的这一增加,为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据统计,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世界经济的增长,约有8%-10%要归功于人群健康。当代亚洲经济发展的奇迹,大约30%-40%得益于民众的健康[7]。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己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美国的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健康管理等健康产业增加值,于2012年已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巧%,加拿大、日本等國已超过10%[4]。今天,美国已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7%,2020年将达到25%。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也已超过12%。从增速上来看,几乎在所有的国家,健康产业的增长速度均已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已被国际经济学界确定为“无限广阔的兆亿产业”。

发达国家的情况表明,健康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进程度,已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就世界范围来看,多年来,对健康产业的投资,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状态。

健康产业增速较快的原因,除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以外,还在于该产业具有较强的应对经济变化的能力。这种应变能力,在经济危机时期更引人注目。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在美国的诸多产业中,唯有健康产业是健康发展的。在从2008年开始的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中,也只有健康产业依然保持着稳定的发展态势。稳定的发展态势、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其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产业,据统计,近年来,仅抗肿瘤药物的年销售额即达四百多亿美元,用于降胆固醇的药物的年销售额也高达三百多亿美元。

中国的健康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标志是健康食品和保健服务业的兴起。2003年的SARS风暴,唤醒了全民的健康意识,催生了健康体检行业。2008年,随着“健康中国2020”发展战略研究的启动,中国健康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0年即成为世界第二大医疗健康市场,并拥有20%以上的增速[9]。以医药业为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药工业的年均增长率为17%,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2008年,中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产值8433.97亿元,同比增长22.32%,在12类消费品中居第一位,高于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3.1个百分点[7]。

2012年,卫生部发布《“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从国家宏观层面对发展国民健康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这一旨在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国家战略,使中国的健康产业迎来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也强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的长足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步伐。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统计,2015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6.34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降至8.1%0、10.7%0和1/10万,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171 2016年,中国卫生总费用达46344.9亿元,人均3351.7元,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2%。2017年,中国卫生总费用为51598.8亿元,人均3712.2元,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2%。

“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健康产业的迅速发展。中国的健康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诸多不足。首先,健康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小于发达国家,甚至小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其次,现代化程度较低。虽然医疗健康企业很多,但规模都比较小,技术力量也比较薄弱。再次,虽然民众可支配收入水平持续上升,公众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普通民众对医疗服务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并不断完善[7],这就大大提升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在经济体制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宏观背景下,健康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根据政府的规划目标,中国的健康产业特别是新型健康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可预见的将来,仍将保持持续较快的增长速度。在“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健康中国建设中,健康管理、休闲健身、医养产业、医疗服务产业等健康服务业必将得到长足发展。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的健康服务业规模将超过80000亿元,2030年将达至16万亿元。作为规模可观、覆盖范围广、产业链较长且在不断扩张的民生产业,健康服务业无疑会有效培育民生经济诸多新的增长点,而新的增长点的培育将有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服务业供给结构、创造就业机会并拉动经济的持续增长[3]。

健康中国建设是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国家安全建设,是中国国家治理理念与国家发展目标的升华,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健康产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这一产业的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诸多发展中国家因缺医少药,造成流行病、传染病和地方病盛行,甚至陷入严重的社会危机。健康产业的发展,能有效地降低社会卫生费用,能使药品、医疗卫生服务、保健品、健康管理服务等以更为合理的方式使用,使患者以更为合理的方式获得。健康管理以及对疾病预防的保健,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和降低疾病的发生,节省治疗费用。

据研究,在新药取代旧药方面,每投入1美元,卫生支出即可减少6.17美元。英国有关部门在对12种疾病治疗所做的研究表明,药品替代可大大减少病床的使用,节约大量费用。1970年—2002年,英国因药品替代而节约的费用从1.14亿英镑增至109.87亿英镑[6]。一个社会,如果健康产业发展滞后,后果将极其严重,社会和谐更将无从谈起。

近年来,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前进,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普遍化、生态环境及生活方式变化等,老年性疾病、病毒、传染病、精神病等已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的生命与健康。据统计,2012年,我国结核病患者约为450万,仅次于印度,列世界第二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已超过1.2亿,占全世界的1/3,吸血虫病患者约有85万[4]。在一些农村,肠道传染病、微量营养素缺乏病、孕产期疾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等仍未得到有效遏制,艾滋病、SARS、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出现,又增加了疾病防控的难度,也给维护和促进健康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解决关系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

发展的真正含义,是人类的发展,即以人为本的发展。经济增长本身不是发展的目的,而是发展的手段。以牺牲人类发展和公平为代价的增长,往往是危险的、不可持续的增长。在过去40年中,中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指标迅速提升,但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指标并不能反映发展的全貌,因为它常常掩盖了贫富悬殊、福利缺乏、地区发展不平衡、分配不公等状况。就中国而言,在21世纪,主要的挑战并不是经济增速的快慢,而是确保增长的红利能够惠及全体国民,建设一个繁荣、和谐、穩定的社会。环境污染、贫富差距、城乡和地区差异、健康安全、人口高龄化等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都会危及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多年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生育率、死亡率大幅下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家庭结构逐步向小型化、高龄化方向演变,更为突出的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一千多万,并以年均500%以上的速度递增。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基本特征是高速、高龄,基数大、差异大。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概率的逐渐增加,人们需要更多的卫生资源,而这一需要将大大加剧医疗需求增加和国家卫生资源缺乏之间的矛盾。庞大的老年人口,给中国的经济带来巨大的压力,并向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出了挑战。2008年,就有专家作出这样的预测,美国用于养老的费用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巧%,这样下去,中国大概需要40%-50%,这就意味着我们可能要“破产”[10]。

人口的结构问题,不仅是一个公共福利的问题,而是事关国家战略、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危机的大问题[10]。在此情况下,我们必须树立全新的国家安全观。传统的国家安全包括领土安全、地缘控制、军事优势、盟国安全、战略通道、战略资源供应等“高政治”领域,而新的国家安全所涉及的范围要更为广阔,国际恐怖活动、武器走私、毒品泛滥、环境破坏、非法移民、国民健康等均进入国家安全议程,全民健康是一项重大的非传统安全因素。如果在健康方面出现失误,不仅会对每个个体造成伤害,更可能会对国家造成整体性的危害,不仅会增加家庭负担,而且还会给国家经济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影响整个国家的稳定。在重视传统安全因素的同时,必须重视非传统安全因素。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就有可能避免上述失误的出现,保证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2003年的SARS疫情和2005年的禽流感袭击,就能说明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性。SARS疫情于2002年11月初在广东出现,此后经由旅游、商贸、移民人群迅速扩散到了中国香港,并由香港再扩散至越南、新加坡、台湾和多伦多等国家和地区。2003年四五月间,北京和香港的疫情最为严重。到该年夏季,病情得以完全控制。2003年的SARS,波及我国内地24个省区市,266个县市,疫情的特点是发病快,传播范围广,死亡率高。当时,像战争来临了一样,每个人都没有安全感。见面不敢握手,仅仅是挥挥手。很多部门、单位几乎是每天都在办公室等公房的门窗上喷洒药水。肯德基、德克士的生意,一夜之间失去了往日的兴隆景象。截至2003年7月5日,全世界累计被SARS病毒感染8439例,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死亡812人,其中20%是科学家和医务人员。截至8月16日,中国内地累计病例5329例,治愈4901人,占病例总数的92%;死亡349人,占病例总数的6.5%[11]。

SARS疫情刚刚过去,禽流感来袭,又是人心惶惶。2004年初,禽流感席卷美国和亚洲部分国家,中国、日本、越南等国上百万家禽染病死亡,多人可能因感染禽流感病毒而去世。2005年,禽流感再度袭来。当时,很多城市都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第一个禽流感的感染者是广东人。疫情发生后,卫生部组织专家组奔赴广州,组织抢救,政府出资,特级护理,欲以此找出医治之方。病人病愈出院时已经花费一百多万。据统计,2005年10月至2006年2月一7日,中国内地发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确诊病例共12例。这种传染病极为可怕,从全世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数百名感染者和死亡之比来看,染病的死亡率极高,达63%。一个人的医治费用就是一百多万,如果是大批感染,哪里有那么多的医务人员,哪里有那么多的医院、病床、药物。

重大疫情、环境污染、贫富差距、城乡和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健康安全、人口高龄化等,均是非传统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都会危及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健康中国建设不仅是一个公共福利的问题,而且是事关国家战略、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危机的大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12]。在突发的危机面前,在健康安全隐患方面,只有政府才有力量动员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综上所述,健康中国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康是最大的生产力”这一理念的政治阐释,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国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国家安全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理念的升华和水平的提升。战略的实施,将有效培育中国民生经济新的增长点,保证国家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编委会.“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1.

[2]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健康中国2030热点问题专家谈[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6.

[3]华颖.健康中国建设:战略意义、当前形势与推进关键[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06).

[4]魏际刚.健康产业的战略意义[J].新经济导刊,2012(04).

[5]刘远立,李蔚东.构建全民健康社会[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235.

[6]魏际刚.从战略高度重视健康产业的发展[J].金融经济,2012(05).

[7]吕岩.健康产业: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巨大机遇和挑战[J].理论与现代化,2011(01).

[8]蒋萍,等.中国卫生行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49.

[9]时涛,刘迎迎.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2014(17).

[10]刘远立,李蔚东.构建全民健康社会[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233.

[11]张维燕,陈焱.记忆非典[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3.

[12]金太军.“非典”危机中的政府职责考量[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猜你喜欢
水平提升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提升问题研究
如何以“组合式”制度创新提升国企党建的科学化水平
探讨如何提升民政窗口服务水平
国有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提升策略探讨
“乐、苦、察、法、悟”
“互联网+”时代纳税服务水平提升新途径探析
管理会计助推企业发展的思考与应用
技工院校档案管理水平提升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