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增义
研究背景:课堂观察是课堂教学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方法。课堂观察是研究者借助观察工具(观察量表、录音或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进行分析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一年多来,我校扎扎实实地实行“课堂观察教育实验”,在这一过程中,有效结合徐州市推行的“学讲计划”,突出对学生“学的观察”,课题组成员能立足课堂,用数据说话,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研究成果,现分述如下。
一、整体实验思路
当前徐州市实施的“学讲计划”从某种意义上说已取得了很大成效,它对提高教学品质、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学生学习活动的形式多样,有独学、对学、群学等,学习方法也有较大灵活性,有提问、理答、联系、讨论、操作、表演等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但是在学生合作学习、当堂展示等环节上没有考虑后进生,没有体现针对性。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每一位学生是否都很投入?投入到什么程度?这些都需要借助课堂观察工具来完成。
实验步骤大致分为三步: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是学习理论,进行课堂观察的初步尝试。第二学期:2016年4月份之前完善观察量表设计,撰写观察报告阶段,要把学生学习活动与学习效果结合起来综合评价。2016年6—8月是总结与提高阶段。
二、怎样进行课堂观察
观察者要有效地进行课堂观察,必須明确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1.明确每一节课的观察主题
课堂观察涉及的因素很多,广义来讲,包括学生、教师、课程和课堂文化,而且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交错互动,浑然一体。本课题研究的主题是学生学习活动情况观察,学生学习的维度主要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五个视角。观察前,要求观察者在每一节课要选择一个点,即观察点,围绕这个点来设计观察量表。观察点的确立应有针对性,按照不同教师的教学水平,按照不同班级学生类型,甚至不同课型来确定,最后要落实到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上。
2.选择或开发课堂观察工具
通过检索已有研究成果,发现当今课堂约有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而且每个观察点都在变化,这给课堂观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和记录与分析,必须借助一定的工具。我们常用的观察工具有照相机、录像机和课堂观察观察表,当然重点是课堂观察量表的使用。
3.明确主要观察步骤与要求
(1)开好课前会议。上课人先说课,按照内容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教学流程是顺序进行。然后安排上课人与观察者互动交流。最后是确立观察点。
(2)进班课中观察。带着观察工具,选择观察位置,记录观察过程。
(3)开好课后分析会。上课人先谈上课感受,分析得失,然后观察小组结合观察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并对上课人提出相关建议。
(4)撰写有指导价值的观察报告。包含上课人写出反思报告,观察小组成员写出观察报告等,报告要能对上课人及观察者双方有指导价值。
三、取得的成效
1.教师能关注学情
过去的教学往往只关注教师的教,关注教学进度、内容及目标的达成,忽视了学生学的状态。课堂观察下的课堂教学把学生独学、群学、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效果一一记录,对每个人学习状况分别作出量化,同时对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学习基础、情商都有所了解,能有效因材施教,课堂效果明显。比如“非洲”一课教学,学生是在学习完“亚洲”的基础上进行的,对非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应把握哪几点?气候类型也是上学期学过的,因而分析非洲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就水到渠成了。
2.构建合作学习文化
合作学习,对教师群体来讲就是在研究中、相互借鉴中进步。对学生而言就是同伴互助、互帮互学、兵教兵,这样的课堂变得更加开放与民主,这种合作共同体对教学效益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每次在观察主题的确定上,在观察分工上,在观后分享等方面,都需要教师合作,教师的受益是显著的,而学生也在合作学习中构建了和谐共进的优良合作学习文化,学习能力与效果会大幅提高。
3.激活教师教学潜能
目前,教师教学能基于学生“学”的立场,基于学生如何学、学什么?来设计导学案,整个课堂从课前观察会议,到课中观察,到课后分析,观察者都能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方方面面,设计观察量表,并结合观察量表,有条理地统计与分析,达成丰硕成果,有效指导了课题组成员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教师论文写作能力也大为增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堂观察实验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是发现教学问题、寻求理论指导、提升教学效益的助推器。通过对学习活动的观察,有效整合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夏雪梅.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崔允漷,沈毅.课堂观察框架与工具[J].当代教育科学,2014.
新课程·教师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