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
摘 要: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主体以及教师的教学主导。现在有许多高中地理教师由于对新课改教学理念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在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动时出现了两种极端行为:一类教师完全放手,除非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否则绝不参与地理探究活动;另一类教师依然无法相信高中生能够凭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探究地理课程的学习规律,所以依然以传统的“灌输”教学为主,探究活动流于形式。那么,在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包括哪些呢?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自主合作探究;教师行为
在应试教育中,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快速提升学生的地理成绩,所以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知识传授上,“灌输—接受”法也因此成为地理课程中的基本教学方式。新课改以及时代的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看重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强调的是知行统一,因此,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也就成为基本教学模式。下面,笔者从三个层面,讨论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师教学行为的具体转变。
一、树立新型师生观念
师生观念决定着高中地理教师如何处理教师、学生在地理教学中的关系,是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是否能够落到实处的最基本的影响因素。为此,教师必须要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将自己定位于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調控者,将高中生定位于教学活动的主动学习者、自主探究者、实践应用者,进而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笔者在教学中常常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在“山地的形成”一课中关于火山的学习中,笔者为学生播放了《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跨越火焰山的影视片段,以此来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视频播放结束之后,笔者便提问:“铁扇公主的扇子真的能灭掉火焰山的火吗?你能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来讨论火山形成的原因吗?”高中生在视频的引导下已经放松了自己的身心,纷纷结合自己的知识经历展开了讨论。在整个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主动搜寻问题答案,他们可以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活动”等资料来进行合作学习。笔者会全程监督高中生的学习过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指导,适时指正高中生的探究方向。
二、做好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的要求更高,教师必须要在教学活动中宏观调控整个教学过程,在保证高中生享有学习主动权的同时,还要保证教学目标的高效完成,但部分地理教师的教学素养水平却无法完成这一任务。为此,教师要懂得利用集体备课活动来汲取集体智慧,在其他教师的帮助下设计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地理教学活动。
在“气压带和风带”一课中,笔者认为要想让高中生牢固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就要从大气运动以及地球运动入手,利用多媒体来展示气压带、风带的具体运动情况。另一位教师则认为,即便用多媒体展示了气压带、风带的运动情况,但是这些内容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依然过于抽象,而要想帮助高中生理解本课知识,就要利用学生十分熟悉的四季变化,以四季的气候特点为导入,再结合地球仪等教具的使用来亲自演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运动,进而分析气压带、风带的运动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经过讨论,笔者认为可以将这两个方案结合起来,先以学生生活的环境的气候变化为导入,逐步过渡到气压带、风带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然后再结合地球仪、多媒体演示等来帮助高中生做好抽象过渡,引导高中生展开自主、合作、探究活动。
三、丰富合作学习形式
提到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第一个在教师脑海中展现的词语便是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然而,合作学习的形式丰富多彩,包括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两大类基本形式,还有全班集体合作、分组合作、同伴互助等具体形式。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模式,保证自主合作探究形式的有效性。
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课中,笔者与学生展开师生合作学习,组织高中生就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土壤展开实践调查。在本轮合作学习中,笔者会与高中生共同搜集本地土壤样本、特色生物样本等实践资料,一起分析本地区的土壤、生物、水文、地貌的特点,还会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数据调查与实地走访活动之中,与学生一起体验实践学习。
总而言之,自主、合作、探究模式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实现自我发展以及自我成长,在实践中改善自身的教学行为,以使高中生在地理课堂中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切实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参考文献:
[1]蒋少卿.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3(45):100-101.
[2]王辉.利用学习小组打造地理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4(24):73-74.endprint
新课程·教师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