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生态化探讨

2018-01-22 15:26王勇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4期
关键词:生态化畜禽

王勇

摘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对畜禽产品的需求大大增加,人们开始追求健康生活,推崇回归自然的绿色产品。因此,实现畜禽养殖生态化是社会发展需要。本文分析了畜禽养殖规模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提升畜禽规模养殖生态化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发展畜禽规模养殖生态化的模式。

关键词 畜禽;规模养殖;生态化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4-0230-01

早期的人类以渔猎为主,主要的食物来源于猎物,进入奴隶制社会后,开始出现原始的农业,食物结构转变为以粮食为主。随着时代的变化,受外来物种的引进以及当时政治社会背景的影响,使人们的主食和主要菜肴一再变更,饮食结构一变再变。当今社会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人们对食品的需求转变为生态食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畜禽产品在人们的饮食结构中占据很大一部分,牛奶、鸡蛋、猪肉等成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畜禽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如何在保证畜禽产品供应的前提下,提高畜禽产品质量是畜禽养殖工作的重中之重。

1 畜禽养殖规模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环境污染严重

近年来,肥西县养殖业迅猛增长,使其成为养殖大县。通过引进温氏企业,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向每个乡镇渗透,针对小规模养殖政府出台鼓励政策,以老猪保险、母猪补贴、生猪死亡补贴等方式加快生猪增长率,简化审批手续,但对选址要求并不严格,因饲养量增大,导致废弃物排放量增大。短期的小型养殖更注重经济效益,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疏漏,再加上投入资金较少,废弃物处理设施和防臭、防雨水等措施不够完善,导致一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周围区域环境条件恶劣,影响周围人们的正常生活。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表明,畜禽养殖业中COD的排放量为1 268万t,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1.9%,占农业源排放量的96%;总氮的排放量为106万t,占全国总排放量的21.7%,占农业源排放量的38%;总磷的排放量为16万t、占全国总排放量的37.7%,占农业源排放量的65%。而近年的普查数据显示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在全国污染物总排放量中的占比有所上升。畜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会带来经济损失,妨碍养殖业的经营发展,而且常常引发社会问题,引起居民纠纷等[1]。

1.2 规模养殖大户少,规划建设不合理

受投入资金不足、土地等问题的制约,肥西县畜禽规模养殖以散养和小规模养殖为主,养殖规模普遍较小,规模养殖大户比较少。养殖规模的分散容易造成养殖资源浪费,废弃物不能及时处理,也不利于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另外,大部分养殖场建设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未按照畜禽养殖要求进行选址,场舍设施建设简陋,养殖废弃物处理不符合《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要求,导致环境污染[2]。

1.3 产业化水平低,养殖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畜禽养殖规模大户少,小规模养殖多,造成生产效率低下。规模化生产管理水平不高,副产品加工业不发达,造成产业化水平较低。另外,散养和小规模养殖人员一般都是农民出身,文化水平不高,对于畜禽养殖的了解来源于农村家庭里的经验传授,关于畜禽养殖的专业性知识了解较少,先进的养殖技术应用较少,导致养殖规模停滞不前。

2 提升畜禽规模养殖生态化的必要性

2.1 畜禽养殖业发展转型需要

一方面,与其他产业的发展相比,畜牧业发展相对滞后,且现代畜禽养殖仍会受到基础设施、传统生产方式、设备水平等条件的制约,迫切需要对发展模式进行转型。另一方面,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蔬菜等产品的推崇,畜禽养殖发展模式亟待转型。因此,发展畜禽生态化规模养殖以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3]。

2.2 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随着人们对畜禽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数量逐渐增多,产生的废弃物也增多,造成了更多的环境污染。加之现在畜禽养殖的污染防治系統对污染物的处理不及时,发展速度不能与养殖规模的扩大实现平衡,使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渐严重。因此,推行畜禽规模养殖的生态化发展有助于改善社会生态环境。

2.3 有助于节约资源

畜禽规模养殖对资源环境的依赖度高,在畜禽规模养殖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同时也浪费了大量资源。大规模养殖场较少意味着在养殖过程中存在资源分配的浪费现象,畜禽规模养殖生态化发展有助于集中资源,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避免浪费。养殖期间产生的废弃物经无害化处理后,可以通过沼气池、制肥等方式进行再利用,例如粪便、蛋壳、污水等[4]。

3 发展畜禽规模养殖生态化的模式分析

人们对有机绿色食品的追求促使畜禽规模养殖业向生态化发展。规模化和生态化畜禽养殖模式有助于实现资源、市场、技术等要素的整合,解决规模养殖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为人们带来高质量的畜禽产品。

3.1 山区养殖模式

此模式适用于高山区和中山区。山区模式主要是通过农

牧林相结合,以山区自然的生态系统为主体,根据不同的海拔和气候类型,在山上种植作物,例如牧草或在玉米地、果

树下套种牧草,收获的牧草用来喂养畜禽,畜禽产生的粪便又能作为植物生长的肥料。这样既解决了畜禽的食物问题,又维护了山区生态环境。

3.2 农区养殖模式

在农田区和低山区,畜禽规模养殖的生态化发展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依托,以畜禽规模养殖为中心,利用种植业和养殖业产生的粪便等废弃物制作沼气,再用沼气进行发电或进行畜禽产品加工等。可以选择种植经济作物或饲料作物,收获杂草或秸秆等制作饲料喂养畜禽,畜禽产生的粪便等垃圾通过沼气进行二次利用。农区养殖模式的建立实现了资源的多次利用,也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饲料作物喂养的畜禽肉质较好,含有的添加剂少[5-6]。

3.3 大规模养殖模式

此模式适用于城镇,即非农田地区。大规模养殖模式主要是应用先进的养殖和工程相关技术,以畜禽养殖为中心,研发生物有机肥和优良的畜禽养殖品种,进而发展畜禽产品的加工、生产、销售以及畜禽粪便等的无害化处理。这种模式下畜禽产品生产效率高,加工成的商品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味道更好,而且便于携带和保存。

4 结语

人们对于畜禽产品需求量的增加促使畜禽养殖的规模化发展。另外,人们对于有机食品、无公害蔬菜、家养土鸡蛋、山鸡等产品的推崇促使畜禽养殖的生态化发展。对于质量和数量的双重需求,使发展畜禽养殖规模化和生态化成为今后畜牧业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对畜禽规模养殖存在的问题、畜禽规模养殖生态化的必要性2个方面进行研究,最终得到对于畜禽规模养殖生态化模式的分析。

5 参考文献

[1] 马鹏,廖川康.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零排放”治理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7(21):191.

[2] 郑卫欣.山东省现代畜牧业生态化循环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5(9):25-27.

[3] 谷守祥,徐胜高.应城扎实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J].中国畜牧业,2015(9):73-75.

[4] 章海五.浅析畜禽养殖生态化治理的理想模式:以如皋市部分规模化畜养为例[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9):157.

[5] 刘江豪,高新亚.生态化治理模式在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应用及成效[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2):1-2.

[6] 陈晓玲.苍南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调查及治理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化畜禽
高中历史生态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种养结合的畜禽生态养殖技术运用分析
浅谈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必要性
饲粮锌在畜禽机体中的作用
刍议生态化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高等职业院校“1+n”信息化教学方式方法应用模式的研究
构建生态化高中英语课堂的有效途径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化研究
早春预防畜禽感冒五措施
如何做好春节期间畜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