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猜想,为高效课堂导航

2018-01-22 07:10孟咸生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孟咸生

摘 要:猜想是一项重要的素养,我们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数学课堂上有效导入中诱发猜想、动手操作中渗透猜想、探究新知中验证猜想,真正构建高效课堂,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有效猜想;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很长一段时间,小学教师过分偏向于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但是却忽略了猜想能力的培养。任何一项伟大的发明都离不开前期的猜想,猜想是一种重要的素养,但大多数学生谨小慎微,缺乏创新能力,这种现象和教师的教学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数学课堂上渗透猜想教育,真正构建高效课堂,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一、 有效导入,诱发学生猜想欲望

新课导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导入意味着课堂教学成功了一半。教师在该教学环节,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展开引导,诱发他们猜想欲望,促使他们思考。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又可以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激发学习的热情。

比如在讲解“比的基本性质”这部分内容时,首先,笔者采用了复习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提问:什么叫作比?除法、分数、比这三者有何关系?通过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然后,笔者让学生观察这些题目:12÷4=3;(12×3)÷(4×3)=3(商不变);(12÷2)÷(4÷2)=3(商不变)。接下来,笔者让学生们展开交流讨论,讨论交流过后,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被除数÷除数=前项∶后项,因而整数除法中有着“商不变性质”。这时,又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分数同样具有“分数基本性质”,并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提出猜想:在比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性质?此时,学生们头脑中闪现出很多“问号”。笔者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投入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十分理想。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们得出了结论,验证了猜想,不仅收获了新知,而且提高了自身的猜想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笔者在讲授新课前,引导学生回忆旧知,一来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除法、分数和比之间的关系,二来实现新课的自然过渡,引发学生的疑惑,诱导他们进行猜想。在接下来的探究活动中,如果学生发现自己猜想是正确的,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如果学生猜想错误,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也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导入环节,教师要善于对学生加以引导,诱发学生进行猜想,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二、 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活动中猜想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在培养学生猜想能力时,教师需要意识到这一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组织探究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量一量等活动去思考,引导他们进行猜想。这样,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又能有效地培养他们观察、分析、思考、猜想等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教学“认识升”这部分内容时,笔者提前准备了两个玻璃杯(大小不同)和两个冷水壶(大小相近)、容量1升的正方体容器、1升的量杯、大小相同的纸杯若干。首先,笔者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让他们去观察饮料瓶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并让他们结合自己的观察,说出这些瓶子中装了多少饮料,让学生产生形象认知。接下来,笔者出示之前准备的玻璃瓶,通过让学生思考玻璃瓶的盛水多少,引出容量的概念。同时,笔者又出示两个大小相近的冷水壶,提问:如何判断冷水壶的容量大小?学生们开始进行交流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猜想:可以将冷水壶中倒满水,倒入玻璃杯中,比較出它们的大小。提出猜想后,学生们开始动手操作,但是各小组倒的杯数却不同,后来学生们发现,玻璃杯的大小不同,导致了结论的不同。接下来,笔者说道:“为了准确计量容量的多少,我们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进而,笔者引出了“升”的概念。接下来,笔者继续提问:“我们如何利用现有的工具得出冷水壶的容积呢?”笔者启发学生利用纸杯去测量,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猜想,并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概念。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笔者引导学生开展课堂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行猜想。这样一来,不仅帮助学生建立了概念,而且提高了他们思考分析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教师需要善于利用直观形象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要对学生进行相机引导,让他们进行有效的猜想,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三、 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验证猜想

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提出自己的猜想,教师要用一个客观的态度去面对学生的这些猜想。喜爱猜想体现了一个人的学习素养,但并不意味着任何无目的的猜想都有意义。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猜想,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探究新知,验证猜想,让他们逐步挖掘知识的本质,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奇妙。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笔者开展了一个游戏:我会出示一系列的数,如果这个数能够被2整除,同学们要伸出左手;如果能被5整除,那么同学们需要举起右手;如果能同时被2、5整除,则同时伸出两只手。游戏过程中,大多数的学生都能给出正确的答案。游戏过后,笔者对学生进行了表扬,并提问:“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学生们告诉笔者:可以根据个位上的数字进行判断。接下来,笔者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猜想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时,有学生很快告诉笔者:“如果这个数个位上的数字能够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笔者对学生的答案没有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给出学生这样一组数:210,51,12,33,54,105,让学生们进行计算。学生们发现这些数都能被3整除,但是210、51等数的个位数字并不被3整除,因此说明刚才学生们的猜想是错误的。然后,笔者带领学生们一起学习总结这些数的特点,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笔者利用旧知设计了游戏,趣味性地引入了新课,并让学生们对新知进行猜想。从学生的猜想中不难看出,大多数的学生想当然地对知识进行了错误的迁移,给出了错误的猜想。但是,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们逐渐发现了数字的特点,总结出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规律,验证了猜想,收获了知识,激发了乐趣。

总之,猜想是一项重要的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猜想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需要具备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断地探究新的教学思路,接受新的教学思维,不断完善小学数学猜想课堂。这样,才能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在猜想中成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