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欣+吴丽艳+赵成国+杨东生+张建会
摘要:目前,大多数独立院校都致力于在药学专业开展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模式,将学生与实习企业有机联系起来,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管理下,实现了学生与就业的无缝连接。本文以药学学科应用型人才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的重要性为研究基础,对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体制、方向、结构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探索,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方案和正确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独立院校;药学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校企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5-0091-02
一、引言
药学是一门综合性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相关的实践岗位越来越注重专业化应用型人才的建设与培养。但是,目前高校的药学学科依然固守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习—实践”相分离的机械化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往往会出现两种发展方向,一种是理论性较强但缺乏具体实践能力的学科型人才,另一种是实践能力较强但缺乏理论指导的技术型人才,却没有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双向型”综合人才。
基于这种培养弊端,应用型人才校企协同培养模式注重将企业、学校、个人三者的发展要求与能力有效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企业的人才建设需要,学校根据企业的发展要求制定专业化的培养方案,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的同时可以到企业中去进行具体的实践,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完美融合。
二、药学学科引入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的重要性
1.充分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双赢发展。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的运行过程中,企业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建设资源、资金支持、技术保障以及实习基地等。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企业与学校的长效发展机制,学校在享用企业支持的同时也要充分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根据企业的人才应用类型培养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不仅解决了高校建设资源短缺、实习机会与实习基地不足的发展难题,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优秀的人力保障。
2.有效解决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建设的深入演化,我国的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加,“就业难、难就业”成为了当今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就业问题,尤其对于药学这样的应用性专业而言,国家需要大量的制药与用药人才,拥有多种多样的就业机会,但是本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大多存在专业能力不足、技术缺乏等自身问题。基于目前的种种发展问题,采用校企协同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以及社会岗位的具体需要,高校组成学生发展队伍,与具体的建设岗位签订人才“订单”,实现一项或几项药学技术的专门化发展,不仅为企业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专业化人才,促进了学校专业的整体发展,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高校学生的就业难题。
三、药学学科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的实施问题
1.校企协同培养的形式性过强。目前,众多高校已经认识到了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的重要性,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与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虽然协议的签订次数越来越频繁,“协同式”发展设计的培养种类越来越全面,但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内涵”的建设问题。学校与企业更多关注建设的规模、建设方案的完备性、建设队伍的数量以及合作研讨会的开展,而没有切实將合作重点放在学生基本技能的开发与提高上,导致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的真正建设目标难以实现。
2.专业化教师资源缺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建设者和帮助者,目前,许多独立院校的教师都拥有过硬的理论知识体系和活跃的教学思维,但是却缺乏具体的实践能力。对于药学学科而言,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常常会有教师带领学生到医药企业实习,如果教师没有具体的实践经验,又不具备实际的药学技能,将会阻碍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与发展。
3.校企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虽然国家已经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鼓励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效的发展机制,签订长期的“人才订单”协议,但仍然存在企业以自身利益为主进行发展的种种建设问题。例如,有的高校与企业签订4—5年的人才培养协议,制定了长期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由于药学专业需要理论与实践都过硬的专业性人才,而实际技能的掌握需要大量的培训机会以及学习时间,这就致使企业不愿意耗费更多的成本进行人才开发,宁愿引进现有人才,也不愿意培养自己的后备力量。
四、药学学科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的创新发展举措
1.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发展计划。培养的目的就是满足需要,因此,在进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时,为了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学校要对社会以及企业的发展需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探究,或者利用校园招聘会、企业专场讲座、企业实地调查等基本方式对企业的岗位要求进行充分的了解,在空缺人才以及专业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加深合作力度。例如,高校能够根据制药学、药物制剂方向的实际人才需求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培训优秀的毕业生可以直接为企业所用,投入到实际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
2.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增加具体实践机会。药学不同于普通的高校专业课,由于药理的复杂性以及实验室的开放局限,致使学生不能随时随地进行实际的操作与练习,所以学校与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教学与实践的时间,争取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实践机会。学校可以实行“阶段性教学”模式,将不同的专业课按照课程种类分别安排不同的教学时间,在一门专业课结束之后,及时安排学生的具体实践操作,充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3.开发实践教学基地,实行人才的定向培养。实践教学基地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虽然人才的定向培养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与敏捷性,但是定向的专业人才培养可以更加快速地实现专业化人才的有效养成。目前,很多高校开设生物制药、药物制剂等专业,并且为学生提供了专门的实验室和资源支持,因此,高校可以利用此契机与更多的企业合作开设实验基地项目,为学生的实践搭建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在实验基地建成之后,学校与企业可以筹划定向人才培养方案,企业需要什么类型的技术人才,学校就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根据企业的切实需要、入岗时间、人才队伍数量等拟定定向的人才规划方案,以此消除人才流失的困扰和提高企业建设的积极性。
4.培养“教、做”一体化的教师团队。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课程体系建设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所谓“教、做”一体化的教师团队就是要求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自身技术能力,充分掌握药学学科的相关专业课知识,并且要具备系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教学表达能力。因此,要鼓励教师深入教学基地进行具体的实践与探索,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召开相关专业课程研讨会,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全国性的药学专业竞技大赛,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并完善教师的激励与奖惩机制,对实践教学能力较差的教师进行适当的改造,或者让其深入企业实践基地进行实地学习,不断增强教师的薄弱技能,为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开发稳定的后备资源。
五、结语
校企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今高校人才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校、企业、学生”三者的不断融合实现最终的培养目标是高校药学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方法,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04):62-66.
[2]苏红,刘志宝,李春英,苏莉芬.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21):237-2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