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萍
摘要:本文主要对人教A版和苏教版中“任意角和弧度制”这一内容在内容编排、教学内容具体设置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了解不同版本教材的特点和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给出教学建议,以期提高“任意角和弧度制”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材;任意角;弧度制;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5-0050-02
一、内容编排比较
任意角和弧度制在两版教材中同样归为必修四第一章第一节,并且任意角和弧度制分为两课时内容进行教授,然而在教学内容编排上却有些许不同,具体比较详见表1。
结论:两版教材分别在遵循新课标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特色。由表1对比可见,苏教版第一章第一节在引入任意角概念之前先从动态角度重新定义了角,也就是旋转角的概念,这是因为苏教版初中教材只给出了静态角的定義,因此从初中到高中学生在学习角时要经历感知静态到动态的思维转变过程;而人教A版教材中则是在初中就从静态和动态给出了角的两种定义形式,因而人教版必修4第一章第一节不需要花大篇幅引入旋转角的概念,而是直接在初中基础上讨论旋转方向和旋转量的刻画。两种教学内容编排形式,各有千秋。苏教版角的概念从初中的静态到高中的动态,螺旋上升地安排教学内容,符合数学学科特征和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人教A版则是在初中就抛出两种形式的概念,相当于为高中任意角的学习做了铺垫,对于高中老师的教学更加便利,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继续探求新知。综上,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选择合适的内容编排进行教学。
二、内容具体设置比较
1.概念的呈现方式。(1)任意角概念的呈现方式。对于任意角的概念的引入,二者都从生活中寻找实例,苏教版是从数学和生活两个角度揭示把角的概念及范围推广的必要性。利用圆周上的角来表示点P的位置是从数学角度来引入,而体操、跳水中的一些动作名称则是从生活的角度来阐述。人教版则是通过一个思考题校准手表快慢为问题情境引出旋转方向和旋转量,同时也有齿轮旋转和体操名词。结论:由上面的列举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两版教材在角的概念的推广上有部分素材选取相同。总体而言,两版教材选取的素材均与生活紧密联系,内容丰富,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弧度制概念的呈现方式。从两个版本教学内容的编排来看,弧度制知识点的编排顺序和内容基本相同,但在弧度制概念的引入上却各有千秋。人教A版运用类比长度、重量有不同度量制来引入角度也有不同度量制,这样的铺垫让学生容易接受这个概念。苏教版通过本章引言中确定点的位置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入弧度制存在的合理性,这样的概念引入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2.例习题设置的比较。例题和习题是教材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检验学习成果。本文将例题按例、例如,习题按练习、习题为单位统计。
(1)例题比较。
结论:由表2可知,从数量上看,两版本教材在任意角和弧度制这两小节中例题数都相差一题。从内容上看,任意角部分人教A版三道题都围绕着写出终边相同的角来设置,而苏教版两道例题,第一道是关于写出终边相同的角,第二道题是判断角的象限,相比之下,苏教版虽然在这部分题量少但是题型更丰富;弧度制部分两教材都是围绕着角度与弧度的互换以及扇形面积公式展开。
(2)习题比较。
表3表明,两版本教材都编制了练习题与习题,数量上苏教版稍多几题。内容方面:人教A版中练习题难度适中,但有些题在例题中并未涉及,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题分为了A、B两组,由易到难,安排有序,A组侧重于对知识本身的理解,是基础;B组侧重于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是为有能力的学生提供探索空间。苏教版练习题数量多于人教A版,题型更丰富,难度也有所增加,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苏教版习题在练习的基础上分为三个层次,感受理解层次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要求,思考运用部分是进一步强化,有挑战性的是探究拓展部分,超出课标要求,也超出了绝大多数学生的水平。
3.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新课标指出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本小节人教A版在弧度与角度互化的例题中介绍了科学计算器的使用步骤,使其针对性和操作性更强;苏教版在这一节中未曾涉及信息技术。
4.数学文化比较。“新课标”指出,数学文化应尽可能与高中数学结合,将数学文化渗透于知识点中。对于任意角和弧度制这一内容,两版本教材都涉及数学文化的渗透,人教A版是弧度制的早期的提出,苏教版是角度60分制的由来。由此可见,两版本教材针对这一内容都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
三、总结与启示
1.总结。通过两版本教材各方面的比较,得出教材设计理念基本相同,都严格遵循新课程标准。概念引入都提供了丰富的实际背景,重视情境教学;注重模型的建立,培养几何直观;另外例题设置有梯度,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发展,也都注重数学文化在课程中的渗透。但是在个别知识点的编排上各有侧重,另苏教版题量稍多于人教A版。此外,人教A版在这节内容中融入了信息技术。
2.教学启示。对不同版本教材的任意角与弧度制内容设置的比较研究能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把握“标准”,合理制定教学内容。(1)教师应在了解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备课,知道学生在初中所用的教材版本,是否已经接触过动态角的概念。(2)概念的引入方式尽可能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选择生活中实例时尽量与动态角的概念相一致,尽量规避一些有争议的实例,以防阻碍学生对概念的理解。(3)合理选择题目。在讲解例题练习题时,要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促进共同发展;课后作业应分层布置。(4)教学中应注重融入信息技术,努力渗透数学文化,提升数学的应用价值。(5)教师可结合各版本教材,关注差异,取长补短;还可以进行重构,比如任意角的引入可结合角的认识过程,从角的定义到角的度量再到角的形成,带领学生回顾角的认识过程,既能复习旧知,又能自然而然引入新知,体现了发生教学的思想。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A版(必修4)[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编写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3]陈永哲.现行两套高中数学教材三角函数内容的比较研究——以人教版和苏教版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