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人的心理范围无比浩瀚、心理具有无限潜能、心育与各育相互融合、“无龄感”、人的现代化、全球化、享受终身自觉学习等方面,阐述了心理教育是大有作为的。全文在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动态发展方面展开,论证了心育对他人和自我育心方面也是大有作为的。
〔关键词〕心理教育;心育自觉;无龄感;人的现代化;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36-0040-04
一、心理无比浩瀚,心育大有作为
“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更浩瀚的是人的心灵。” 雨果的诗句为我们理解心理教育大有作为提供了极好的注释。
人的心理无比浩瀚、无比广阔!雨果的诗句使我想到“心育天地,大有作为”!“心”、“心灵”指人的心理、精神。“心理”與“心育”不是同一个概念,但“心育”是在“心理”中实施的,心理天地有多宽,心育天地就有多广!因此说 “心育大有作为”! “心理教育者大有作为”!
加里宁说过:“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行一种确定的、有目的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身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1] 乌申斯基说过:“教育的主要活动是在心理和心理-生理现象的领域内进行的。”[2]这说明一切教育都是在心理领域实施影响的。在这个意义上说,一切教育都可理解为心理教育,只不过对不具有心育意识的教育者而言,他是无意识地、不自觉地给予了学习者以心育影响,他无意识地、不自觉地做了心育老师。自觉心理教育者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对教育对象心理施予影响的,也就是自觉地、有目的地实施心理教育的。无意地、不自觉地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影响,可能有积极的、正面的影响,也可能有消极的、负面的影响。自觉心理教育者是有目的地、主动地对教育者施予正面的、积极的影响,自觉防止与克服消极的、负面的影响。
无论自觉不自觉,意识到没意识到,“心理天地无限宽广,心育天地无限广阔”是客观存在的。
二、人人都有心理,心育大有作为
“人人”只有两个字,但其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包括所有不同的人!“人人有心理,人人需心育”,所以,“心育天地,大有作为!”
(一)从自然属性说
自然人有黄、白、黑等肤色的人种,不论什么人种的人,均有心理,也就均需心育。从性别说,不论男性与女性都有心理,都需心育。从年龄说,各年龄阶段的人,不论婴儿、幼儿、少年、青年、壮年,直到老年,人人都有心理,都需心育。从时间说,不论古人、今人,现代人、未来人,都有心理,都需心育。所以说,人人都有心理,人人都需心育;对人人都应当、都可能实施心育。
(二)从社会属性说
无论何种国籍的人都有心理;不论哪个民族的人都有心理;不论哪个社会阶层的人都有心理;不论从事何种职业的人都有心理;不论何种文化程度的人,即不论文盲、学者、科学家,都有心理。对所有这些人,都需要、都应当、都可能实施心育。
(三)从人—人关系属性说
人—人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方面,它受社会属性制约,也受自然属性制约。人—人关系中的每个个体都有心理。从个人说有个体心理,从群体说,有社会心理。不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都需要、都应当、都可能实施心育。
(四)从人的心理状态说
即使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人—人关系属性相同的人们,每个人的心理状况都不同,不论何种心理状况的人,都需要、都应当、都可能实施心育。心理教育大有作为!
为了更好地发挥心育作用,我们每个人都应当、都需要提高心育自觉。当人们缺乏生命自觉、教育自觉时,不可能意识到时时、处处、事事都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但实际上总是自发地产生某种影响,我们称其为隐性影响,其中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当人们有了生命自觉、教育自觉,包括心育自觉时,就能时时、处处、事事依据情况,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心育,做到时时皆心育,处处皆心育,事事皆心育。具有自觉心育意识的人,能作自我心理教育,自我心理修养。也就是说,时时、处处、事事皆可作自觉心理教育!
对心理教育有多种不同的理解。我理解的心理教育是发展性的、积极的心育,是面向包括有心理疾患的少数人在内的所有人的心理教育,是促进心理机能发展,开发心理潜能,培养优良心理品质,服务人生幸福的教育。
三、心理潜能无限,心育大有作为
人的心理能力多种多样,心理潜能是无限的,在开发心理潜能方面,心理教育是大有作为的!
某盲人歌手,出生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毕业于一所盲校。他自幼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失去视觉,但他能作词、作曲、主持节目,平时还特别乐观、幽默开朗,喜欢助人为乐。他积极的心态和阳光的状态,促使其在多个方面的心理能力得到锻炼、不断提高、潜能得到很好发挥。
因此说,人的心理能力是多种多样的,某方面能力没有得到发挥,其他方面能力可能会得到发挥;某方面能力丧失,其他方面能力照常发挥。
在这个过程中,心理教育是否起了作用?一些取得杰出成就的人不管受没受过系统的心理教育,但有一条是能肯定的,他们一定经历过有意无意的自育,即自我心理教育或心理训练。他们在经历人生挫折、参与各种活动过程中获得了相应知识,提高了有关技能,获得了种种体验,提高了自信与毅力,学会了积极语言,丰富了审美情感,这样的活动过程就是心理素质训练的过程,也就是心育过程!如果我们是自觉心理教育者,在各种经历和活动中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心理教育,便能更好地训练相应的心理品质,使心理潜能得到开发!
人的潜能是巨大的,目前只运用了不到10%的部分。心理潜能开发的巨大可能性和当前实际发挥的有限性矛盾,推动着人们去思考:怎样培养人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人的潜能得到更好发挥[3]?无疑,必须充分发挥心育作用!endprint
四、各育相互渗透,心育大有作为
我在《试论“整体融合型心理教育”》[4]一文中,论及了体、智、德、美各育相互渗透以及心育与各育的相互渗透问题。这是心育“大有作为”的又一重要依据。
早在二十世纪初,国学家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指出:“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 “完全之人物”有“身体之能力”与“精神之能力”[5]。王国维认为完全之教育有“体育”与 “心育”。 心育与各育有总体与部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表明智、德、美各育,均蕴含着相应的心育,心育可融入智、德、美各育中。从各育相互关系方面看:心育天地广阔,心育大有作为!
心育与体育是相互区别的,但在目标、内容、实施等方面又是相互联系的。江苏省南京市第五中学在心育课题研究中实施“整体融合性心育”,即心育与各育,包括心育与体育的融合。老師在体育过程中融入了心育,培育了学生各种心理品质;而许多优良的心理品质,如积极向上、乐观、勇敢、自信、毅力、努力等又促进体育活动更好地开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身体的发展。这些也表明:心育天地广阔,心育大有作为!
五、享受“无龄感”生活,心育大有作为
“无龄感”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生活态度。无龄感生活体现在心态年轻、心理健康、积极进取和热爱生活等方面。“无龄感”的人,不受年龄束缚,保持生命活力,充满好奇心,勇于探索,尝试实践,力求活得精彩。
有人说“无龄感”是美国中老年人的生活常态。例如,Jane是一位普通的美国女性,60多岁了想给自己买辆新车。有人认为,她那么有钱应该买一部凯迪拉克,但她说这是老年人才会喜欢的牌子。Jane快70岁了,依然学习中文,还独自去各国旅行。另一位女性Montserrat Mecho,最开心的事情是飞机跳伞。在过去几年,78岁的Montserrat Mecho跳了上千次伞,她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蓝天,体验着生活的快乐。此外,她还保持了几项游泳记录,并且喜爱高山滑雪、风帆冲浪和潜水。
许多老人虽然没有“无龄感”观念,但实际上享受着“无龄感”生活。如果心理教育帮助老人确立“无龄感”理念,他们会生活得更精彩。
陈爱莲77岁演林黛玉,被称为世界上年龄最大的“舞蹈女神”,她说自己“忘了年龄”。她1952年就跳舞,跳了60多年。她10岁时父母双亡,成为孤儿。29岁时丈夫在文革中去世。生活的坎坷是她成长的财富。
苏朋学90岁,他和几位老伙伴一起,要在全国寻找4名85岁以上的老人,参加2018年世界老人田径锦标赛,要打破85岁组保持了8年的4人组400米接力赛的世界纪录。他要在90岁、95岁与老伙伴们一直跑下去[6]。
杨绛2016年5月逝世,享年105岁。她喜爱小说《堂吉诃德》,47岁自学西班牙语来翻译;77岁出版被誉为“半部《儒林外史》加半部《红楼梦》”的小说《洗澡》,后又出版续篇《洗澡之后》。耄耋之年,女儿和丈夫钱钟书先后离世,杨绛以全部身心翻译苏格拉底的《斐多》,写出《我们仨》。96岁写出《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 2011年百岁寿辰前夕发表《坐在人生的边上》,传达出“忍生活之苦,保天真之性”的态度。
申泮文2017年7月4日辞世,享年101岁。申泮文是喜欢“赶时髦”的人。77岁罹患癌症,切除五分之四的胃。80岁开始学电脑,90岁开博客。90岁时仍亲自给本科生上课。一生出版70余卷册3000余万字著作[7],始终享受着“无龄感”的生活。
从以上老人的事例看出,人的心理能力是多方面的,心理潜能的开发是大有作为的!关键是有积极、向上、乐观、毅力、努力等心理—道德素质。心育不只对青少年和一般成人是必要的,对老年人也是大有好处!上了年纪的人如果具有心育自觉,重视自我心理修养,保持 “无龄感”的心理状态,将超越年龄限制,始终对事物充满好奇并勇于尝试,自觉学习,持续进步,享受人生乐趣!
心理教育包含教育与学习,包括自我心理—道德修养。终身地、持续地自我修养包括广泛的内容:成功不会炫耀,失败不会气馁;对事能够看远、看透、看淡;专注自身责任而不是利益;对他人善良、热情、诚信、悦纳、关心、助人;对自己有要求、常反思、善调节、多自控等。心理—道德修养越高的人,越能享受“无龄感”生活。再次表明心理教育、自我心理教育大有作为!
六、实现人的现代化,心育大有作为
“我国实现现代化不仅仅是工业、农业、国防、科技方面的现代化,重要的还有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就是人的素质的现代化,特别是要在人的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经历现代化的转变过程。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呼唤着心育和心育理论。”[8]现时代的心育,是具有现代教育精神的心育,在培育现代人方面,心育是大有作为的!
人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人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人是自身现代化建设的主体。无论是社会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人自身现代化,其中人的现代化是关键;因为人是目的,人是主体;而人的现代化呼唤着现代化的心理教育!由此表明:现代化心理教育大有作为!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化教育,其中包括发展中国特色的心理教育,包括心理教育发展的理想、方向和目标。这也正是世界全球化的要求。
七、全球化过程中,心育大有作为
在全球化过程中,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等,心育都是大有作为的!
从全球视野看,人不论人种、民族、国籍、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健康状况,都会有心理,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一员,都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一分子,对其中的每个人都需要、都应当、都可能实施心理教育。心育大有作为!
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带一路发展,都要求人的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格得到健康发展,人的生命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让人生更幸福!这都要求人具有相应的心理素质;心理教育,大有作为!endprint
如果我们具有生命自觉,实施人性化教育,就会受到学习者欢迎;
如果我们具有心育自觉,依据心理教育规律施教,就能让受教者乐于接受;
如果我们充分发挥学习者主体性,创造条件,就能让精神生命自己成长;
如果我们具有开放的胸怀,博采众长,精心设计,就能做成富有魅力的审美化心理教育。
我们具有高度的教育使命感,真诚地关怀教育对象的成长,充分地发挥教育智慧,我们就会科学地设计,就会有各种创新型的心理教育艺术,让心育满足全球化时代人的发展要求,心育是大有作为的!
全球化要求现代人在思想、道德、思维方式、知识才能、心理素质,特别是创造性素质等方面均适应时代发展。我们的教育,应当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先进水平,我们培养的人,应当是民族精神与世界精神融合的。江苏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坚持的办学目标是“高品位、研究型、现代化、国际化”;江苏江阴的华士学校教育目标是“培养优秀的世界公民和永远的中国人”;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人格健全、学力宽厚,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江苏南京宁海中学提出培养“具有民族灵魂和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四川绵阳东辰国际学校提出“培养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等等,都体现了全球化要求,体现了时代精神!随着人们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求提高,心育的价值更加凸显,心育天地大有作为!
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特色的心理教育不但培养现代人们在心理素质以及思想、道德、思维方式、知识才能等方面适应全球化发展的要求,还应当参与国际的心理教育建设。我们应让世界了解中国心理教育的特色,加强中国心育话语体系,为国际范围内提供人才,通过心育促进各国民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进一步显示心理教育大有作为!
八、享受终身学习,心育大有作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寿命延长。若干年前人们说“人逢70古来稀” 。当今“人逢70多来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年龄分段是:44岁以下是青年,45岁~59岁是中年,60岁~70岁是年轻老人,75岁~89岁是老年人,90岁以上是长寿老人。高齡人口增加,高龄心育对象扩展,也表明心育是大有作为的!
心理教育包括施教与受教,受教即学习。每个人都应具有终身学习自觉,包括自觉享受终身心理教育和终身心理修养的幸福。
心育是终身的过程!心育目标即心育宗旨向人们展示了令人向往的美好前景,实现这样的目标是终身过程。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之约,我曾于2007年3月12日,谈及如何认真实施心理教育时写了以下几句话:“优化心理机能,提升精神品质,促进人格和谐,服务人生幸福。”
这就是我理解的24字的心育宗旨。这是我对心育意义的认识,是我从事心理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心育目标或宗旨的实现是心育的结果,也是心育的过程。在心育天地中的一切作为都是围绕这个宗旨进行的,都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服务的;这是一个持续的教育过程、持续的心理发展过程,是没有终点的持续过程。因此,从动态的发展方面看,我坚信:心育天地,大有作为!
希望有更多的人享受学习、思考、体验的快乐,享受做一名自觉心理修养者的幸福!
参考文献
[1]加里宁. 论共产主义教育[M]. 陈昌浩译.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79.
[2]乌申斯基. 《教育人类学》第一卷序言[M]. 见张焕庭主编. 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4.
[3][8] 班华. 心育论[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4.
[4]班华. 试论“整体融合型心理教育”[J]. 中小学德育, 2016(2):4-10.
[5]王国维. 论教育之宗旨[J]. 见舒新成编. 中国近代教育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2.
[6]张维. 奔跑吧!酷老头儿[N]. 新京报, 2017-7-25.
[7]陈建强. 申泮文:爱国是心灵深处的“化学反应”.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南京,210097)
编辑/巨明珠 终校/陈 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