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登军
下雪天,成年人往火炉子旁边围,孩子们却往屋外的雪地中跑;大人们怕风寒感冒,孩子们却踩着雪花不亦乐乎;成人脚下踩死一只蚂蚁毫无感觉,孩子却会为一只死亡的蝴蝶黯然神伤。在大人眼里毫无价值的“破烂”,在小孩子眼里可能都是晶莹的“钻石”。少了胳膊的娃娃,缺了帆的航船,每一样东西后面也许都会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儿童和成人是那样的不一样,以至于成人就是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也“异常陌生”。 几米在他的绘本《我的错就是大人的错》中说:“大人自以为能分辨梦与现实,小孩们却都觉得,分辨梦与现实是全天下最无聊的事……”
几米以简单却有时带着反讽的口吻,叙述出小孩们对大人世界所产生的忧虑、抗议及不信任感。的确,儿童和成人是那样的不一样,“大人希望小孩能按照他们的希望长成一个令人羡慕的模范儿童”,但儿童常常朝着和大人相反的方向愈来愈远。“儿童视角”的缺席是当今学校教育中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当教师或者成人总是以自己的视野代替儿童的视野之时,教育显得“别扭、拧巴”,孩子们的内心就会布满荆棘、杂草和乱石,从此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歪歪斜斜。
事實上,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属于自己的一些“沟沟壑壑”。教师或家长的责任就在于从“儿童视角”出发,真正发现孩子的“沟沟壑壑”,并以此找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获得2017年美国年度教师荣誉称号的辛妮·查菲,就是一个善于从儿童视角教育孩子的人。她说:“我们就像马戏团里玩杂耍的小丑,各种不同的目标就像一个个球,你试图把所有的球都稳稳接住,但总会有一两个球接不住。你努力去接这个球,又会错过另外一个球。很多教师都有这种‘一事无成的感觉。”但这并不可怕,因为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学生、课堂或者教师。相反,我们必须接受教学中存在的固有的混乱。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从中获得教益。”查菲的这种“一事无成”的感觉和“必须接受”的态度,就建立在“儿童视角”上。因为她深深知道,“如果我们没有认识到,即便是孩子犯了错且付诸行动的时候,学习也是在发生的,那么我们就不会意识到孩子的成长。”在某种程度上说,查菲的所有行动都是从“儿童视角”出发的,诚如她所在学校的校长泰比提·布朗所说的:“辛妮·查菲的课堂是我见过的所有课堂中集深度参与、智力激荡、想象力与可能性拓展于一体的典范。她将整个世界呈现给学生,以极少教育工作者能够做到的方式开阔他们的思想与心灵。” 的确,当“成人视角”转换为“儿童视角”,当成人“迈步”跨入孩子们缤纷多姿的世界时,相应的,成人的原有认知、印象和思维习惯也在发生“静悄悄的变化”,成人不再从“教化或大人”的需要打量孩子的世界,而是从儿童视角出发,陪孩子放风筝、吹泡泡、找秋叶、玩泥巴……并在这样的活动中,让每一个个体生命建设所必需的基本要素得到呵护、唤醒和打开。
陶行知先生说:“忘了你们的年纪,变成十足的小孩子,加入到小孩子的队伍中去吧!你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变成乐园。”九十多年前的陶行知先生已经洞察到儿童视角的重要性,今日的我们更应和孩子们共在一个“情之流”中,耐心等待儿童成长那豁然开朗的一刻。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金昌,737200)
编辑 / 卫 虹 终校 / 于 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