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精准扶贫”等国家扶贫项目旗号,声称缴纳10元入会费,便可获得在城市购买低价房资格,并领取80万至120万元不等的创业资金,实际上却在引诱入群会员发展下线,疯狂集资。6月8日,随着河南社旗警方将最后两名涉案“群主”成功抓获,由公安部督办的以“精准扶贫”名义诈骗6万余人、涉案金额600余万元的特大系列诈骗团伙被河南南阳警方一举端掉,53名“扶贫群主”悉数落网。
2017年9月27日,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公安局赊店派出所接到当地居民惠某报案称,2017年4月以来,其被夏某拉入某微信扶贫项目群,负责发展下线及群内统计、收款、转账等工作。该扶贫项目每人只需交纳10元开卡费和90元相关费用,即可申请扶贫账号,获得一笔国家扶贫款。2017年6月,惠某按照夏某的指示,将各微信群群主处收到的89万余元会费汇入自称“国家扶贫办专员”汪先念指定的账户。汇款结束后,惠某多次联系夏某、汪先念等人,但对方手机统统处于关机状态。意识到上当受骗,惠某报警求助。
接警后,社旗县公安局迅速将案情上报至南阳市公安局反诈中心。警方随即围绕涉案资金、涉案信息展开初步调查。经分析研判、案件串并,警方发现该案受害人多达6万余人,涉案资金巨大,且以精准扶贫为幌子,影响恶劣。
专案组深挖细查获知,自2017年3月,广西凌云县杨某以“民族资产解冻”“精准扶贫”为由,编造“财政部、国家扶贫办、国际红十字慈善总会安家费棚户区改造房”等国家扶贫项目,化名国家扶贫办工作人员“汪先念”“李娜”等,以缴纳10元入会费便可获得在城市购买低价房资格,并领取80万至120万元不等的创业资金为诱饵,进行集资诈骗活动。
2017年3月,杨某化名“国家扶贫办专员汪先念”联系夏某后,对其进行游说,并许诺其发展2万名会员就可享受双倍会员福利及高额奖励。为获取高额回报,夏某将杨某编造的棚户区改造房项目简称为“10+1”项目,拉拢孔某组建微信群对该项目进行宣传拉拢会员,非法吸收群众钱款。在各自的微信群里,夏某、孔某陆续发布与所谓的“国家扶贫办专员汪先念”的虚假通话录音和虚假项目文件等信息,以获取微信群成员的信任,让会员继续发展下线,推广项目。
2017年10月,杨某又化名“扶贫办后勤组李娜”,以响应精准扶贫为名,宣称缴纳68元入会后,可获得120万元至150万元的扶贫奖励款,继续拉拢孔某为其集资。截至2017年12月,孔某先后发展“68+1”项目会员5万余人,收取会费330余万元,并按照杨某的指示将自己收取的会费汇入到指定的银行账户,后杨某等人通过刷POS机进行套现。
办案民警介绍,主要犯罪嫌疑人杨某等人冒充国家扶贫办领导,以国际红十字会、财政部、扶贫办进行棚户区改造为由进行诈骗活动,嫌疑人通过微信群拉拢下线,以一些未经证实的图片、语音诱惑群成员发展下线。这些所谓的群主大多喜欢参加一些群体性活动,再加上一定的“利益”诱惑,这些群主在明知或应知该项目是假的情况下,仍然鼓动群成员参加所谓的项目。其中,群主最少的也发展了上百人,多的发展了上万人。
专案组于2017年10月12日,赶赴西安,将涉嫌诈骗的夏某成功抓获。2017年12月14日,专案组将犯罪嫌疑人杨某等人顺利抓获,现场搜查出现金73万多元、作案银行卡5张、手机卡5个。紧接着,民警又顺线追踪,先后将孔某和帮助洗钱的陈某等主要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
警方提示:骗子打着“精准扶贫”“棚户区改造”等所谓“扶贫政策”,利用受害者对扶贫政策的不了解以及不劳而获就能享受大补贴的心理实施诈骗。警方提醒广大群众,国家相关部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以精准扶贫、解冻国家资产等为理由,让群众自行进行汇款、转账等。如果接到电话或添加某人微信自称是“国家某部门负责人”“国家某机构办事处”等此类电话,应及时向警方求证或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