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喉风从痰论治探讨

2018-01-22 04:11林琪家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风热咽喉证候

林琪家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急喉风属于喉风的一种。广义喉风泛指一切咽喉病证及五官耳鼻唇齿病证,狭义喉风专指咽喉肿痛的病证。急喉风为狭义喉风的一种,属于发病急速、病情急重的危急病症,以喉部红肿疼痛、痰涎壅盛、呼吸困难、语言难出、汤水难下等为主要症状,西医学称之为急性喉梗阻。依据历代文献记载,宋代开始出现“喉风”之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述及“缠喉风”,而在元·《瑞竹堂经验方》中始出现“急喉风”之名。也有诸多与急喉风证候相近但名称不同者,如缠喉风、紧喉风、锁喉风、走马喉风、哑瘴喉风等。

1 病因病机

宋金元以前,只记载急喉风相关病证的证候表现及治法,没有直接阐明病因病机。元·朱丹溪首先提出急喉风的病因病机为“痰热”。《丹溪心法·缠喉风》:“缠喉风,属痰热。[1]”现代医家们对急喉风病因病机的阐述,基本是沿袭明清喉科专著的观点。普遍认为喉风的病因与风、痰、热、疫毒有关,分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外因多属机体外受风邪、风热或疫毒邪气侵袭, 内因多属肺胃积热化痰或饮食不节导致脾胃积热生痰。具体而言,若平素嗜好膏粱厚味,使肺胃痰热蕴结,复感风热或疫毒邪气,痰热邪气上逆于咽喉,致痰涎壅盛、气道不通、声音难出、汤水难下,且有痰声似拽锯。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紧喉风……此证由膏梁厚味太过,致肺胃积热,复受邪风,风热相搏,上壅咽喉,溃痛声音难出,汤水不下,痰涎壅塞之声,颇似拽锯。[2]”《重楼玉钥·喉风针诀》:“喉风诸症,皆由肺胃脏腑深受风邪,郁热风火相搏,致气血闭塞,凝滞不能流行,而风痰得以上攻,结成种种热毒。[3]”另外,若风痰阻于咽喉,痰涎上壅,致咽喉肿胀,不能饮食,如《重楼玉钥》:“叉喉风……喉内生此疾者,极为急症。先咽喉作紧,风痰上壅多有绵涎,内紧外浮,肿不能饮食,渐至咽喉紧闭如叉。[3]8”

急喉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各种危急证候乃因素体禀赋加上外邪侵袭,体内产生大量痰涎,痰涎壅盛向上壅阻于喉部所致,可知造成急喉风危急证候的关键在于“痰涎壅盛,喉窍闭阻”。

2 证候特点

急喉风的证候与“痰”息息相关,尤其与痰火、风痰关系更为密切,其证候特点如下。

2.1 痰火上壅,阻闭咽喉

风热之邪或疫疠时邪入侵,以致肺胃热毒壅聚,痰火内生,痰火与风热邪毒上壅于咽喉,致痰涎壅盛、气血瘀阻、闭阻喉窍;或素体脾虚痰盛,过食膏梁厚味,肺胃积热,痰涎壅聚,复感外邪,风热之邪与痰相结,上扰而熏蒸咽喉,蒙蔽喉窍。如《医学心悟》:“实火者,醇酒膏粱,风火积热,火动生痰,肿痛暴发,甚则风痰壅塞,汤水不入,声音不出,此外至之火,名曰紧喉风,实证也。[4]”

痰火上壅阻闭咽喉者,症见咽喉红肿热痛、气道狭窄、气上下不通、喉窍不利引发呼吸困难,出现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痰阻气道造成气道不通,呼吸出现痰鸣声,声如拽锯;检查可见咽喉、会厌红肿明显,痰涎量多质稠时有腐物,全身伴有憎寒壮热,口干舌燥,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腻,脉数;若吞咽受阻,水浆难下,呼吸困难甚者则兼有呼吸浅促,濒临窒息、四肢厥冷、面青唇紫等症状。

2.2 风痰上扰,闭阻咽喉

因素体脾虚痰盛,外感风邪引动痰涎,风痰上扰,痰涎壅盛,气道不通,闭阻咽喉;或禀赋不足,肺胃气虚,卫表不固,外邪入侵,气机阻滞,聚而生痰,咽喉肿胀,痰邪壅阻。如《成方便读》:“亦治喉风……等证,夫风痰壅盛于上,有升无降,最为急候。[5]”明·尤仲仁《尤氏喉症指南》指出,白缠喉风症为“肾虚受寒,劳碌而渴,寒则生热,热则生风,风寒相搏,痰气上跻,壅滞凝结,故患此症”[6]。

风痰上扰、闭阻咽喉者,症见痰壅于喉间、咽喉肿胀、堵塞喉间,出现呼吸不畅、痰鸣漉漉见三凹征,声音嘶哑甚则失音;检查可见喉部肿胀色淡,喉间多白色泡沫痰涎,有鱼泡状,全身兼有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胸闷纳呆、舌淡苔腻、脉濡滑等症状。

3 治疗方法

痰邪为急喉风的主要致病因素,因痰涎壅盛导致气道不通、呼吸困难、喉鸣等急症,因此治疗急喉风首重“祛痰开窍”。如清·尤乘《尤氏喉科秘书》记载,缠喉风“因热毒积聚,痰涎黏稠……外颈肿胀,用开关豁痰可治”[7]。古代医家论治急喉风,先以外治法祛痰开窍,再针对具体证候病机予以内治法调治,对现代治疗喉风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3.1 内治法

3.1.1 泻火解毒,祛痰开窍 此法主要针对痰火上壅、阻闭喉窍之证候。因风热时邪侵入体内,引动体内脏腑积热,风热毒与痰邪相结,上壅咽喉,故咽喉红肿热痛;喉间因痰毒积聚,阻滞气道,造成气血凝结,肌肉肿胀,气道因此变得狭窄,故发生气机不通、呼吸困难;呼吸不畅以致于气流经过会出现痰鸣声,声如拽锯;喉部疼痛剧烈时会影响吞咽功能,甚则吞咽受阻,水浆难下,全身面青唇紫,四肢厥冷,气浅而促,有濒临窒息的危险。治以泻火解毒、祛痰开窍为主,方用雄黄解毒丸,或清瘟败毒散合清气化痰丸。如《丹溪心法》“雄黄解毒丸治缠喉急喉风,双蛾肿痛,汤药不下……热茶清下七丸,吐出顽涎即苏,大效。[1]”

对于上述证候古代医家多用雄黄解毒丸。但因方中巴豆具有催吐作用,恐过于峻烈现代已经少用,多以清瘟败毒散合清气化痰丸取代之。清瘟败毒散出于《疫疹一得》,由生地、黄连、黄芩、丹皮、石膏、栀子、甘草、竹叶、玄参、犀角、连翘、芍药、知母、桔梗组成,可清热解毒、凉血泻火。《疫疹一得》言此方为“十二经泄火之药也”[8],方中“重用石膏直入胃经,使其敷布于十二经,退其淫热;佐以黄连、犀角、黄芩泄心肺火于上焦,丹皮、栀子、赤芍泄肝经之火,连翘、玄参解散浮游之火,生地、知母抑阳扶阴,泄其亢甚之火而救欲绝之水,桔梗、竹叶载药上行,使以甘草和胃也”[8]。此方综合白虎、犀角、地黄、黄连解毒方加减,属大寒解毒之剂,配以清气化痰丸[9](出自《医方考》)。该方由陈皮、栝楼仁、黄芩、茯苓、枳实、杏仁、胆南星、半夏组成,其中胆南星、半夏、栝楼仁清热化痰,适于痰热闭阻证。上述两方合用,可泻火解毒、祛痰开窍,故用于痰火上壅、阻闭咽喉所致之急喉风。

3.1.2 祛风散邪,祛痰开窍 此法主要针对风痰上壅、阻闭喉窍之证候。因禀赋不足或肺胃脾虚之人,素体痰湿内盛,突遇外邪,风痰上壅喉间而突发肿胀,阻闭喉窍,呼吸不畅,奋力挣吸,故见三凹征;外邪客犯声户,故声音嘶哑甚则失音; 痰盛,无火无热,故见咽喉肿胀色淡,多白色泡沫痰涎,声带水肿,有时如鱼泡状,治以祛风散邪、祛痰开窍,方用三拗汤合涤痰汤加减。

三拗汤源于张仲景的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中去石膏由麻黄、杏仁、甘草组成(收录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涤痰汤出自明·张洁《仁术便览》,方由南星、半夏、枳实、茯苓、橘红、石菖蒲、人参、竹茹、甘草组成,功能涤痰开窍。清·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卷八》述涤痰汤为主治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之方。三拗汤与涤痰汤合用可祛风祛痰开窍,治急喉风的风痰上阻证。

3.2 外治法

3.2.1 吐痰法 吐痰法是祛痰法中最直接且快速的方式,也是最常用于治疗急喉风的治疗方法,医家多用探吐法、吹喉法、灌喉法、外敷法、滴鼻法。

朱丹溪用探吐法、外敷法治“缠喉风”,认为“缠喉风”属痰热,“宜用桐油以鹅翎探吐之……又用远志去心为末,水调敷项上一遭,立效,亦可吐”[1]。

吹喉法及灌喉法,急者吹之,缓者灌之,是以药物直接吹入或灌入咽喉患处引起吐痰,使痰出而开窍,常用于缠喉风、锁喉风、哑瘴喉风等,对于急喉风有极好的祛痰开窍功效,常见用药为金锁匙、僵蚕炒末、牛膝汁、冰片。据《杂病源流犀烛》记载,用金锁匙吹之,痰自出,“总治一切喉闭喉风,痰涎壅塞,口噤不开,汤水难进之症”[10]。《古今医统大全》记载:“济生二圣散(白僵蚕、胆矾)研为细末,以少许吹入喉中”[11],治缠喉风、急喉痹。《咽喉脉证通论》中,治锁喉风初起用吹药或噙药,述“痰多以万年青根捣之和醋,搅去痰涎,或牛膝汁亦可”[12]。《张氏医通》用吹药法:“痰毒壅盛为缠喉风,其证最急,用土牛膝……折断捣汁,和米醋半盏,鸡翅毛蘸搅喉中……若喉两傍有块者……入冰片少许吹喉中。[13]”

滴鼻法在急喉风处于危险情况,症见牙关紧急、语言不出时,用药水滴入鼻中使吐痰以开窍。如《医宗金鉴》描述将药水吹入鼻孔直达咽喉:“哑瘴喉风……初起咽喉肿塞疼痛,汤水难咽,语言不出,牙关紧急,此属险候,急用雄黄解毒丸,水化,用细竹管将药水吹入鼻孔,直达咽喉,药入作呕,即令患者吐之”[2]625; 清·张宗良《喉科指掌》用开关散研细末,吹入鼻内:“缠喉风……甚者角弓反张,牙钳紧

闭,先用开关散:皂角刺、细辛、冰片共研细末,吹入鼻内,再用针……牙关可开”[14]。

3.2.2 针刺法 古代医家治疗急喉风常用针刺法急刺。针刺法多用于泻热之用,通过泻其热通其络可使其“痰解”,“痰解”则窍通,故经常使用于治疗急喉风。如《重楼玉钥》针刺疏通经络,气血顺则痰自解:“喉风诸症……风痰得以上攻,结成种种热毒,故宜以针法开导经络。使气血通利。风痰自解。热邪外出……凡临诸症先从少商、少冲、合谷……各根据针法刺之。[3]28”《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急刺少商穴治紧喉风:“此证……肺胃积热,复受邪风,风热相搏,上壅咽喉肿痛,声音难出,汤水不下,痰涎壅塞之声,颇似拽锯……急刺手大指内侧少商穴”[2]。少商穴具有治疗咽喉肿痛、开窍启闭的作用,故成为治疗急喉风的主穴,经常用于痰未出之急症,急刺少商以泻热利咽,开窍醒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提到少商穴治疗“双蛾;乳蛾;缠喉风;急喉闭”[15]。清·钱峻《经验丹方汇编》喉闭急症时刺少商穴:“喉闭急症,急刺少商穴,在大指甲外侧,用三棱针放出毒血,并豁吐痰涎为要”[16]。

综上所述,可从痰论治急喉风。急喉风实为喉科之危急病症,起病急,具有一定危险性。中医治疗急救病症有其优势,安全可靠,加上古代医家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急喉风已能清楚掌握其病因病机及治法治则,故能确实根据病情予以医治,然而现代治疗常以器械疗法如气管内插管、气管切除术等取代,极易带给患者痛苦。因此,若能让患者了解中医治法中“祛痰外出”的重要性及安全性,在临床上灵活运用探吐法、吹喉法、灌喉法、外敷法、滴鼻法、针刺法等,相信对于提升医疗品质及临床疗效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 朱震亨.丹溪心法[M].北京:中国书店,1986:272.

[2] 吴谦.医宗金鉴[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24.

[3] 郑梅涧.重楼玉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28.

[4] 程国彭.医学心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224.

[5] 张秉成.成方便读[M].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1958:63.

[6] 尤仲仁.尤氏喉症指南[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7.

[7] 尤乘.尤氏喉科秘书[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5-6.

[8] 余霖.疫疹一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4.

[9] 吴昆.医方考[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24.

[10] 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385.

[11] 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28.

[12] 许梿.咽喉脉证通论[M].北京:中华书局,1985:8.

[13] 张璐.张氏医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210.

[14] 张宗良.喉科指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8.

[15] 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123.

[16] 钱峻.经验丹方汇编[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8:72.

猜你喜欢
风热咽喉证候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咽喉不适 试试这杯茶饮
“三焦竭部”理论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应用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初探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足趾及耳尖放血治疗风热客睑型睑腺炎验案1则
风热感冒会出现5个症状
电子鼻咽喉镜在腔镜甲状腺手术前的应用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