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慧清 朱 平 魏学明 张樱山*
(1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2 甘肃省中药现代制药工程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10)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干燥根,作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主产于我国河北、江苏、安徽、河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主治温疫时毒、大头瘟疫、发热咽痛、烂喉丹痧、痄腮、丹毒、痈肿等证[1]。临床用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肝炎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板蓝根作为清热解毒中药的代表药物,2003年的SARS病毒、2009 年的 H1N1 流感,板蓝根及其复方制剂受到广大人民的青睐,药品供不应求。现今,人们家中常备有板蓝根颗粒。所以,板蓝根制剂的需求量大及临床应用广,故加大板蓝根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有关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不良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板蓝根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目前,从板蓝根中分离出的化合物较多,主要可概况为生物碱、有机酸、蒽醌、黄酮、苯丙素、甾醇、芥子油苷、核苷及其代谢产物等。
1.1 生物碱类。吲哚类生物碱:靛苷、靛蓝、靛红、羟基靛玉红、靛玉红、依靛蓝酮、青黛酮、2,5-二羟基吲哚、(E)-3-(3',5'-二)甲氧基-4'-(羟基)-2-吲哚酮、2,3-二氢-4-羟基-2-氧-吲哚-3-乙腈、吲哚-3-乙腈-6-O-β-D-葡糖苷;喹唑酮类生物碱:3-羟苯基喹唑酮、板蓝根二酮、色胺酮、去氧鸭嘴花酮碱;喹啉类生物碱:板蓝根甲素、依靛蓝双酮。
1.2 有机酸类:包括吡啶三羧酸、苯甲酸、邻氨基苯甲酸、水杨酸、5-羟甲基糠酸、丁香酸、顺丁烯二酸、2-羟基- 1,4-苯二甲酸、棕榈酸、琥珀酸、亚油烯酸、芥酸[4]。
1.3 蒽醌类化合物:包括大黄素、大黄素-8-O-β-D-糖苷。
1.4 黄酮类化合物:包括蒙花普、新橙皮苷、甘草素、异牡荆苷、异甘草素。
1.5 苯丙素类化合物:包括紫丁香苷、(+)-异落叶松脂素、(-)-落叶松脂素、落叶松脂素-4,4'-二-O-β-D-葡萄糖苷、落叶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
1.6 甾醇类化合物:包括胡萝卜苷、γ-谷甾醇、β-谷甾醇。
1.7 核苷类化合物:包括腺苷、尿苷、尿嘧啶、鸟嘌呤、次黄嘌呤。
1.8 硫代葡萄糖苷及其代谢产物:如告依春、表告依春[5-6]、黑芥子苷、新葡萄糖芸薹素、葡萄糖芸薹素、1-硫代-3-吲哚甲基芥子油苷、1-硫氰基-2-羟基-3-丁烯。
1.9 其他:如甲酸铵、焦脱镁叶绿酸、远志醇、多糖、寡糖、5-羟甲基糠醛、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
2.1 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的对病原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主要表现在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方面。
2.2 抗菌作用[7]:据研究报道,板蓝根的抗菌有效成分主要是色胺酮。马俊梅[8]等经实验研究发现,板蓝根的水提液对大肠杆菌、脑膜炎双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甲型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胡晓燕[9]等采用管碟法来检测板蓝根的不同活性部位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其结果发现板蓝根中的总有机酸对其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2.3 抗病毒作用:研究表明,板蓝根对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肾病出血热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10-11]。孙惠惠[12]等研究发现板蓝根对感染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的小鼠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可明显延长小鼠的存活天数。李闻文[13]等将肾病出血热病毒感染Vero-6细胞,并通过加入不同浓度的板蓝根注射液进行细胞抗病毒试验,结果表明,高浓度板蓝根注射液对肾病出血热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左娅[14]等采用 MTT 法和小鼠阴道单纯疱疹病毒Ⅱ型感染模型分别进行体外和体内抗病毒试验,研究发现板蓝根多糖对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具有良好的抗感染作用。
2.4 抗内毒素的作用[15]:李友[16]等采用动态浊度法检测板蓝根三氯甲烷萃取物抗内毒素生物活性,得出板蓝根三氯甲烷部位有较好的体外抗内毒素作用。李敬[17]等通过鲎试验法来检测板蓝根中水杨酸的抗内毒素作用,发现0.25%水杨酸溶液可显著降低内毒素引起的家兔体温、并使脂多糖引起的小鼠病死率从70%降为25%。
2.5 抗炎作用[18]:陈凯[19]等采用膜分离法得到板蓝根的不同有效部位,作用于二甲苯致耳肿胀的小鼠、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小鼠,发现板蓝根中总生物碱、总氨基酸的抗炎效果明显,使造模动物的症状得以缓解。卫琮玲[20]等在板蓝根的抗炎试验中发现用70%的板蓝根提取液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跖肿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2.6 免疫调节作用:多糖是增强机体免疫的主要成分,研究发现,板蓝根多糖能明显增加正常小鼠脾重、淋巴细胞数、白细胞总数,从而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薛瑞[21]等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造成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给予不同剂量的板蓝根多糖,以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和胸腺指数为参考指标,结果显示,板蓝根多糖可明显改善环磷酰胺模型小鼠的免疫抑制状态,提高其机体免疫功能。
2.7 抗癌作用:侯华新等[22]研究发现,板蓝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抑制 S180 肉癌的生长,并可降低人肝癌 BEL27402 细胞的活性。梁永红[23]等发现板蓝根二酮B可抑制卵巢癌A2780细胞和肝癌BEL-7402细胞的增殖,降低端粒酶活性的表达、诱导癌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
2.8 对白血病的作用:板蓝根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不仅有以上的多种药理活性,而且还对白细胞有积极的影响,板蓝根中的有效成分靛玉红能够有效地破坏白细胞生长分化,使其发生变性、溶解而凋亡,故可缓解白血病患者的病情。
随着板蓝根及其复方制剂的大量使用和对板蓝根更加深入的研究,其一些不良反应也逐渐被发现。萧毅鹏[24]等对1994年~2013年内板蓝根制剂所致的不良反应案例进行分析统计,发现其不良反应多发于小儿,临床表现主要为过敏反应、溶血反应、消化道出血、多发性肉芽肿,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板蓝根的制剂剂型较多,其中以板蓝根注射剂为首的不良反应案例最多,占总量的72%。因此,我们需加强板蓝根制剂的生产质量,优化工艺,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尽量避免联合用药,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板蓝根作为临床常用中药,在抗病毒、抗菌、提高免疫方面疗效突出,应用前景广阔。但迄今为止,科学家发现板蓝根的临床作用多是由混合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氨基酸、靛玉红、到表告依春的论证研究,相关专业人员还没发现或可以确定板蓝根内在质量的指标成分,板蓝根制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的作用机制还不太明确,这些问题影响了板蓝根的发展。
自加入WTO以来,经济全球一体化,国家大力支持和关注中医药的发展,中医药产业发展迅速,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板蓝根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的研究仍然不够全面。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中医药现代化科技的发展,相信有一天,板蓝根和更多中药及其制剂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造福于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