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洁 刘海波
(辽宁省新民市妇婴医院,辽宁 新民 110300)
子宫内膜息肉作为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高发人群为35岁以上的妇女,主要临床表现有阴道异常流血和不孕等。在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诊断中,宫腔镜作为临床使用的金标准。现阶段,宫腔镜下开展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但单纯手术很难对患者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进行及时的预防。本次研究就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1.1 基线资料:纳入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某院的6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设计将其分为对应组和试验组,每组纳入30例患者。对应组:患者的最大年龄是60岁,最小年龄是35岁,平均(47.3±6.4)岁,病程3~10个月,平均(5.9±0.6)个月。试验组:患者的最大年龄是62岁,最小年龄是36岁,平均(48.6±7.9)岁,病程范围2~9个月,平均(4.8±0.8)个月。纳入标准:经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妇产科诊断病理学》中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均具有知情同意权,均展开积极的配合与治疗。排除标准:排除具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排除具有精神障碍或意识状态不清的患者。上述研究中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的差异,P>0.05,可展开充分的对比。
1.2 研究方法:对应组采用宫腔镜术治疗,在患者月经干净3~7 d后开展手术治疗,已生育患者,可在术前12 h置入宫颈扩张棒;未生育患者可在阴道后穹隆置入400 μg的米索前列醇,给予患者开展连续硬膜外阻滞,取患者膀胱截石位,使用宫颈扩张器到10号,直接置入日本Olympus宫腔镜,可在患者的宫腔内连续灌注膨宫液,同时设定膨宫压力和流速,充盈患者的宫腔,转动镜体,全面检查宫腔内情况,同时对宫底和宫腔前后左右壁和两侧输卵管展开观察,探查后直接切除息肉,之后利用宫腔镜下对清宫后的宫腔内情况进行有效的观察,电凝止血,术后给予患者静脉滴注缩宫素治疗。试验组使用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屈螺酮炔雌醇片:1片/天,连用3周,停药3~7 d后,月经第5天再次口服屈螺酮决雌醇片,共用3周[2]。
1.3 观察指标:①治疗效果: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月经周期规律,经量正常;显效:治疗后,患者的月经周期大致规律,经量逐渐减少;无效:治疗后,患者的月经周期和经期出血量未见恢复。②子宫内膜厚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应组(73.33%),其中,对应组患者有效15例,显效7例,无效8例;试验组患者有效20例,显效8例,无效2例,与对应组相比,P<0.05,χ2=6.5487。
2.2 子宫内膜厚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情绪不稳以及月经间期出血等,试验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有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子宫内膜厚度为(6.43±1.13)mm。对应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有1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子宫内膜厚度为(9.56±1.32)mm。与对应组相比,P<0.05(χ2=8.2737;t=5.3985)。
子宫内膜息肉作为生育期及围绝经期妇女较为常见妇科疾病,该病的发病率会随着患者的年龄升高,绝经前后该病的发生率高,其中,大约有82%的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子宫内膜息肉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以及不规则阴道出血等,可在体检或手术切除子宫时发现[3]。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应组(73.33%);并发症状发生率6.67%低于对应组33.33%;子宫内膜厚度为(6.43±1.13)mm好于对应组(9.56±1.32)mm;究其原因:宫腔镜检查主要是利用机体自身腔道开展有效的检查治疗,可对机体的损伤小并发症较少。临床上为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效率,一般在患者月经后3~7 d进行手术,此时患者的子宫内膜相对较薄,容易提高较小息肉的检出率,同时在切除时只需要损伤患者的少许的子宫内膜,不必切除患者较多增厚的子宫内膜组织,明显降低患者的失血量。但是,宫腔镜技术术后复发的患者目前呈现增长趋势,反复开展手术会给患者带来较多的心理和身体损伤。屈螺酮炔雌醇片是一类口服避孕药,主要成分有炔雌醇和屈螺酮,屈螺酮可发挥高效的孕激素样活性,药理学特性与孕酮十分的相似,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子宫内膜增生能力,减少内膜息肉复发率[4]。综上所述,使用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子宫内膜厚度逐渐的改善,值得临床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