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芳
[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山西 太原030053]
子宫肌瘤好发于30~50岁女性,属于良性肿瘤,一般早期患病时,临床症状具有隐匿性,基本无症状,当临床出现月经不规律、经血量较大甚至出血不止就医时确诊[1]。子宫肌瘤与卵巢囊肿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病情较为复杂,在明确诊断后有利于后期给予患者对症支持治疗,促使患者身体健康快速恢复。目前临床对于两种疾病常用的检查方法是多层螺旋CT,其图像后处理功能较强大且分辨率较高,与超声检查相比,能更好的展示病变细节(病变位置、病变大小及与子宫之间的关系等)[2],有利于对疾病进行准确诊断。本研究选取40例子宫肌瘤与卵巢囊肿患者,其中子宫肌瘤患者20例、卵巢囊肿患者20例,对比分析64层螺旋CT对两种疾病诊断的准确率,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CT室的子宫肌瘤(A组)与卵巢囊肿(B组)患者,共计40例。A组20例患者,年龄26~58岁,平均(38.54±3.65)岁;病程2~6年,平均(3.1±1.1)年;子宫肌瘤直径2.1~9.2 c m,平均(4.8±1.1)c m。B组20例患者,年龄35~59岁,平均(49.21±3.69)岁;病程3~5年,平均(3.2±0.9)年;卵巢肿瘤大小2.4~8.2 c m,平均(4.7±2.5)c m。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1 A组 利用西门子Emotion64层螺旋CT,患者扫描前3 h口服800~1 000 mL浓度为1.5%的复方泛影葡胺溶液(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607)充盈患者肠道,并在检查前1.5 h嘱其开始憋尿以充盈膀胱。同时给予患者阴道塞纱布卷,检查时由耻骨联合上缘向上扫描至盆腔病变或器官消失为止[2]。
2.2 B组 给予CT检查。利用西门子Emotion64层螺旋CT且将层厚设置在8~10 mm、层距设置在8~10 mm。所有患者扫描图像需要后期重建为1.5 mm薄层图像。患者需在扫描前一日傍晚及当天清晨,喝1 000 mL浓度为1.5%碘造影剂以充盈肠腔和膀胱。CT扫描下界为耻骨联合下缘,上界为骨盆入口或腹部。给予患者增强扫描时,将扫描参数(电压、电流时间积、层厚、层间距)分别设置在120 k V、165 mA、5 mm、2.5 mm,利用平扫、动脉、静脉3期对比扫描,观察病灶血供情况,明确病灶性质。
A组患者经过手术病理证实,误诊1例,为子宫内膜癌,诊断子宫肌瘤准确率为95.00%(19/20)。CT征象显示浆膜下肌瘤患者6例,患者子宫外缘存在圆形肿块。其中,较大肿块内存在低密度坏死灶,其内散在分布点状钙化灶,坏死灶密度均匀、不均匀患者例数分别是1例、2例。CT征象显示壁间肌瘤患者8例,患者子宫增大且轮廓清晰,子宫实质内存在明显分叶状肿块;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5例,患者子宫腔内可见卵圆形稍低密度占位性肿块。A组患者增强扫描结果显示低密度肿块均匀强化,较平扫更清晰显示肿瘤边缘及内部结构。
B组患者病理诊断为卵巢囊肿、卵巢癌的例数分别是17例、3例,诊断卵巢囊肿准确率为85.00%(17/20)。卵巢囊肿包括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功能性囊肿。B组患者增强扫描显示,肿块边缘明显强化,其内低密度灶未见明显强化。
子宫肌瘤为女性生殖器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有平滑肌、结缔组织组成[3]。在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诊断期间行CT检查,临床优势诸多,可清晰显示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或肿瘤变性、肿瘤坏死、肿瘤钙化等均可显示[4],可准确诊断、准确定性疾病。卵巢囊肿疾病类型主要包括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功能性囊肿。功能性囊肿患者CT征象为壁较薄、边缘清晰、囊内均匀低密度,CT值相似于水[5]。若功能性囊肿患者存在以下表现,如出血、肿块较小,存在部分容积效应,导致部分CT值较高,给予增强扫描后,可明确判断囊肿内是否存在实质成分。临床上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及卵巢囊肿患者,可有效控制病情[6],临床作用是整体调节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化瘀消瘤,软坚散结,使瘀滞血脉重新流通,提高机体免疫力,缓解子宫痉挛,改善患者机体病理状态,起到镇痛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A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是95.00%(19/20);B组患者中诊断准确率是50.00%(10/20)。综上所述,利用64层螺旋CT可准确探查子宫肌瘤患者病变位置、病变大小及与子宫之间的关系等,临床意义重大,临床优势较多,卵巢囊肿患者具备特征性CT表现且相似于其他病变,需要有机结合其临床特点、对疾病具体情况进行有效鉴别诊断以避免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