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中玮,李应权
(1.甘肃医学院,甘肃 平凉744000;2.甘肃省平凉市妇幼保健医院,甘肃 平凉744000)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油腻食品等大量摄入,湿邪、毒邪致病日益增多。因此治湿祛湿之法亦为广大医家所重视,相应的治疗药品也是名目繁多,品种多样。现将中医治湿法进行总结,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此法是用芳香化湿、健脾和胃等药物,使中焦脾胃运化、腐熟功能强健,进而将体内湿邪运化。适用于湿困脾胃、湿温初起等脾胃运化失常症,如身体肥胖、食欲不振、纳呆、全身沉重、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怠惰嗜卧、身热不扬、大便稀溏或不爽、食后胀甚、嗳气、小便短少、矢气、苔白腻而厚、脉缓及小儿厌食等。常用药物有藿香、佩兰、苍术、紫苏叶、白豆蔻等。代表方剂如香苏平胃散、藿朴夏苓汤、藿香正气丸、香砂六君子等。
张仲景曰:“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故治疗时主要是通过小便将湿浊排出体外。适用于小便淋沥不畅、小腹拘急疼痛、小便不利、下肢浮肿、双腿酸困沉重、晨起手胀、痰饮眩悸、黄疸带下、泻痢、湿温暑温、皮肤湿痒、舌淡脉沉滑。常用药物有茯苓、猪苓、薏苡仁、泽泻、车前子、车前草、滑石、木通、通草、萆薢、冬瓜皮、茵陈、赤小豆、灯心草、地肤子、木防己、冬葵子、萹蓄、瞿麦、石韦、海金砂、金钱草等。代表方剂如五苓散、猪苓汤、八正散、五皮饮、胃苓汤、真武汤、萆薢分清饮等。
此法主要是指运用苦燥药物组方以祛除湿邪。用于脾胃及肠道湿盛之证。根据疾病寒热性质的不同,燥湿法可分为苦寒燥湿与苦温燥湿两类。苦寒燥湿(又称清热燥湿)是用苦寒药物组方以祛除湿热病邪的治法,适用于湿热病证,如皮肤瘙痒、湿疮、痤疮、脚气等。常用药物有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等。代表方剂如龙胆泻肝汤、黄连解毒汤等。苦温燥湿(又称散寒燥湿)是用苦温药物组方以祛除寒湿病邪的治法,适用于湿邪或寒湿阻于中焦脾胃的证候,如黄疸之阴黄、脘腹痞满、畏寒肢冷、水痘、寒湿脚气等。常用药物有苍术、厚朴、陈皮、白豆蔻等。代表方剂如平胃散、干姜苓术汤等。
张仲景曰:“其在上者,当发其汗,其在下者,当利小便。”所以,开鬼门,宣通肺气,使体内湿邪从汗而排出,以达到祛湿之目的。
4.1 内服药物发汗 因湿从汗而解,适用于风疹、面部浮肿、小便短少及外感表证的治疗。常用药物如麻黄、桂枝、金银花、连翘、防风等。代表方剂如麻杏苡甘汤、人参败毒散、九味羌活汤、消风散等。
4.2 药浴熏蒸发汗 熏蒸又称蒸煮疗法或气浴疗法,指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选用适合的中药,把中药放入锅内,借助热力和药物的共同作用,通过热蒸汽熏蒸患者全身皮肤,使其发汗,消除水肿,加速瘀血等病理产物及毒素的排出。药浴熏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解毒化瘀、扶正祛邪、平衡阴阳、排毒养颜、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黄帝内经》指出“其有邪者,如此渍形以为汗”“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摩之浴之”。熏蒸疗法对头晕头痛、风湿痹痛、肢节疼痛、消渴、颈肩腰腿痛、感冒、中风后遗症、妇科杂症等有立竿见影的功效。同时又可改善睡眠,消除疲劳,减肥美容,强肾健体。
此法指通过通利大便的方法让内湿从后阴随大便排岀体外。下法可概括为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调整脏腑功能,二是祛除病邪。一方面,通腑可以使患者体内积聚的废物排出,让患者有一个相对清洁的内环境,从而使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得到恢复;另一方面,积聚在肠腑的病邪也可通过通腑泻下祛除,达到邪祛正安的目的[1]。下法并不是单纯的通便,而是包括下血、下水、下糟粕、泄热逐瘀等[2]。下法的运用不应拘泥于治疗急腹症患者。张立山教授用桂麻各半汤和桃核承气汤加蒺藜治疗老年男性湿疹患者,大便通畅后自觉全身轻松,再服药1周后,全身皮疹消失[1]。因此,下法多适用于因湿热所致的大便黏稠及排便不爽、痔疮或便秘数日不行、身体胖重、食欲不振、湿疹、水肿等症。常用药物有大黄、芒硝、番泻叶、苦杏仁、桃仁、郁李仁、麻子仁等。代表方剂如承气三方、麻子仁丸、桃核承气汤。
此法最直接的是刺络放血疗法和拔火罐疗法。通过放血疗法使湿毒从血而泄,通过拔罐疗法使湿毒从水疱而排。拔火罐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经络的功效,用于治疗咳嗽、颈肩综合征、膝关节炎等疾病。对于风寒湿痹所致的筋骨肌肉疼痛、瘀血阻滞所致的气机窜胀疼痛等有一定的效果。拔火罐可以将体内的湿气、寒气,通过皮肤组织渗透出来,从而祛除邪气。拔火罐时罐口捂在患处,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功能的目的。刺络放血疗法主要是用三棱针或皮肤针扣刺或刺破皮肤的某些穴位,或阿是穴,或病灶处的浅表静脉处,放出适量血液,继而产生利水、通便、解毒、扶正的效果[3],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治湿最好的办法是干燥,人身亦然,所以人体湿盛时可以多晒太阳,置身于太阳下日晒至身体微热而汗出,从而排出内湿,利用大自然来调节机体,调整阴阳,以达阴平阳秘。通俗来说,就是采集阳光以生发清阳之气,驱散体内的浊气,达到补阳气、祛湿气的目的。中医认为,晒太阳有三补,一补骨头,二补阳气,三补正气[4]。
此法为烘热患病局部以祛除湿邪的方法。最常见的为沙疗法,是将裸露的身体置于适宜的沙土中,利用夏季热烫沙子来清除体内流注于关节的湿毒之邪,利用沙土的理化特性以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适用于风湿痹证中的着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六月取河沙,烈日暴令极热,伏坐其中,冷即易之”[5],并且以“取热彻通汗”为度,至身体发汗即可停止。因沙子中富含磁铁矿物质,在阳光的照射下,可以治疗多种关节疾病,增加血液循环。此外,对舒缓心理疲劳也有很好的作用,因此该法广泛应用于有沙漠地带的地区。
总之,治湿常用方法不外乎内服和外治,临床上应根据病情需要来确立正确的治疗方法,或内服中药以化湿燥湿、利湿除湿,或外施干燥之法以治湿,或内外结合以治湿。但湿邪为病,往往缠绵难愈,反复发作,患者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切忌油腻膏粱厚味,助湿碍胃,导致病情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