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艳霞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的中医诊疗思路

2018-01-21 01:10李松伟通信作者高艳霞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6期
关键词:艳霞肾脏病灌肠

李松伟,通信作者:高艳霞

(1.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2.山西省中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

西医以肾小球滤过率为标准将慢性肾脏病分为1~5期[1],慢性肾脏病3、4期是肾小球滤过率大于15%且小于60%的阶段,即出现肾功能异常但没有进展为尿毒症的阶段[2]。此阶段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包括贫血、高血压病、代谢性酸中毒、肾性骨病、高钾血症、低蛋白血症、高尿酸血症、糖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等[3]。该阶段的治疗原则是保护残存肾功能,延缓肾脏疾病进展。

高艳霞主任是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孙郁芝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从医30余年,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肾病诊疗方案,在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均取得了累累硕果。高艳霞主任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通过中药降肌酐、降蛋白[4]以及对并发症的治疗,逐步提高患者自身体质,增强机体抵抗力,延缓慢性肾脏病的病情进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笔者有幸拜其门下,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的诊疗思路介绍如下。

1 对肌酐增长曲线及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曲线的认识

血清肌酐值是肾内科医师评估肾小球功能的重要指标,高艳霞主任通过大量的临床工作观察,逐步发现了血清肌酐值增长、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的规律。高艳霞主任认为,肾脏具有强大的代偿能力,当出现肾功能不全时,随着肾功能不断下降,血清肌酐值的增长表现为一条逐渐加快的递增曲线,内生肌酐清除率则表现为一条逐渐加快的递减曲线。

当血清肌酐值处于100~170 μmol/L时,其增长相对缓慢,若给予积极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避免加重因素,可延缓肾病进展10~15年甚至更长。当血清肌酐值处于170~402 μmol/L时,其增长速度较前加快,治疗得当可延缓肾病进展3~10年。当血清肌酐值处于402~700 μmol/L时,则最多可延缓肾病进展1~3年,即进入尿毒症期。因此,早期防治肾脏病尤其重要。对于已经进展为慢性肾脏病3、4期的患者,如果积极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最长可延缓疾病进展10余年。殷苏燕[5]认为肝脾肾虚是其根本,用中药配合灌肠疗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医药对调理机体阴阳平衡,防治并发症,对延缓慢性肾脏疾病进展具有较大的优势,通过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往往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2 慢性肾脏病3、4期的中医病因病机与治法

2.1先天之本,后天发病,阴阳并补,调理脾肾慢性肾脏病发展到3期,少则数年,多则10多年甚至数十年,疾病迁延不愈,病程长导致患者体质虚弱,各种病理因素积聚,这与高艳霞主任提出的慢性肾脏病中医特征相吻合。高艳霞主任认为,慢性肾脏病是湿邪侵袭人体,留恋不去,日久化热,湿热相搏,阻滞脉络,致使脉络不通,瘀血乃成,损及人体正气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肾为先天之本,慢性肾脏病中湿、热、瘀相互影响,致使人体五脏功能紊乱,影响到脾,则脾气不升,运化无力,湿邪容易积聚,出现浮肿、纳差;影响到肾,则湿热下注,阻滞气机,导致肾失固摄,水谷精微下泄;疾病继续进展,最终形成正虚邪实相互夹杂的复杂病证。

此期的治疗当以扶正补虚为主,兼顾清热利湿活血,临床常用四君子汤、平胃散、二至丸、小柴胡汤、五苓散等方剂加减治疗。对于脾气已虚、运化不足者,可加用陈皮、砂仁、广木香、藿香、佩兰等帮助脾胃运化水谷;对于湿热重者,可先祛湿热或攻补兼施。

2.2中医通腑泄浊疗法当慢性肾脏病进展到4期,肾小球滤过率进一步降低,中医认为此期患者本虚更加严重。而病理因素的不断积聚,往往在正虚的基础上导致邪实,湿邪黏腻,不易祛除,致使病程迁延,更易阻滞气机,枢机不利,则影响五脏功能,大肠传导失司,则便秘;小肠清浊不分,则浊毒内陷,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体内病理产物不断积聚而出现多个脏腑的病证,临床常见头晕、呕恶、嗜睡、头身困重、便秘、小便短少等症状。

此期治疗当以清热利湿、泄浊解毒为主[6],兼顾扶正。高艳霞主任总结前人经验,提出通腑泄浊治疗之法,一是梳理气机,二是通达腑气,使浊毒下行。若一身之气畅通,则人体上下相济,表里相通,营卫之气相续,周游不休,源源不绝,邪气自祛矣。药物常选用青皮、枳实、竹茹、大黄、炒槟榔、焦三仙、陈皮、厚朴、枳壳、半夏、郁金、白芍、炒二芽等。

高艳霞主任善用大黄,大黄具有泻下、活血、利湿、清热等功效。若水湿重者,可用利水渗湿剂如参苓白术散等配伍酒大黄3 g,起到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若脾胃虚寒,浊阴上逆,可用温里剂如理中汤等配伍酒大黄6 g,起到温中泄浊的功效。若湿热久郁而成痰饮,可用化痰剂如温胆汤等配伍生大黄6 g,起到泄浊解毒化痰的功效。若肠燥腑实、热结下焦而大便不通,可用生大黄10 g清热解毒、泻下攻积;若为冷积,则用大黄牡丹汤。

临床常见慢性肾脏病患者患病日久,损伤正气,如脾肾气虚者、阴虚者、阳虚者较多,而大黄性苦寒,若久服、过服则易损伤正气。故高艳霞主任提出可用大黄类方剂灌肠[7],既避免了大黄伤正的弊端,又发挥了其祛瘀排毒、利湿化浊的功效。因直肠、结肠的肠壁可以吸收大部分有效成分,而体内的湿浊毒邪亦可通过肠壁被吸附到肠内,随大便排出。灌肠剂可根据患者体质随症加减,阳虚者可加肉桂,湿热者可加牡丹皮、金银花、黄连,气虚者加黄芪,血瘀者加丹参、桃仁等。中药灌肠疗法在我院肾病科大量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3 基于肾脏的生理结构而提出的活血散结疗法

慢性肾脏病常有血瘀证的表现,概因疾病迁延,病程漫长,湿热等病理因素阻滞脉络,肾脏脉络不通,瘀血证候随之产生。孙郁芝教授参考西医解剖学所述的肾脏的基本组成单位,即肾小体是由毛细血管组成的网状结构,并结合中医久病入络的理论,提出治疗肾脏病应当注重活血化瘀的理论[8],这一理论应用到临床后,疗效显著。高艳霞主任在此基础上研究认为,慢性肾脏病发展到3~4期,瘀血症状日益加重,常在血瘀基础上形成结块,阻滞脉络,这与西医所述肾脏病后期肾实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9]相吻合。故治疗当以活血散结为主,在常用活血化瘀药中加入破血、散结的中药,如炮山甲、山慈菇、三棱、莪术等。高艳霞主任尤善用三七,三七活血而不伤正,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治疗优势明显。

4 典型病案

患者,男,51岁。以“发现尿检查异常9年,肾功能异常2年,恶心3 d”入院。患者9年前发现尿中有泡沫,无明显不适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尿常规:尿蛋白(+),尿潜血(++),肾功能正常,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后就诊于多家医院,采用口服及静脉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均不佳,尿中蛋白持续存在。两年前检查肌酐120 μmol/L,后持续升高。两周前患者出现鼻塞、咽痛,自服感冒药后症状消失,3 d前感觉恶心,遂来就诊。患者自诉体质差,每1~2个月感冒一次,症见面色淡红,手脚心热,手背凉,腰酸腿软,气短声低,畏寒,纳差,大便略干,小便淡黄,舌黯边有齿痕,苔黄腻,脉沉细。尿常规:尿蛋白(++),尿潜血(++),红细胞(+),血肌酐(Scr)330 μmol/L,尿素氮(BUN)20 mmol/L。考虑患者体质虚弱,予中医调补,患者证属脾肾两虚,湿热瘀阻,治宜益气补虚,清利湿热。方药组成:党参片20 g,生黄芪20 g,炒白术12 g,茯苓20 g,陈皮12 g,枳实10 g,黄芩片6 g,防风12 g,木香6 g,三棱10 g,莪术10 g,桃仁30 g,菊花20 g,炒槟榔10 g,甘草片6 g,炒三仙各10 g,水煎服。另嘱患者每日灌肠治疗,组成:大黄15 g,肉桂20 g,生牡蛎30 g(先煎),蒲公英30 g,丹参20 g,六月雪30 g,牡丹皮20 g,赤芍10 g。每日1次。

治疗4 d后,患者食欲好转,恶心症状消失。继续服用15 d后,患者诉无不适症状,查Scr 290 μmol/L,BUN 18.2 mmol/L,停用灌肠治疗,口服中药方中去黄芩、槟榔、枳实后服30剂,复查BUN 14.6 mmol/L,Scr 237 μmol/L。继续治疗4个月,患者病情无明显波动。后随诊2年,患者生活如常人,多次检验Scr波动于180~230 mmol/L,病情稳定。

猜你喜欢
艳霞肾脏病灌肠
画出思路,画出精彩
敬廉 守廉 践廉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的临床观察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非营利组织为有需要的人量身定做衣服
An Analysis on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CA Corpu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疗效评估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