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意义

2018-01-20 12:23申富强
魅力中国 2017年50期
关键词:手工艺剪纸文化遗产

申富强

人类在悠久的历史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有大量值得珍藏的文化财富,其中之一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幅员辽阔的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也星光璀璨,苍天圣地阿拉善的唐卡制作、和林格尔民间剪纸艺术、勒勒车制作技艺、马头琴制作技艺、蒙古族长调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为传播载体宝贵的人类文化瑰宝,随着传承者的过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受到了巨大威胁。潮尔道、乌力格尔、阿斯尔、格斯尔、好来宝等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面临着传承断代的局面。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特点

与那些固定成型的物质文化遗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世代相传、口传心授、活态的文化遗产,体现着民族智慧和精神,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的,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都有着自身的传播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持续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续性是指它的表现形式时时刻刻处于一种持续与变化的状态,而非静态停滞,从最初的产生,到日后被逐渐完善,被创新,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2、自然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然性特征是指它依托于自然环境而萌芽成长,可接受外界的信号有所变化,实现其创新与升级。当它成熟完善后,又映射出自然环境的特征。3、传承性。非物质文化传承的重点是形态与内涵,传承的基础是传承制度与传承方式,一代又一代人通过约定俗成的传承制度与传承方式将其形态与内涵传承下来,才让世人看到穿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的、不可重复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如何保护好这份遗产并使其传承下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其本土文化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就如同珍稀动物保护一样,这一工作已容不得疏忽和懈怠。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非遗的数字化传承逐渐提上议事日程,主要包括非遗的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数字化复原和再现,数字化展示与传播等。非遗传承人受知识水平和技术限制,很难实现非遗的数字化。为了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文化相关部门开始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中来。

(一)秉承代代相传的理念 现代学徒制传承手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独特的表现力、创造力和感染力,展示了源远流长的独特的生产生活风俗,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与向往,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基因,承载着特色鲜明的民族记忆,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与民族发展的源泉。现代民族文化不可能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传统与现代并非水火不容的完全对立,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传统文化是现代民族文化的基础和来源,现代民族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扬弃与发展,人类文明之光便在这种循环往复中不断向前、变化发展。以内蒙古剪纸文化为例:和林格尔的段建珺、鄂尔多斯的赵美玲、包头的刘静兰、扎兰屯的都叶梅等等。虽然每一位剪纸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技法、作品都不相同,但是他们都面临着相同的發展瓶颈,剪纸文化的传承需要年轻人继往开来,受现代市场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剪纸这门古老的技艺已经面临失传的困境,如今,剪纸逐渐变为“非主流”,一些剪纸人也前途未卜。如何科学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严肃课题。秉承“代代传承”理念就是要将这种独特的优秀民间文化继承和传播开来,让文化基因和民族记忆不被忽视遗忘并一直保持下去,使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成为现代民族文化的灵感和源泉。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与职业技术学校共同开办培训班,已成为现今多种非遗技艺培养传承人的主要途径。在呼和浩特玉泉区的文化产业园的牧勒·非遗手工艺众创空间与各大院校联系,开展除了剪纸,还有布贴画、烙画、皮革造型、糖画、泥塑、编织等多种手工艺的培训,用现代的学徒制传承手艺。在众创空间设立专门的产品设计中心,由专人负责产品的创意构思和设计。设立产品孵化中心,主要负责创新传统手工艺,结合蒙元文化,创造出高端礼品、工艺品等。开设传学中心,由非遗传承人,给孩子们和手工艺爱好者授课,使他们更了解传统手工艺,给手工艺爱好者一个学习的空间,对于能力优秀者,还会吸纳到平台就业,共同创新创作。非遗传承人还会不定期走进校园和社区授课,传授手工艺以及创作思路和创意,走商业化、现代学徒制之路是非遗传承的一条可选之路。

(二)构建数字化文化记忆库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许多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面临严峻挑战,许多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已经失传或正在消失,许多具有历史科学文化价值的民俗备受冷落,许多民间独门绝技后继乏人等等,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必须采取系统、科学、有效的方式。

电视传媒,具有声画并茂、现场感强烈、时效性强、家庭式接收方式等优点。即便在新媒体发达的今天,电视依然不可替代。目前,电视媒体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主要有现场直播、纪录片、新闻报道、专栏、文物介绍和电视剧等节目形式,不仅使人们对文化遗产形成最直观的印象,而且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人们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观念。为了全面科学地采集“非遗”作品,忠实记录各种民俗文化面貌,可以建立“非遗”研究资料专题数据库,搜集、整理有关“非遗”的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资料,建立“非遗”影像档案,使其成为历史和文化记忆库,为“非遗”保护与传承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也为“非遗”研究者提供便捷的服务。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而有效的整理归纳,还可以将各地普查整理的结果以年鉴方式记录并保存下来,将整理的结果系统化、规范化,这种科学系统的方式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保持其原汁原味的文化形态,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民间艺术教育奠定基础。

总之,电视传媒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对文化遗产进行遴选、保存、解读,创新表现手法,既准确把握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新热点,又顺应世界文化发展潮流,同时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改造传统节目生产经营和传播模式,大力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吸引公众积极参与到保护文化遗产的活动中来,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更大贡献。endprint

猜你喜欢
手工艺剪纸文化遗产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大嘴蛙学剪纸
Tough Nut to Crack
举办国匠荣耀·手工艺创新盛会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手工剪纸
剪纸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