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帅
摘 要:在初中数学学习阶段,要求初中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其中分类思想不但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逻辑方法.分类思想不仅在数学知识的探究和概念学习中十分重要,而且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实分类的思想可以用八个字精确地概括,那就是“化整为零、积零为整”.很多学生接触一些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就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教师具体分析难点,针对难点进行突破.结合一道典型例题谈谈分类讨论“因何而难”以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以何解难”.
關键词:分类思想;逻辑思维;化整为零;积零为整
一、因何而难
1.对象不明确
例一: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与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在学习此内容时,掌握了法则,同时也学会了分类思考,下面请探索思考.
(1)若a+b=-7,则a×b的值为:①负数②正数③0。你认为结果可能为( )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2)若a+b=-7,且a、b为整数,则a×b的最大值为 .
(3)数轴上A、B两点分别对应实数a、b,若a+b>0,比较a×b与0的大小.
本例充分地体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堂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对不同学生在有理数这章的要求上变化,从第一问到第三问,数量关系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抽象.班级40名学生,第一问36人全对,第二问35人全对,第三问全对的学生仅仅只有10人.首先第一问和第二问题目比较具体,这两问的设置是给第三问做出铺垫,在错的这30个人中,其中有8个人不知道分类讨论对象是谁,更不知道分类讨论对象的取值范围.
2.分类标准不统一
以下给出一位同学的解答:
解:(1)若a>0,b<0且|a|>|b|,那么ab<0
(2)若a>0,b>0时,那么ab>0
(3)若a>0,b=0时,那么ab=0
这位学生虽然知道分类讨论的对象是a、b,但是分类的标准不统一,这样会导致缺少两种情况:第一,若a=0,b<0,那么ab=0;第二,若a<0,由于a+b>0,所以b>0,那么,ab<0.其实在得到b>0的过程中也有分类讨论的过程.
3.逐级讨论无序、归纳总结不完美
对第三问来说,很多同学的分类讨论都是无序的,在对a到底是正数、0、负数的过程中,学生都不是对a从小到大讨论的,或者从大到小讨论的。我们不妨来继续看一位同学的解题思路:
解:如果a是负数,b是正数,那么ab<0.
如果a是正数,b是正数,那么ab>0.
如果a是0,b是正数,那么ab=0.
这个解题过程就显得不是那么自然,讨论标准虽然统一了,但是第二步逐级讨论就没有考虑到b可能是负数也可能是0.
二、以何解难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思想,下面从例一出发,按照下面的过程来谈谈怎样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1.培养学生分类意识、渗透分类思想
我们知道初中数学课本上有许多法则、定义、定理都是分类定义和分类总结的.苏教版的初一数学课本,首先就将负数、有理数、无理数引入到数中,让学生对数有较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要求学生对数进行分类,由于分类的依据不同,相信得到的结果就不同,例如:数可以分为正数、0、负数,数也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原则:不重复、不遗漏.当学生学习了相反数和绝对值后,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a”一定是负数吗?启发学生对a分类,遇到|a|的时候,怎么样化简|a|,帮助和引导学生概括出a>0,a=0,a<0时化简形式.在我们学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我们会把两个加数分为三类:(1)同号;(2)异号;(3)任何数与0相加,这样加深了学生对正数、0、负数的理解,又对有理数加法的法则更深的了解和掌握.只有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不断渗透分类思想,学生才能在题目中运用得得心应手.
2.提高思维水平,学习分类方法
所谓的分类标准要遵循四个原则:互斥性、多层性、统一性、相称性,换句话来说,在分类之后,各个子项没有交集,各个子项的并集就是母项.对于上述的例一,我们可以有两种讨论方式:
第一种方式:(1)a>0,b>0;(2)若a>0,b=0;(3)若a>0,b<0;(4)若a=0,b>0;(5)若a=0,b=0(舍去);(6)若a=0,b<0(舍去);(7)若a<0,b>0;(8)若a<0,b=0(舍去);(9)若a<0,b<0(舍去).
第二种方式:(1)a、b同正;(2)a、b同负(舍去);(3)a、b一个为正、一个为负;(4)a、b一个为正、一个为0;(5)a、b一个为负、一个为0(舍去).
第一种方式的分类标准是按a>0,a=0,a<0分类的,第二类分类标准是按a和b是否同异分类的,无论采取哪样的分类标准,在分类一项事物的时候,我们都要求每一项的事物都要准确的有且只有分成一类,这样分类才能做到万无一失,滴水不漏.
3.简化分类方法,提高效率
在上述例一中,我们采取两种分类方法,第一种分类方法相对于第二种分类方法比较复杂,因为题目有先给出a+b>0,如果直接讨论a、b的同异号,解题效率会提高很多.在学生平常的练习中可以看到,有先给条件的简化题,这就要求学生充分把握
条件.
4.加深分类思想、增强应用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或者在讲解练习题时,我们要使学生知道分类的原因,不是老师说了分类学生就分类,使学生自觉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分类讨论的时候很确定而不是很盲目.在例一中,为了研究ab和0的大小关系必须对a、b和0的大小进行分类讨论,因为a、b和0的大小直接关系到ab和0的大小.
5.善于取舍、及时归纳
在讨论例一的时候,我们发现:a、b所有的情况有九种:(1)a>
0,b>0;(2)若a>0,b=0;(3)若a>0,b<0;(4)若a=0,b>0;(5)若a=0,b=0;(6)若a=0,b<0;(7)若a<0,b>0;(8)若a<0,b=0;(9)若a<0,b<0.但是我们考虑到实际情况a+b>0,所以我们要把九种情况加以处理,做到及时归纳.
就像本文所说的一样“化整为零、积零为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渗透分类思想,把一个问题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分类标准分成几个小问题,解决完每一小问题,然后把每一小问题的结果归纳总结在一起.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若结合其他的思想,会使让学生的逻辑思维不断地完善.
参考文献:
纽曼曼.初中数学分类讨论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234-235.
?誗编辑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