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2018-01-20 20:02陈维坚
文理导航 2018年3期
关键词:美术鉴赏高中教育教学策略

陈维坚

【摘 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父母和学校对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对教育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和全面,在重视对基本知识学习同时还努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爱好。其中,以美学为核心的诸如:绘画、书法等方面的学习逐渐成为学生和家长课外学习的首选。而在学习这些科目的过程中,“审美观”是无论如何躲不过的一个话题。高中階段是学生形成自身审美观的关键时期,作为教育学生主战场的学校就需要承担培养学生正确、高雅、文明审美观的任务。本文将高中美术鉴赏作为研究核心,结合当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高中教育;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纵观人类繁衍生息的历史长河,人类对“美”的追求在其中随处可见,远古时期的甲骨文、象形文其实本身就是一种简单的承载某种信息的绘画,所以说人类在发明语言和文字之前首先发明了绘画。而之后人类对于美的追求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可以说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追求“真”,“善”,“美”的历史。时至今日,人们对于“美”的认识不断深入,尤其是人人互联,万物互联的今天,人们又赋予“美”新的意义。在探讨怎么进行美术教育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的应该是“什么是美”,“美”都包含了些内容,哪些是主流的,高雅的,应该被提倡的“美”。

一、“美”不仅仅是好看

关于“美”的概念和内容的话题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是不太好讲,也因为其内涵太过宏大深邃而不容易概括,可同时也正是因为如此,凡是能够让人感到愉悦,凡是能够让人产生美好的感觉的事物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美”,所以下面就采用举例说明的方式,来谈谈我心中的“美”。

“美”不仅仅指的是好看,或者说如果仅仅把好看当作“美”的全部含义未免就显得有些狭隘。往小了说,“美”可以是一副漂亮的画卷,一个精美的雕像,亦或是一位婀娜的少女;往大点说,“美”可以是塞北的白雪皑皑,祖国的壮美河山,亦或是浩瀚深邃的宇宙;往具体了说,“美”可以是刚刚拔尖的小草,含苞待放的鲜花,亦或是夏夜里的点点星辰;往抽象了说,“美”可以是对家乡的思念,对过往的流连,亦或是对爱人的留恋……总而言之“美”可以是一个具体的物,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件事,一份情。

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感情最为丰富,最为纯真的时期,也是逐渐形成审美观的关键时期。经过这一阶段之后,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和对于“美”的理解就会基本确定。而一个好的学校不仅仅要“授业”,同时还要“育人”,所以在对高中生进行美术鉴赏教育之前,首先应该告诉他们关于“美”的更加广泛的概念,并且将其作为整个美术鉴赏教育过程中的宗旨和最高目标。

二、美术鉴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外在美风气大行其道

不可否认的是,现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看脸”,“看颜值”的社会,什么东西都讲究好看,更有甚者认为什么事只要好看了就行。过于注重外在美的风气大行其道,先不说心智尚不成熟,极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的高中生,即便是拥有一定阅历的家长和经受过专业教育培训并拥有教育经验的老师都会受到影响。“三人成虎”,一旦大部分人都过于重视外在美,就会忽略了“美”背后存在的更高深的含义和故事。具体到美术鉴赏教育上来就是过于重视一个美术作品外在的整体是否和谐,颜色是否鲜艳,线条是否优美,而忽视了该作品所蕴含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故事和人生态度,外在美就如过眼云烟,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逝去,但是作品背后所蕴含的内容才是成就一个伟大作品的真正原因。

2.教育模式呆板固化

在应试教育的今天,学校尤其是中学院校的教育方略普遍是充分重视参加考试科目的只是理论教学。而诸如美术鉴赏之类的教育普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大部分也只是在课程还不紧张的高一才有美术鉴赏的课程安排;所聘请的美术鉴赏教师人数较少,并且多年不会有变动,这种固化的人事安排导致教师之间不存在良性竞争,教师没有忧患意识,每年所准备的教材、课件以及教学方式几乎相同;同时缺少合理有效的标准和方式来评估学生美术鉴赏的能力水平,那么对教师的教学成果的考评也就无据可依。试问,学校不重视,课程时间少,教师不用心,课件老旧,教学效果难以评估的教学模式又怎么能够培养出学生良好的美术鉴赏素质。

3.中学生实践机会不足

由于观念和条件的限制,现在大部分中学院校对于美术鉴赏的教育方式都是以课堂教育为主,以教师讲课为主要形式,学生主要通过眼看,耳听的方式来形成自我美术鉴赏的概念和能力,很少有机会亲自去感受“浸入式”的美术作品,更别说亲自制造美的机会了。但“纸上学来终觉浅”,这种走马观花的教育无疑是非常没有成效的。

三、高中学生美术鉴赏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1.矫正“看脸”风气

如果说社会是个大染缸,那么学校就应该是“真”,“善”,“美”的自留地。社会上的不好的风气在学校应该得到有效的禁止和矫正。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关于“看脸”时代的征文活动,促发学生对于这种不良风气的积极思考;可以定时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们阐述“美”的更为广泛的含义;可以定时对全校教师进行“美”的内涵教育,并要求书面总结;美术鉴赏课教师应该将“美”的内涵解释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等。但矫枉不要过正,外在美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爱美之心人皆有,这是天性也是权力,我们强调“美”的内涵并不是在否定外在美。对于外在的丑与美的认知,应该是美术鉴赏课程中最为基本的内容,这也是目前较为主流的美术奖赏教学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2.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形式,“一切向高考看齐” 的教学方向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那么作为传统“非主流”学科的美术鉴赏课程的教授效果很大程度上还是决定于学校的重视程度,尤其是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针对这一现状,首先学校方面必须充分重视美术鉴赏课程的重要性,将课程教授效果摆到关乎培养学生审美观的高度上,不能刻意侵占、取消或者取缔美术鉴赏课程安排;其次学校在教师任聘上应该认真甄别,选择职业道德高,专业素养好的教师任教;最后还要对美术鉴赏授课教师定期进行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培训,保证教师“不忘初心”并且保持专业知识和教育方式紧跟时代发展。

3.改革教育结构和模式

马克思曾经说过,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现有的生产关系就会限制生产力的发展,这句话在教育领域同样适用。学校应该充分重视教育改革的问题,设法引入竞争机制来激发教师积极性和责任感。具体到美术鉴赏课程来讲可以引入诸如:学校方面在期末对学生美术鉴赏水平进行评估,评估方式可以是提交“大作业”的方式;对于教师的教学评估可以采用所教学生能力评估与专家听课打分后加权的方式;

对于连续教学评估分数过低的教师进行适当处理。如此这般就可以在体制的层面上激发任课教师的责任心,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4.增加学生亲身实践“美”的机会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对于美的感知和鉴赏同样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学校方面应该在客观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对学生进行审美实践,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博物馆,美术馆,画展等地进行参观,同时向其讲述展品背后的故事或含义;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春游或者秋游,让他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可以组织学生到画室实地参观美术创作,甚至可以让他们亲身体验绘画过程,在创作中学习奖赏。

总之,教师和学校在重视高中学生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也应该充分重视他们的审美观培养,想方设法提高任课教师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设置竞争机制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想方设法向学生提供亲身感受“美”,实践“美”的机会和途径。尽可能的向学生灌输主流、高雅、文明的审美观,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铸就坚实的“软实力”。

【参考文献】

[1]徐倍思.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第26期

[2]孙艳梅.提升艺术素养陶冶审美情操—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初探[J].新校园旬刊,2014年第6期

[3]陶新乡.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初探[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第29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术鉴赏高中教育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高中教育如何才真的“为了学生好”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
中国现当代绘画鉴赏对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