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会凯
(抚顺市第五医院检验科,辽宁 抚顺 113003)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心血管发展终末期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其5年内的病死率可以达到50%[1]。目前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在不断的增多,因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人数也在逐渐增加。有研究表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展由多种因素促成,而红细胞分布(RDW)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展和预后关系密切[2]。为进一步研究红细胞检验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笔者开展了以下研究,望本次研究可以为后续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1.1 临床研究资料:随机从我院抽取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治疗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范围35~81岁,平均年龄(62.7±10.5)岁。纳入标准:患者年龄>18周岁;病史超过半年;临床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愿配合本次研究,并与我方签订协议。排除标准:心功能为Ⅰ级;合并其他器官严重疾病;具有器官移植事史及放化疗史患者;甲亢患者;胃肠道出血患者;不配合本次临床研究患者。根据患者的心力衰竭程度分为A组(Ⅱ级)23例、B组(Ⅲ级)25例、C组(Ⅳ级)12例。另选择同期到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35~85岁,平均年龄(52.5±10.6)岁。经分析比较各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开展组间的互相比较,本次临床研究获得我院院办一致同意。
1.2 方法:所有的患者均接受血常规及血生化指标的检查,收集相关数据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程度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之间的关系,RDW与心力衰竭预后关系。
1.3 心功能等级标准[3]:NYHAⅠ级:患者无明显的体征,日常正常活动部引起呼吸困难、心悸以及过度乏力;Ⅱ级:进行体力活动时有轻度的不适,休息片刻无缓解,日常正常活动可以导致轻度呼吸困难、心悸以及过度乏力;Ⅲ级:进行体力活动时感觉明显不适,休息片刻缓解,低于日常行为即可引发轻度的呼吸困难、心悸以及过度乏力;Ⅳ级:无法进行体力活动,休息时出现轻度的呼吸困难、心悸以及过度乏力。
1.4 统计学分析:相关数据均纳入统计分析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比较,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检验水准为0.05,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可信区间为95%,组间数据比较后P<0.05表示差异显著。
2.1 A、B、C三组患者RDW水平值比较:A组RDW为(13.02±1.01)%,B组RDW为(14.82±1.25)%,C组RDW为(16.91±2.12)%,对照组RDW为(10.00±3.93)%,A、B、C三组患者的RDW水平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三组患者RDW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慢性心力衰竭程度的严重程度加重,RDW值也升高。
2.2 A、B、C三组患者RDW正常与增高患者血象特征及病死率分析:60例患者中RDW增高39例,RDW正常21例,其中RDW增高的患者LVEF为(45±11)%,LVEDD为(58±12)%,死亡6例,病死率为15.4%;RDW正常的患者LVEF为(46±12)%,LVEDD为(57±12)%,死亡1例,病死率为4.7%,两组病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复发疾病,其诱因为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等,导致心肌结构及功能的改变使其受损最终造成心室泵血或者充盈功能降低,影响了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临床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传统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检查手段比较复杂,并且检验的成本较高,因此一定程度上影响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如何找到一种经济快速的检查指标成为临床有效诊断的基础。随着临床医学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不断深入研究,使得医务人员将红细胞分布宽度纳入检验项目中。因红细胞分布宽度可以在检查后直接反应患者的红细胞体积离散程度[4]。
本次笔者将不同心力衰竭程度的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正常人群相比,结果A组RDW为(13.02±1.01)%,B组RDW为(14.82±1.25)%,C组RDW为(16.91±2.12)%,对照组RDW为(10.00±3.93)%,A、B、C三组患者的RDW水平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其红细胞分布宽体水平值也增加,二者之间关系紧密。其中RDW增高的患者死亡6例,病死率为15.4%;RDW正常的患者死亡1例,病死率为4.7%,两组病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此提示红细胞分布宽度增高的患者预后明显比正常的患者效果差异,病死率高。有相关临床研究数据表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增高的患者的病死率可以达到17.6%,并且明显高于红细胞分布正常的患者,其结果与本次研究数据一致[5],因此我们认为红细胞分布宽度指数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本次结果还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均不理想,因此对于该疾病的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平衡心态,在自身条件允许状况下适当进行有氧运动,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日常饮食方面应尽量减少食用油炸、动物内脏等油脂类高的食品,多摄入蔬菜水果等高纤维食物,并定期复诊,遵循医嘱用药,实现疾病的良好控制。
最后,通过本次的临床研究我们一致认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与红细胞分布密切相关,红细胞宽度在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陈俊华,董先杰,刘勇,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功能的关系[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9,25(2):155-156.
[2] 徐志勇,刘铭雅,魏盟,等.慢性心力衰竭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J].临床荟萃,2011,26(10):848-850.
[3] 杨斌武,张钲,吴增颖,等.非瓣膜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2601-2602.
[4] 李晓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功能的关系及对近期预后预测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2):174-177.
[5] 殷宇刚,徐军.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清尿酸检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9):934-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