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琴
快速静脉补液是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治疗手段, 反复浅静脉穿刺是临床传统补液途径之一, 此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血管造成损害, 也会增大患者的痛苦[1]。基于此, 建立一条良好的通道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 避免药物破坏静脉及对组织局部造成刺激, 保证补液可顺利完成[2]。因此, 本院选取50例行PICC置管的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获得较为理想的补液效果, 现将置管护理体验总结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行PICC置管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女31例, 男 19例, 年龄18~64岁, 平均年龄(51.08±4.47)岁, 置管时间7~128 d, 平均置管时间(57.29±23.67)d。
1.2 置管方法 使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蓝色PICC置管,管长60 cm, 管腔容量1 ml, 插管前连续进行1 h空气净化, 保持室内光线充足, 准备好相关的穿刺用品, 包括无菌PICC穿刺包、医用棉签、无菌手套、碘伏、乙醇、利多卡因、3M透明贴膜、止血带、输液接头等用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 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协助患者摆好合适体位, 在超声引导下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 采用皮尺对置入导管长度进行测量, 同时准备好PICC穿刺包、生理盐水、稀释肝素液等[3]。首先, 确定静脉插管穿刺点, 由于贵要静脉具有粗、直、静脉瓣少等优势, 有助于一次静脉穿刺成功, 基于此, 可以将贵要静脉作为穿刺静脉, 其次可选择头静脉、正中静脉;置管时指导患者平卧, 手臂外展并与躯干呈直角, 此时进行测量定位, 从静脉预穿刺点到胸锁关节至第3~4肋间, 所得测量距离加2~3 cm即为导管置入长度, 宁深勿浅[4]。穿刺点处消毒, 建立无菌区, 需最大无菌屏障, 应用生理盐水预冲导管及所有配件。在穿刺点上方扎止血带, 根据B超引导下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导针架并将导针架和穿刺针安装在B超探头上, 探头垂直于穿刺血管, 超声中线位于超声下血管图像的中央, 然后进针, 进针回血后将进针角度放低, 脱离探头, 将止血带松开, 撤出针芯, 缓慢送入导丝, 导丝送入大约15~20 cm, 将穿刺针拔除[5]。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扩皮 ,送入导管鞘, 撤出内套管及导丝, 将导管逐渐送入到预定长度, 送入约15~20 cm时嘱患者将头转向穿刺侧下颌尽量贴近胸骨。到达预定长度后将导管内导丝撤出, 以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助手将探头放于颈静脉处, 观察导管是否误入颈内静脉[6]。修剪导管, 连接正压接头, 将导管固定后覆盖无菌纱布,贴无菌透明敷贴, 行X光片检查, 确认导管位置。调查统计穿刺者姓名、年龄、性别、PICC置管类型、导管型号、放置时间、导管尖端位置、插入长度与外露长度、穿刺与固定情况[7]。应用表格形式记录臂围、敷料渗出情况、重力滴速、换药与换接头时间。
1.3 护理方法
1.3.1 置管前护理 置管前, 护理人员要明确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PICC置管的必要性与优势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告知穿刺配合要点, 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 患者在知情同意后签署穿刺同意书后方可开展穿刺置管。对患者的血小板数值与凝血功能了解掌握, 并对患者的置管长度进行仔细测量[8]。
1.3.2 置管中护理 PICC置管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注意保暖, 送管进入肩部时嘱咐患者头向穿刺侧转动, 并将下颌靠近肩部, 以防导管进入颈内静脉。若送管困难则可将导管稍微退回, 并对穿刺针穿刺方向进行轻微调整后送管,或者送管期间推送生理盐水, 在送管期间遇到阻力时切忌强行推送[9]。嘱咐患者适当调整体位, 使躯干与上肢保持垂直, 若穿刺不成功可改为对侧。
1.3.3 置管后护理 穿刺点使用纱布与透明贴可达到压迫止血效果, 同时在穿刺置管后也要密切观察患者穿刺点是否有出血情况。若出现出血、潮湿、污染情况时需及时更换贴膜,若无上述情况时则可24 h更换1次, 以后每周更换1次即可。在更换贴膜时不可用手触摸贴膜下覆盖皮肤, 自下而上去除贴膜, 同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在置管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穿刺点是否出现水肿、出血、硬结、触摸点疼痛等并发症, 若出现触摸疼痛或者硬结时, 可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商品名:喜辽妥)进行处理;若出血量较少时无需进行特殊处理, 只需定期更换贴膜。若患者出血量较大时需加用弹力绷带, 达到止血目的。定时对患者导管刻度进行密切关注,同时观察导管是否存在脱出、打折现象。对于脱出导管进行局部固定, 不可将脱出导管送入血管内, 避免感染事件发生。每日也需对患者的输液速度进行观察, 若出现滴速不畅,则需考虑是否出现导管堵塞现象, 每日输液结束后也需应用20 ml生理盐水进行脉冲封管。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 置管后出现出血、脱管、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50例患者均已抢救成功, 其中一次置管成功者48例,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6%;2例患者穿刺成功后置入受阻后拔管, 进行二次穿刺置管, 一次置管失败率为4%。本组出现PICC置管并发症2例, 经有效治疗处理后均已康复出院。
综上所述, PICC置管在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抢救中发挥着重要意义, PICC置管可保证静脉通道管道通畅, 故应加强置管护理,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同时护理人员也需不断积累经验, 从而有效减少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置管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