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养阳之小儿三伏贴疗法经验总结

2018-01-20 12:46赵翊杉王慧仙李玉兰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7期
关键词:伏贴肺气阳气

张 凯,赵翊杉,王慧仙,李玉兰

(1.山西省太原市中医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9; 2.山西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3)

春夏养阳是指在春夏阳气渐旺之时,顺应自然以调养阳气,从而达到调整阴阳,增强身体抗病能力的治疗方法。李玉兰工作室根据春夏养阳理论结合前人经验和多年临床体会,总结出独特的小儿三伏贴疗法。

1 理论基础

春夏养阳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是指四时阴阳盛衰变化是自然万物生长收藏变化的根本,所以要在春夏季节顺应自然界生长规律调养阳气,在秋冬季节顺应自然界收藏规律调养阴气,以顺应万物生存之根本。三伏天时体内和自然界阳气最旺,寒凝之气最易解,此时宜扶阳以达散寒的目的。小儿三伏贴正是受此启发,于夏季三伏时节,予以药物贴敷,以温阳散寒,增强机体正气,调整机体阴阳,起到预防及治疗疾病的效果。

小儿生理特点为:一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尤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二是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病理特点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小儿为纯阳之体,患病后经过恰当的治疗与护理,较成人更容易恢复健康。小儿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寒暖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易患外感时邪和肺脾病证。此种情况下可予三伏贴以调整肺、脾、肾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2 治疗方法

2.1 贴敷药物 处方源自《张氏医通》,结合儿科特点予以加减,主要由炒芥子、五味子、细辛、干姜等组成。其中芥子味辛,性温,归肺、胃经,有温肺散寒、利气、散结消肿之功,善祛皮里膜外之痰,为皮肤主要刺激药物,剂量越大,发泡率越高。故处方中芥子炒用以缓其起泡之性,更适合小儿使用,为君药。细辛味辛,性温,归肺、肾、心经,可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干姜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可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细辛、干姜合用为臣,可加强芥子温化痰饮的功效。五味子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可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为佐药,在大剂量温化药物中,起到平衡阴阳的作用。

2.2 贴敷介质 主要有姜汁、醋和水。小儿皮肤娇嫩,对药物的耐受情况不一。为减少发泡,减轻患儿痛苦,消除家长因皮肤发泡产生的紧张情绪,李玉兰工作室研究出对于不同部位的穴位用不同的介质调和,如2~3岁小儿三伏贴药物均用水调,3岁以上小儿胸背部穴位用醋调,腹部及下肢穴位用姜汁调。对于人体来说,上阳下阴,背阳腹阴,本就属阳的穴位用醋调,属阴的穴位用姜汁调,使阳不至于过亢,阴得阳升,阴阳调和。

2.3 贴敷穴位 腧穴是人体气血汇聚之所,是脏腑经络之气达于体表的部位。穴位贴敷就是通过药物和经络的作用调和全身的气血阴阳。李玉兰工作室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辨证论治,确定基础穴位,再依据不同的疾病特点予以加减。考虑到小儿体表面积小,相邻穴位距离较近,实际操作中选择其中一穴可达到相邻穴位同时刺激的效果。

(1)基础穴位

小儿机体各项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加之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夏季空调的普遍使用,以及小儿贪食生冷,更易伤及体内阳气。督脉行于后背正中脊柱之内,背属阳,主管一身阳气,任脉行于胸腹部正中线,腹为阴,主管一身之阴,人体以肾阴肾阳为根本,故选用关元、命门培补先天阴阳,补肾固本。涌泉为肾经井穴,主要作用是滋肾养阴,蒸腾肾气,引火下行。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下合穴,胃为水谷之海,是化生气血的本源,主要作用是和胃健脾,扶正固本,强壮保健。四穴相配,共奏固本培元之效。

(2)穴位加减

①小儿哮喘是一种以发作性哮鸣气喘,呼气延长为特征的肺部疾患。《幼科发挥·哮喘》云:“小儿素有哮喘遇天雨而发者。”“发则连绵不已,发过如常,有时复发,此为宿疾,不可除也”。肺、脾、肾三脏不足,痰饮留伏是发病的主要内在因素,气候转变、寒温失调、接触异物、过食辛冷咸酸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及诱因。哮喘反复发作可导致肺气耗散,波及脾肾,在缓解期可出现肺脾肾的虚象。所以正虚痰伏是本病的主要矛盾,在缓解期应抓紧时机扶脾益肾,补土生金,调整脏腑功能,祛其生痰之因,可减轻和制止哮喘发作,逐步达到治疗的目的。取穴除基础穴位外,加用肺俞和定喘。肺俞是肺的背俞穴,是肺脏精气输注所在,可疏调肺气,止咳平喘。定喘为专治哮喘之奇穴。

②小儿慢性咳嗽是指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的临床表现,病程>4周且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者。主要包括咳嗽上气道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等。常表现为咳嗽、有痰或干咳、咽痒、咽部不适、鼻塞、流涕、鼻痒等症状,症状缠绵难愈,影响患儿的生活和学习。本病病因复杂,病机多为风痰留伏,肺气上逆。缓解期治疗以祛风化痰,通利肺气为主。取穴大椎、膻中、膈俞和风门。大椎居背之上位,为手足三阳经交会穴,又属督脉,为阳中之阳,故能起到较好的振奋阳气之效。膻中为宗气汇聚之处,能调气降逆,宽胸利膈。膈俞可理气宽胸,活血通脉。风门可宣肺解表,益气固表。

③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诸病源候论》记载“复者,谓复病如初也,此有经络尚虚,血气未干,更致于病儿。”《证治汇补·伤风》云“虚人伤风,屡感屡发,形气病气俱虚者,又当补中,而佐以和解。”可见本病属本虚标实,在肺、脾、肾三脏虚损的基础上,反复感染六淫之邪所致。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缓解期治疗以补虚为主。取穴肺俞和膏肓。《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遗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有理肺气、补虚损之功,配合肺俞可以补益肺气,提高免疫力。

④脾胃运化功能异常是小儿常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小儿脏腑娇嫩,行气未充,脾常虚,如先天禀赋不足、喂养不当、用药不当、外感六淫、情志因素均可伤及脾胃,导致小儿脾胃功能紊乱,表现出纳呆、口臭、胃痞、腹痛、嗳气作呕、大便不调、哭闹易怒、夜眠欠安、面黄肌瘦、口唇红赤、手足心热、舌质淡或红、苔白厚或腻或花剥等症状。其病机为脾胃不和。脾与胃相表里,脾失运化,胃失和降,水谷不能正常腐熟,气血不能正常化生则诸症自生。缓解期治疗以调理脾胃为主。取穴脾俞和天枢。脾俞为脾之背俞穴,是脾脏精气输注所在,具有健脾祛湿、行气和胃之功效。天枢为大肠募穴,属于足阳明胃经,可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

2.4 注意事项 贴敷时间为1~4 h,可根据患儿具体反应进行调整。对于耐受度低、出现不适感或贴敷处皮肤出现灼热、疼痛、红肿、起泡的患儿,应立即取下,减少贴敷时间。对于耐受度高的患儿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加强药物渗透。有些患儿贴敷后会有局部发红发痒及灼热感,少数患者会起少量水泡(可立刻撕下药饼,并涂擦适当消炎药膏),此为正常现象,请勿惧怕。敷贴后2~3 d 不要吃发物(羊肉、海鲜等)、油腻、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敷贴期间不宜在阳光下暴晒、泡冷水、游泳或从事激烈的活动。发热患儿或处于疾病的急性期或发作期者,对贴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瘢痕体质者均忌三伏贴治疗。

3 小结

《黄帝内经》中提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小儿三伏贴疗法体现的正是中医治未病思想。李玉兰工作室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及试验,不断改进贴敷药物和介质,运用整体观念,对患儿的体质进行辨证论治,逐步形成独特的小儿三伏贴疗法。其注重小儿脾肾功能的扶助,有效增加了小儿抵抗力,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小儿三伏贴疗法贴近临床实际,易于操作,疗效确切,但是对于其疗效尚缺乏科学的评定标准。目前,此疗法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完善,力求更好地服务临床,体现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猜你喜欢
伏贴肺气阳气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警惕诊疗问题生活化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晚睡晚起“双杀”阳气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人到中年补肺气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调畅气机在咳嗽病中的应用
一起聊聊三伏贴
手脚冰凉 醋泡生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