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男
(吉林省辽源市妇婴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形态、手势、文字等进行的信息交流,适时运用沟通技巧能够促进医患间的和谐,减少医患矛盾,特别是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因儿科静脉针穿刺是一个特殊操作,要求护士不但要考虑静脉的条件,还要考虑到患儿的特殊年龄不配合,同时,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上的一个重要治疗方法[1],一旦护士在小儿静脉穿刺不能一次成功,或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一些偏差,家长时常会出现一些过激行为。所以就需要护士进行良好的沟通培训,充分理解沟通意义,准确把握不同年龄段患儿的沟通技巧原则,以减轻患儿一些紧张、恐惧的不良心理,增加患儿家长配合理解工作,促进和谐关系稳定,现将工作中医患沟通一些问题报道如下。
统计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科住院的1000例3~13岁静脉输液患者,男孩456例,女孩544例,输液时间3~16 d,平均9.5 d。病种: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发热、过敏性紫癜、荨麻疹、急性胃肠炎及惊厥等。
2.1 沟通的培训:护士在与患儿及家属交流的过程中要掌握沟通要素,一般包括沟通主体、沟通客体、沟通介体、沟通环境、沟通渠道5个方面,沟通主体是指护士,其要有目的地对沟通客体施加影响,把要与患儿及家属沟通的目的表达清楚明白,如禁食禁水、几点服药注射、禁忌事项等,在沟通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我们护士进行沟通对象较特殊,包括患儿及家属,一般需要掌握多种沟通技巧,如面对较小患儿和年龄较大长辈,如患儿奶奶、爷爷、姥姥等,沟通对象在沟通过程中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沟通介体包括沟通内容和沟通方法,保证沟通过程的正常开展,这是护士沟通中的主要学习内容,要因人、因事而异,护士要把需要表达的内容想清楚全面,并利用良好的方法表达出去。并积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讲座,黏贴健康教育宣传画册、板报等,拓展各种沟通渠道,促进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开展。
我们科室加强护士的业务学习培训,使护士熟练掌握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知识,特别是一些过敏性反应患儿,如:向患儿家属解释哮喘的诱因、治疗过程及预后,要指导患儿避免接触易发生过敏的物品、食物,放松解压紧张,缓解患儿的恐惧心理。积极指导患儿家属应对患儿哮喘发作时采取措施,家庭救治方法,告知家长应保持镇静,不要惊慌,第一时间的正确就治是非常重要的关键。
2.2 沟通中问题及技巧:沟通至少存在着一个发送者和一个接受者,即发出信息护士和接受信息患儿或家属,沟通中问题主要有问题表达不明确、语言不当、态度不接受、操作技术不当、指导不到位等,我们针对儿科的主要特点,加强护士业务培训指导,提高业务水平和沟通技巧,拓展拓宽业务知识,学习一些相关心理学、社会学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2]。
患者入院时,护士要主动迎接,亲切问候,询问病情,在医师到来前给患儿安排干净整洁病床单元,护士要把与患儿家属主要的入院宣教指导的内容、注意事项灵活的传递给家属,为患儿测体温、体质量等生命体征,第一时间观察病情变化,倾听家长的主诉,健康教育指导告知边做边说,并积极实施心理护理指导,使护理身心兼顾化,达到护理人性化,不走形式主义。
护理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护理技能和穿刺技术,才能够提高患儿以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亲切感和信任[3]。特别是年轻护士,要加强自身心理素质训练,避免当孩子出现哭闹时影响护士技术水平发挥,护士根据小儿的特点,通过亲切语言、和蔼的微笑、温柔的抚摸动作等使患儿得到安全与亲近感。3岁以上的小儿一般能够通过语言叙述某些事情,护士要尽量与患儿沟通,让儿童感觉亲切感,消除儿童紧张、恐惧心理。多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多运用鼓励和赞扬的语气与患儿沟通,增加主动配合性,患儿的主动配合能够促进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以尽快赢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家长不信任是护士护理沟通的最大阻力。护士长也要合理安排好班次,资深技术好的护士与年轻的护士混合搭配,提高静脉穿刺的能力,护士在与患儿和家属交流沟通时,要全方位考虑问题,对一些特殊操作和药物应用及生命体征检测的重要性,护士不能主动及时的与家属交流[4],也是医患矛盾的根源,所以,护士在静脉操作前与家长的良好沟通是静脉输液的重要流程,要尽量对家长讲明操作的目的和意义,以及用药的名称和注意事项,要合理的沟通和按护理要求原则履行义务签字,以备查询依据,以减少医护患矛盾纠纷的发生并防患于未然。
2.3 加强静脉输液过程中沟通:输液过程中是护患之间最好的沟通时间,儿童静脉输液常导致患儿的不良心理,在这过程中护士要了解儿童的心理反应,鼓励安慰体贴患儿,观察患儿的反应,学会聆听患儿和家属的反馈,静脉输液过程中积极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护士在输液过程中积极干预有效降低了患儿对疼痛的敏感度,明显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和患儿的依从性,提高了治疗效果[5]。护士负责的工作态度是家属信任的前提,护士要针对患儿的年龄,对于较大的患儿,护士要积极与患儿交流,主动热情使用孩子式语言,鼓励孩子学习一些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学龄期患儿,提倡学看书、图册,通过询问家长患儿的喜好与患儿交流,使患儿从知识中学习和理解疾病相关知识,并增加患儿合作性,健康的生活理念对患儿将会终身受益,护士专业的对患儿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倾听患者的反应,做到倾听和指导达到协调,护士对待患儿要以温柔的语言、放松的语调安慰患儿,鼓励家长陪伴患儿身边,使其保持平静,尽量满足患儿的合理要求[6],达到患儿身心都要健康共同护理的目的,良好的沟通提高了工作质量。
统计发放问卷调查1000例患者,回收率达到100%,其中包括小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培训前是67%,培训后是95%,患儿家属服务态度满意率调查由79%提高至99%,护士输液中细心观察巡视以及健康教育指导到位,护士素质增强,护士通过沟通能力加强后,医患关系和谐,工作积极性增加。
沟通就是传递信息的过程,作为一名儿科护士,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和临床技能,强化静脉输液穿刺时自我心理素质训练,提高了注射一针见血静脉穿刺成功率,在输液过程中要经常巡视病房,安慰鼓励患儿和家长,并积极与患儿和家属进行有效地沟通,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儿童心理护理知识[7],提高沟通技巧和能力,促进鼓励较大患儿要勇敢积极主动合作性,同时,良好的沟通方式使护理工作更加人性化,减少了患儿的不良心理反应,增加患儿合作性,提高患儿的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良好的沟通减少医患矛盾,提高了护理质量,能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