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祥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人民医院骨外科,辽宁 营口 115009)
中老年股骨颈骨骨折是指由于骨质疏松、髋周肌肉群蜕变、骨量减少以及创伤导致的股骨颈骨,其并发症发病率以及病亡率较高,对中老年人群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骨折内固定手术是传统治疗方法,但随着医学技术不断成熟,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对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疗效显著,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20例狂躁症患者并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观察两组。对照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53~70岁,平均(60.21±2.87)岁,平均病程(6.45±2.24)年,其中交通事故24例,高处跌落16例,跌伤20例;观察组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58~71岁,平均(61.39±2.46)岁,平均病程(7.15±2.23)年,其中交通事故22例,高处跌落17例,跌伤2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将两组病程、年龄、受伤原因等资料进行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以平卧姿势接受治疗,使用C型臂X线机对患者骨折情况进行观察,在髋部做一切口后以品字型置入克氏针3枚,使用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后缝合切口。观察组患者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患者取侧卧姿势,从髋关节后将关节囊切开,取出股骨头并清除髋臼中残留的组织,植入股骨头假体后缝合切口。
1.3 评价指标: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病率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并使用Harris评分对疗效进行评价。Harris评分总分为100,90~100分为优;80~89分为佳;70~79分为良;70分以下为差。
1.4 统计方法:将本研究结果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χ2)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s),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观察组手术时间(46.52±10.95)min低于对照组(95.45±12.61)min(t=22.694,P=0.000);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10.12±16.23)mL少于对照组(331.82±18.24)mL(t=70.336,P=0.000);观察组住院时间(17.26±3.74)d少于对照组(21.84±3.39)d(t=7.028,P=0.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13.33(8/60)低于对照组28.33%(17/60)(χ2=6.822,P=0.009)。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56/60)显著高于对照组81.67%(49/60)(χ2=6.215,P=0.01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骨科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其愈合率较低而并发症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极易造成股骨头坏死。中老年人骨密度会下降引起骨质疏松导致股骨颈十分脆弱,加上髋关节退化使得抗伤害能力大大降低极易发生股骨颈骨折。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股骨颈骨折患者不断增多,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目前临床中主要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骨折内固定术以及全髋关节置换术三种治疗方法,其中后两种应用较为广泛。
骨折内固定术主要通过对骨折端加压从而增强骨折端稳定性,但该手术后恢复时间较长,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中出现股骨头坏死或塌陷的可能性较大[1]。全髋关节置换术操作简便,患者不用长期卧床能尽快恢复生活能力,可减少患者深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以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2]。股骨颈骨折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要根据患者骨折情况和身体状况选用适当治疗方法才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以及治疗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我们认为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操作简便、术后恢复较快等特点有关。
综上所述,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显著优于骨折内置换术,其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发病率较低,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