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观察

2018-01-20 01:58:47陈凤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6期
关键词:骨髓瘤多发性中位

陈凤华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硼替佐米作为新型靶向药物之一,其体外实验、体内实验均可证明其存在抗多发性骨髓瘤作用,而以硼替佐米作为主要药物的联合用药方案,可进一步提升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效果,其中以PAD方案应用频率较高[1]。而本研究为确定P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将7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取PAD方案VADT方案治疗,现报道两组临床疗效以及初始疗效、最佳疗效的中位时间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7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为2013年9月至2016年4月到医院就诊,已经病理检查等明确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预计生存期均在3个月及以上,神志清晰,对本次研究表示知情同意。按随机抽签法将上述38例研究对象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均38例。其中,治疗组中男19例,女19例;年龄为39~75岁,平均年龄为(56.21±6.18)岁;肿瘤类型:IgG型15例,IgA型10例,IgM型8例,γ轻链型5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为39~74岁,平均年龄为(56.25±6.14)岁;肿瘤类型:IgG型16例,IgA型11例,IgM型7例,γ轻链型4例;以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之间平均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类型等基线资料的对比,结果提示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应用PAD方案治疗,即在治疗第1、4、8、11天取1.3 mg/m2硼替佐米进行静脉注射治疗,在第1~4天取10 mg/m2表柔比星素静脉注射、40 mg地塞米松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VADT方案治疗,即在治疗第1天取1 mg长春地辛静脉滴注,第1~4天,应用10 mg/d表柔比星、40.5 mg/d地塞米松、200 mg/d沙利度胺进行静脉注射治疗,连续用药4周,每4周是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需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①参考国际骨髓瘤工作组颁布的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判定统一标准[2],结合患者用药后M蛋白质、骨髓瘤中浆细胞数量变化,分析其临床疗效;②统计两组患者初始疗效的中位时间、最佳疗效的中位时间。

1.4 疗效判定标准[3]:①完全缓解:克隆性的血清M蛋白消失,骨髓中浆细胞不足5%;②非常好的部分缓解:血清M蛋白量降低幅度超过90%;③部分缓解:血清M蛋白量降低超过50%;④稳定:血清M蛋白量降低或增加25%以内;⑤进展:血清M蛋白量增加幅度超过25%。治疗有效率=(完全缓解人数+非常好部分缓解人数+部分缓解人数)/总人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对本研究中数据资料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予以分析。以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计数资料的组间率(%)对比使用χ2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计量资料对比则实行t检验;P<0.05表示两组资料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共38例,完全缓解者6例,非常好的部分缓解11例,部分缓解9例,稳定9例,进展3例,其治疗有效率是68.42%;对照组患者共38例,完全缓解者6例,非常好的部分缓解11例,部分缓解9例,稳定9例,进展3例,其治疗有效率是44.74%;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338,P=0.037)。

2.2 对比两组患者初始疗效的中位时间、最佳疗效的中位时间:治疗组初始疗效的中位时间、最佳疗效的中位时间分别是(4.13±0.45)d、(4.26±0.45)d,对照组初始疗效的中位时间、最佳疗效的中位时间分别是(3.26±0.47)d、(3.62±0.15)d,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始疗效的中位时间:t=8.242,P=0.000;最佳疗效的中位时:t=8.317,P=0.000)。

3 讨 论

多发性骨髓瘤,作为常见的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目前多采取大剂量化学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手段,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延长其生存期,但基本上全部患者最终会进展成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4],或者复发,需采取最新治疗手段。有报道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无论是否进行干细胞移植治疗,DVD方案均为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一线方案,但其完全缓解率仅12%[5]。VADT方案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有一定疗效,但对部分患者无效,容易进展成为难治性骨髓瘤、继发性难治性骨髓瘤,增加治疗难度。

现阶段,以硼替佐米作为代表的新型药物治疗时代,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明显提升。经分析,硼替佐米作为一种由人工合成所致的二肽硼酸盐类似物,是具有可逆性的蛋白酶体抑制剂,在2003年被批准用于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中。硼替佐米用于骨髓瘤治疗中,可有效抑制其骨髓瘤细胞中蛋白酶受体,其核因子κB抑制因子IκB不经蛋白酶体即被大量降解,从而抑制其核因子κB、IκB活性,减少骨髓瘤细胞的生长因子表达,最终促使骨髓瘤细胞凋亡。据报道[6],硼替佐米单独使用或者联合其他药物应用,可明显提升难治性骨髓瘤、复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且患者用药后起效时间是历史对照的2倍。然而,硼替佐米容易引起胃肠道症状、乏力、贫血、周围神经病变和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医师应正确评估、调节用药剂量,及时控制其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中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68.42%,远高于对照组的44.74%,充分证明了PAD方案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突出疗效;同时,治疗组患者的初始疗效中位时间、最佳疗效中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可见PAD方案可快速解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PAD方案的治疗效果满意,且起效快,可作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理想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骨髓瘤多发性中位
Module 4 Which English?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调速器比例阀电气中位自适应技术研究与应用
大电机技术(2021年3期)2021-07-16 05:38:34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真相的力量
中外文摘(2020年13期)2020-08-01 01:07:06
跟踪导练(4)
骨髓瘤相关性肾轻链淀粉样变1例
武警医学(2018年10期)2018-11-06 07:04:40
正确认识多发性硬化症
微RNA-34a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