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摘 要: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更是化学学科教学的重要宗旨,为此首先分析了科学素养在初中化学中的具体含义,其次提出了几点有效培养初中生化学科学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科学素养;培养方法
一、科学素养在初中化学中的具体含义
科学素养的核心是人的科学观,由五方面构成,分别是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而这些在初中化学中的具体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形成最基本的化学概念
初中生通过学习初中化学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科学素养应该是能够形成自己对于化学的基本认识,熟悉最基本的化学概念,懂得化学学习的最基本的理论知识。
2.能够把化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即指初中生能够应用观察、实验等方式了解化学物质的构成,能够认识和分析生活中一些东西的基本组成,同时能够独立地进行思考,独立地完成化学实验。
3.能够培养起自己的化学学习兴趣,形成自己的科学观
初中生应该在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自己的化学学习兴趣,具备探究化学世界的热情和积极性,形成自己的化学学习的科学意识和品质,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化学的方法。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自己对化学的学习充满兴趣,才能更好地进行化学的学习,充满学习化学的动力,注重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培育自己的化学科学素养。为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际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开放的教学内容,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同学们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积极性的培育,要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设计开放的教学内容来增加教学任务本身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自由度。例如,化学教师可以通过把化学课本教材知识生活化,来设计场景教学,比如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准备铁丝,木条,镁条等,观察这些实验材料燃烧的情况。这既可以激发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能够在使化学生活化的过程中,让化学科学素养渗透进化学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地联系现實生活,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注重对自己素质的培养。
2.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
化学是一门重视积累的学科,学生一旦基础打不好,就难以进行接下来的学习。因此学生只有有雄厚的知识积累,才能厚积薄发,真正让知识成为一种力量,成为塑造自己化学科学素养的力量。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联系,让学生能够注重知识系统的构建,从而能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化学科学素养。
3.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只有具备活跃的思维,才能更好地培养起自己的素养。为此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善于总结思考,让他们懂得知识的迁移与转化,懂得把化学科学素养的培育融入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举一反三,真正理解化学的逻辑,真正懂得化学的精髓,真正喜欢化学,取得化学成绩,培养自己的化学科学素养。
4.建立民主平等的课堂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民主平等的课堂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有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的意识,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在这个意识下注重对初中生的化学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教师要真正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需求,知道学生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因材施教地来进行化学教学活动的教学。也要与学生平等地进行沟通交流,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化学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让同学们能够共同参与,合作完成,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热情。初中化学教师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同学们的化学科学素养。
5.教师要重视化学实验
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化学科学素养的培养,化学实验作为一种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培养。为此,教师要重视化学实验,注重在教学的过程中用实验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化学知识,解决化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初中化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器材、实验的仪器要仔细检查,要对实验的现象及过程认真观察,真正做到求真严谨。比如在学习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化学实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首先检查实验器材,然后再科学操作,制取氧气。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教师要认识到科学素养在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含义,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方法,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连福.分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J].成功(教育),2013(2):118.
[2]朱汝葵.着眼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初中化学教材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
[3]陈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编辑 马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