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民 李琳 张晶
摘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高校竞争力的有力体现。建立一支能力强、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是测绘工程本科院校进行职业人才培养和专业研究的关键,测绘专业应顺应高等教育职业化的发展形势,将教师队伍由以往的“讲授型”向“双师型”转变。
关键词:测绘工程;双师型;嵌入式
在高等教育进一步普及的环境下,多数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标准是:扎实基础知识、具备生产能力、管理能力、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但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是由当地高等职业院校升格合并建立而成的,师资基础薄弱,缺乏相应引进政策,故普遍存在缺少学科带头人、引进“双师型”教师力度小、科研成果服务地方能力不足、拓展新专业难度大等问题,极大地约束了专业的快速发展。
概念界定
职业能力“嵌入式”
校企互动的“嵌入式”教学模式,关键是突破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在某种意义上,突破学校与企业的知识壁垒,让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到人才教育中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的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
测绘专业“双师型”教师
职业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的培养目标。职业人才是指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行业规范的指导下,进行实际生产工作,将书本上的理论模型转化为具体的技术流程或产品,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应用型人才。
优秀的职业人才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广阔的知识面、较强专业实践能力、较高职业素养,其能力外放主要体现在文化素养、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应用创新能力四个方面。
测绘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测绘行业的技术与方法也是突飞猛进,从早期简单的测角、测距发展到现在的以空间科学、地理数据库、位置服务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测绘科学已经被赋予了信息化与产业化的内涵,为适应专业的快速发展,培养“双师型”教师极为关键。
测绘专业“双师型”教师的现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所包含的要素包括专业教师、院校和校企合作单位三个方面。从现行的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度来看, 教师、学校、合作企业单位的积极性和实施力度均不高[3]。
对于测绘专业教师来说,“双师型”教师与非“双师型”教师岗位相同、任务相同、待遇相同。因此教师主动参于“双师型”教师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对于学校而言,教育政策对现行体制约束性不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取得的优势在短期内难以完全显现,又受到办学成本、地域限制等困扰,导致学校参与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
对于校企合作单位而言,单位从教师和学校获得的科研成果和人力资源较难直接获利,且没有义务培养教师,多数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也没有相关的优惠政策,参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积极性更不高。
测绘工程专业“双师型” 教师的培养
培养适应现代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测绘工程专业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目前高校測绘专业建设重点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重新整合现有师资力量,组建“双师型” 教学团队
按照测绘工程专业课程的不同方向进行教师队伍的分组,按不同教龄形成梯队,有针对性地进行团队协作培养。
在教学能力的培养上,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测绘理论、实验课程教学的示范和引领,传承老教师的优秀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经验、良好的工作作风;为年轻教师搭建平台,展示年轻教师的先进专业知识和现代教学理念,进行青年教师教学交流活动;鼓励中青年教师考取注册测绘师、建造师等职业技能证书;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教学水平的测绘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
嵌入实践技能,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素质
由于测绘专业性质,大多数测绘专业高校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选择避开繁重、劳累的测绘外业工作,直接走上讲台,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对参加专业技能重视程度不高,缺乏测绘生产经验。
校企互动“嵌入式”教学模式力争充分整合校企间优秀的教育资源,包括学校良好的地缘和生源优势以及企业的市场和职业技能优势,通过“优秀教师赴企业,企业精英进课堂”等多种形式,使教师率先建立测绘生产思维,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通过多种途径传输给学生。
(作者单位:黑龙江工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郑永进.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04).
[2] 陈小虎,吴中江等.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征及发展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06).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光明日报,2010.
[4] 赵琴霞,陆欣.论应用型本科测绘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