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东 李中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基础建设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强大的物质作为后盾,矿业作为物质基础之一也在被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区域成矿规律在不断的被利用和创新。总结一个区域的成矿规律可以为该区域和周围区域的快速找矿提供可靠的参考条件,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温区;铜多金属;成矿规律
区域成矿地质条件
该区位于我国最主要的成矿带:西藏冈底斯铜多金属成矿带东段、雅鲁藏布江碰撞结合带。具有独特的地质构造环境,深大断裂构造发育;新生代岩浆活动频繁,并产生多种热液蚀变,具有良好的成矿因素。
该地域已发现多种金属矿床(点),具找矿潜力的地化异常数十处,其中达到大中型规模的矿床四处(努日、程巴、努日西、新仓)。上述矿床(点)和地化异常呈近东西向集中成带展布,构成了长大于100km,宽15-20km的铜多金属成矿带,属Ⅰ级铜多金属找矿远景区。
区域成矿层位
本区域在晚三叠纪被发现,与统多底沟组之间存在较大联系。另外,其与塔克那组、统比马组在区域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见图4)。其中多底沟组分布于北部区,厚达1315m,主要由结晶灰岩、大理岩及碎屑岩组成。著名的甲马矿区矽卡岩型层状~似层状铜多金属矿体主要产于其碳酸盐相与碎屑岩相过渡带。
塔克那组主要出露于中部区,岩性主要为石榴子石矽卡岩、钙质砂岩、灰岩等;其碳酸盐相与碎屑岩相过渡带是新仓铜矿床的主要产出部位。
区域控矿构造
该区域位于板块相连接的位置,雅江缝合带从东至西横跨全区。主体构造为:受挤压作用的影响,产生大量东西分布的复式褶皱和断裂层,并且断裂构造还包括北东、北西和近南北等。在形成初期,北东东向受断裂作用的影响,导致冈底斯南缘区产生大量北西西向走势的断裂构造。
区域岩浆岩
该区域中,岩浆活动较为频繁,且岩浆岩的面积较为广阔,主要是燕山晚期中酸性和喜山期酸性。侵入岩的主要特征为复式花岗岩基、侵入体发育,岩性主要有石英二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等,尤其是I型-S型花岗岩更为突出,通常在晚白垩世形成。相关侵入岩的种类大部分为花岗质斑岩体,主要侵位于花岗岩大岩基中,与花岗闪长岩相类似的通常构成了斑岩型铜矿,与斑状钾长花岗岩相类似的通常构成了斑岩型钼矿。
矿床类型及成矿特征
a、矿床类型
本区矿床类型均为矽卡岩型,以努日层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和拖浪拉似层状矽卡岩型钨铜矿床为代表。
b、含矿层
赋矿岩石的主要标志位:以石榴子石、硅灰石、透辉石为主的矽卡岩和条带状矽卡岩。
c、侵入岩特点
岩石性质:为了对侵入岩的特点进行分析,采用岩石相关实验的方式对其成分进行分析,通过对岩石进行的实验能够看出,在该区域中,斑岩体具有较为充分的成矿条件,化学成分中显示出较为丰富的钠、钾、HREE等特征。
d、矿床时空分布特点
从空间位置上能够看出,铜矿的分布受大型火山岩的影响较为严重,火山岩浆主要呈现东西分布的特征,从冈底斯火山地带到岩浆弧带。控矿岩体的分布受北东构造的影响较大,具有喜山期的酸性和中酸性侵入岩: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二长斑岩、花岗闪长岩、钾长花岗岩等,这些岩石产生的原因在于陆地之间的碰撞挤压所产生的山中。从空间分布方面来看,矿床呈现出分区、分片分布的特征,并且在距离上几乎相同,例如,拉抗俄-普夏、甲马-驱龙-新仓等,矿与矿之间的距离大约为20km,为矽卡岩型成矿提供了支持的地层主要为比马组和塔克那组。
e、地球化学特征
该区域中,铜矿存在十分显著的地球化学问题,铜矿在空间分布和范围上能够与地球化学相匹配,从西北地区到东南地区,存在矿致地化问题的元素组合主要为以下几种情况,在温区的组合为:铜-钼-钨-铋-银-铅;在努日区域为:铜-钨-钼-铋-锌-银;在帕南区域为:钼-钨-铋-银-铜;在娘姑处的组合为:金-银-砷-锑。
f、蚀变特点
斑岩型矿床表现的主要特征为“中心式”,由内部到外部的次序分别为是泥化-青盘岩化、黄铁绢英岩化和钾化-硅化-绢云母化。另外,从垂直的方向来看,也显示出较为明显的蚀变分带的特征,在其顶部位置主要是绢云母化和硅化,中间位置和底部位置则主要是绢英岩化、硅化、钾化。矿化的形成主要是黄铁绢英岩化、硅化、钾化带之中。
g、矿石结构特点
矽卡岩型矿床(主要为与比马组层位相关的矽卡岩型矿床)的主要结构特点为铜、钨、钼共生,矿物组合为:黄铁矿、黄铜矿、白钨矿、斑铜矿、硫铋铜矿、辉钼矿、孔雀石等。脉石矿物:硅灰石、方解石、石榴子石、绿帘石、透辉石及石英等。矿石结构主要为半自形-它形细粒、交代残余结构为主;部分呈现出浸染状、脉状、斑点状、块状构造特征。
成矿模式
根据评价区主要钨(多金属)矿床(努日东)的成矿特征、矿床成因(矽卡岩型),提出矿床形成模式如下(图1)。
找矿方向
通过对该区域成矿因素实际情况,以及以往的找矿经验分析能够得出,本区主攻矿床类型为层矽卡岩(热液)型;比马组是寻找矽卡岩型矿床的主要层位。
找矿标志
a、矿体、矿化体露头(孔雀石)为直接找矿标志。
b、地层及岩性岩相标志:下白垩统比马组(尤其是碳酸盐相~细碎屑盐相过渡区)石榴子石矽卡岩、变质粉砂岩及长英质角岩,为主要赋矿部位,可作为间接找矿标志。此外,塔克那组(碳酸盐岩)与酸性~中酸性岩浆岩内外接触带是重要的找矿潜力区。
c、构造标志:发育于比马组中的层间断裂带及褶皱对称翼和转折端(往往被掩盖),是重要的找矿地段。
d、围岩蚀变标志:矽卡岩化、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等蚀变带,为矽卡岩型矿床围岩蚀变标志。
e、岩浆岩标志:喜山期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崗(斑)岩、花岗闪长岩及石英闪长岩等中酸性岩体;尤其是具多次侵入特征的复式岩体(杂岩体)和伴有成矿元素地化异常反映的岩体,是很好的找矿岩浆岩标志。
f、构造标志:北东向次级断裂构造带,“J”字型走滑推闭型转换构造--断坡引张型逆冲断层,为良好的构造间接找矿标志。
结语
根据本区已知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分布规律、矿体产出特点及找矿标志总结,并通过各区成矿地质条件与已知矿床的多因素(地物化遥等)类比,该区总体特征与努日较相似,具备斑岩型铜钼钨矿床形成条件,是寻找大中型铜多金属矿床的重要潜力远景区。
【参考文献】
[1]《1∶200000浪卡子幅、泽当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部分).陕西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1994 .
[2]《1∶200000拉萨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部分).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1991.
[3]《1∶200000拉萨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矿产部分).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1991.
[4]《1∶250000拉萨市幅、泽当镇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