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健美
【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小儿肌肉注射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40例2岁至9岁儿科患者随机分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分别运用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评价其结果。结果 :心理护理组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均P<0.05)。 结论:心理护理在小儿患者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肌肉注射;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1-03--01
儿科临床工作是普通医院门诊中较为特殊的一个门类[1]。小儿生病后,最常用的方法是臀部肌肉注射,小儿由于年龄的关系,易动、易哭闹,不容易和护理人员很好的配合,在肌肉注射给药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可能会常常因哭闹,挣扎而使注射更加困难,甚至会造成划破皮肤,针头拔脱,坐骨神经损伤,甚至断针等意外情况。因此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小儿的心理护理,以此提升肌肉注射的护理质量,改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2-4]。现总结如下
1 对象
选择2018年5月至2018年8月在我科进行肌肉注射的患儿240例,随机分为2组,为常规护理组与心理护理组,常规护理组120例,男55例,女65例,年龄在2岁至9岁之间。心理护理组120例,男60例,女60例,年龄在3岁至9岁。2组患儿均满足入选条件:(1)患儿都是普通内、外科疾病。(2)年龄、性别、注射药物的种类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3)皮肤无红肿、硬结、瘢痕等异常。(4)患儿家属均自愿患儿参与此次研究[3]。
2 注射体位
由家属抱住患儿,将患儿的双腿至于成人的双腿之间,家属尽量用腿夹紧患儿的双腿上部,固定好患儿腰部及双上肢,将臀部靠近护士一侧,面略向家属。较大的患儿可让其坐在家属一侧腿上,家属仍然要夹紧患儿的双腿,臀部靠近护士[5]。
3 方法
3.1 常规护理组 注射时由家属协助固定,对家属进行抱姿及固定患者方法指导,专人操作,常规碘伏消毒,按护理学基础注射规范操作,观察注射时和注射后的不良反应。患儿普遍哭闹、挣扎严重。
3.2 心理护理组
3.2.1 环境及氛围
病室内保持良好的通风及照明,保持安静,营造一种清洁、卫生的就医环境。科室护理人员均着装整洁、大方,窗帘最好为小儿喜闻乐见的卡通图案,在肌肉注射室墙壁上贴些小儿图片或卡通画等营造一种愉快、轻松、亲切的氛围,给人予温馨、愉悦之感[6]。
3.2.2 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
(1)根据疾病诱发患儿家属的心理反应,给予有针对性的疏导工作[2]。注射前护士向患儿家属耐心讲解肌肉注射的目的,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使患儿家属充分了解肌肉注射给药过程,消除其紧張心理,指导家属通过各种方式分散患儿注意力以减轻其对陌生环境及治疗疼痛的恐惧心理,与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
(2)站在患儿家属角度出发,当患儿哭闹时,家属由于心疼孩子,会表现出急躁、易冲动的过激心理,此时护理人员要理解家属的心情,宽容患儿家属过分的言语及行为,耐心做好解释工作[6],以科学的态度和良好的沟通取得家属的认同,绝不可以简单粗暴,防止不必要的纠纷。
3.2.3 患儿的心理护理
(1)护理人员在为患儿肌肉注射前,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为患儿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让患儿有心理准备,消除患儿的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取得患儿信任,能主动配合护理治疗[2]。
(2)要懂得与小儿的沟通技巧,对患儿语调和缓、语言亲切、耐心和蔼、动作温柔。可以安抚、夸奖、鼓励、减轻其紧张感。对年龄较大的患儿先注射,并告诉患儿肌肉注射和打疫苗一样,只是有一点点疼,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并给年龄小的患儿起到表率作用,比如:第一个孩子打针未哭,护士可以以此来鼓励其他孩子,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年龄小的患儿采取多哄、多逗,嘱家属多与患儿交流,可以通过零食、玩具、动画片等转移患儿注意了,使其情绪逐渐平服稳定下来,在注射时不忘用温和的语言安抚患儿,如边注射边说:小宝宝,坚持住,马上就好了,真是太勇敢了[6-8]。
(3)对于不合作的患儿,应当等待其情绪稳定后再开始肌肉注射,切不可盲目下手,以免引起患儿抵触情绪[9]。
4 疼痛反应
年龄较大患儿注射后疼痛哭闹,我们可以语言上表扬激励患儿,并给患儿发表扬贴,例如:小红花或是儿童喜欢的卡通贴贴纸。年龄小患儿注射后哭闹不安,我们可以根据其面部表情,啼哭程度,上下肢活动等来判断其疼痛程度,可以轻轻的拍拍患儿的头,摸摸他们的脸颊,握着患儿的小手给予安抚,以减轻哭闹,也能稳定家长的情绪[6]。
5 结果
通过对患儿家属的询问与发放满意度调查表,2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家属满意度结果比较:心理护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而患儿的配合度及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
6 讨论
肌肉注射是儿科门诊诊疗过程中最基础、最具体的技术操作。小儿肌肉注射引起的疼痛十分常见,作为一种必要的伤害性刺激[9],无疑给患儿生理心理方面都带来不同程度的不适,因此,如何为患儿提供更加舒适的、高质量的肌肉注射护理显得极为重要。而通过心理护理在小儿肌肉注射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将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率降到最低,很大程度确保了患儿安全,也明显改变患儿心理状况,提高患儿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耐受性,在患儿家属的帮助下,可以有效确保患儿的治疗顺利进行[10],也大大提高了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充分体现出来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护理概念,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宋永平。小儿静脉输液护理流程的改进与减少输液缺陷[J], 中国当代医学, 2012、9(22):132-133。
黄雪辉。 心理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06:677-678。
苏瑜、李丽。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与检验,2016、13(3):402-403。
陈雁。小儿肌肉注射体位固定方法的探讨[J],中外医疗,2011、04:75。
罗燕芬。婴幼儿臀部肌肉注射体位改良[J],中国社区医生.2011、13(15):272。
杨格英。舒适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 ,2010、8(24):130-131。
姚海平。小儿静脉输液护理缺陷的处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生.2011、13(29):246。
王晓琴、刘宴伟。小儿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7):1199-1200。
吴海丽、赵静。婴幼儿肌肉注射不同体位的探讨[J],医学新知杂志,2014、24(6):410-411。
韩春梅、张洁花。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7):1847-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