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对中风后下肢感觉障碍的临床观察

2018-01-19 11:44王昭月和智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中药熏洗中风

王昭月 和智娟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治疗对中风后下肢感觉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本院120例中风后下肢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增加中药熏洗治疗。对2组患者采用感觉功能评定量表进行感觉功能评价,采用改良 Barthel指数(MBI)对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评分。结果 感觉功能积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熏洗治疗对中风后下肢感觉障碍患者有显著疗效,并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中药熏洗;中风;感觉障碍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10-0087-03

中风又名卒中,因本病起病急骤,症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卒中。中风起病急,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剧,中风的患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1]。感觉障碍是中风后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功能障碍。据统计中风患者感觉障碍发生率高达65%,目前,临床多重视患者运动障碍的治疗,而感觉障碍康复治疗的报道,尤其是针对感觉障碍的评价和治疗方法的报道较少[2]。现对中药熏洗治疗对中风后下肢感觉障碍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于2016年6月—2017年4月住院的中风后下肢感觉障碍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2组年龄、病程、性别、下肢障碍侧比较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1.2 诊断标准[3] 中医诊断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所制定);西医诊断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由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

1.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受试者已明确诊断为气虚血瘀型中风,并伴程度不一的下肢感觉障碍);②不限受试者性别,50岁≤年龄≤70岁;③精神正常,意识清楚,无严重智能障碍;④配合检查、治疗;⑤无心、脑、肺、肾等内科重大疾病者;⑥病程3个月之内。

1.1.4 排除标准 ①有意识、精神、智能障碍者;②年龄在50岁以下或70岁以上者;③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④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⑤过敏体质或对本组药物已知成分过敏者;⑥热敷部位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者;⑦治疗期间参加了其他临床试验者。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和康复训练。

1.2.1 常规康复护理 包括基本护理(如皮肤护理、预防便秘护理、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等)、语言功能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等。

1.2.2 康复训练治疗[4] 病情平稳,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开始常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①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如Bobath技术、PNF技术、Rood技术等;②坐位、站位平衡训练、转移训练及步行训练;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④作业疗法;⑤物理因子疗法。

1.2.3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熏洗治疗。中药熏洗方:采用制伸筋草、红花、没药、乳香、艾叶各12 g,姜黄、川芎、透骨草、威灵仙各15 g,土茯苓20 g等,其方具有舒筋活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温经通脉之疗效,同时药物借助药理和热力的作用,使局部气血流畅,集温热效应、经络效应、药物局部渗透为一体,使药物的有效成分直达病所,促进血液循环。

1.2.4 中药熏洗方法 将1剂中药加水3000 mL浸泡25 min,煎煮,沸后1 h,倒入熏洗盆中,测量药液温度50℃~70℃时进行熏蒸,病人坐于椅上,取舒适卧位,充分暴露患肢,将患肢置于熏洗架上,周围用大浴巾紧密覆盖,使药液之热气熏于患处。当药液温度降至38℃~42℃时揭去浴巾,将患肢充分浸泡于药液中。熏洗过程中,每10 min测试一次药液温度,防止烫伤,并询问病人局部及全身情况,每次治疗30 min。每天1剂,早晚各1次,连续治疗4周后对疗效进行评估。每次治療前1 h内,患肢均未进行任何关节活动治疗和训练。

1.3 疗效评定

1.3.1 依据感觉功能评定积分 (正常:2分;受损:1分;完全丧失:0分),患者自述下肢感觉障碍的程度(包括浅感觉、本体觉、复合觉)。每项最高2分,最低0分,若都正常则积分为6,均完全消失则积分为0。积分=6分为显效,3<积分<6分为有效,积分≤3分为无效。

1.3.2 运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上厕所、床椅转移、行走、使用轮椅、上下楼梯,共10项。总分100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强,依赖性越小。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由专人完成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侧感觉功能评分比较 见表2。

2.2 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中药熏洗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表3可见,治疗前2组患者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增加中药熏洗的患者MBI评分明显提高,2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熏洗治疗能加快患者的康复过程,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3 讨论

中风偏瘫后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如感觉缺失、感觉减退、感觉过敏、感觉异常等。但是,由于感觉障碍与运动障碍并存,且运动障碍对肢体功能影响更为突出,因而导致人们更着重于对中风后运动障碍的研究,而忽视了对患者存在的感觉障碍的研究,但感觉障碍同样给患者带来了痛苦[5]。中风后肢体感觉障碍的存在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有很大阻碍。同时,由于患肢血管舒缩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微循环的改变,又加重了肢体感觉障碍的程度[6]。中医学古籍中,“麻木”、“不仁”等常用来描述感觉障碍。《黄帝内经》指明其病机的关键在于卫气、荣气运行涩滞,书中曾数次提及“麻木”、“不仁”。《诸病源候论》中提及“风不仁者,由荣气虚,卫气实,风寒入于肌肉,使血气行不宣流。其状,搔之如隔衣是也”[7]。中医理论中认为,瘀血是导致中风发生的因素,所以中医在治疗本病时,多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为治则,化瘀能通络,通络后对化瘀产生作用。

熏洗方中红花、川芎活气行血;伸筋草、透骨草、威灵仙、姜黄通络止痛,破血行气;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乳香、没药散瘀定痛,消肿生肌;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诸药相伍。达温经通络、活血化瘀之效。中药熏洗是我国传统疗法之一,秉承中医“外治即内治”的理念。其作用机理是:中药煎水后,熏洗患肢,借助热力和药力,使药物作用于肌肤,透过皮肤、黏膜作用于机体。熏蒸、温热可使患部血管扩张,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增加供养量及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而蒸气使皮肤毛孔腠理开放、血管扩张、肌肉韧带松弛,药物更易渗入病所,从而发挥散寒除湿、活血化瘀、疏经通络之功效,同时将患处泡洗,更与熏蒸发挥协同作用,通过皮肤逐渐的吸收后持续发挥药效[8]。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在改善下肢感觉障碍方面取得很好的疗效,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仍存在一些问题:①目前针对中风的康复治疗更多的倾向于运动功能的康复,对感觉障碍的其他类型研究较少,虽有一些相关的报道及研究,但因为其方法尚无统一的标准,且缺少大样本的临床试验研究及统计学方面的分析,所以对于感觉障碍的预后评估尚无较准确的评估;②在本观察中,熏洗的水温是否存在一个最佳温度值,更有利于患者皮肤吸收,加快肌体的康复速度,这还有待研究。

综上所述,中药熏洗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感觉功能障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对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在今后需扩展治疗范围,开拓临床思维,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利用中医治疗的特色和优势开展大规模的专项研究,全方面的提高中风患者的整体康复疗效。

参考文献:

[1]孙辉.针灸推拿联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2,29(4):134-137.

[2]孙阁,周智梁.腕踝针为主针刺治疗中风后偏身感觉障碍[J].中国针灸,2011,31(1):35-39.

[3]中華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朱红军,何怀.运动想象与肌电触发电刺激联合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10):972-974.

[5]白慧梅,赵援非.针刺治疗中风感觉障碍188例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3,22(10):972-974.

[6]华雪君,徐舒畅.刺络拔罐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肢体感觉障碍63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3):308-309.

[7]金泽,刘承薇.针刺结合刺络疗法治疗中风后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7):25-26.

[8]黄静,刘伟军.中药熏洗配合推拿治疗中风后偏瘫恢复期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6):85-87.

猜你喜欢
中药熏洗中风
完形填空专练(四)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sic And Language Abilities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中药熏洗疗法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并发症20例临床观察
中药熏洗治疗慢性骨髓炎伴皮肤缺损的临床观察
滋阴润肤方中药熏洗治疗小鼠皮肤瘙痒的实验研究
中药熏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
健骨痛消丸及风湿骨痛胶囊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
中风后偏瘫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