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讨

2018-01-19 05:30汪丽娜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21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汪丽娜

[摘要]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部分高校尝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目的。就其实践结果来看,其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传统文化在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当前传统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8)21-0075-03

doi:10.3969/j.issn.1671- 5918.2018.21.034 [本刊网址]http://wWw.hbxh.net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此环境下,学校要加强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力度,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改革。同时随着新媒体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广泛应用,各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需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一、传统文化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现状

为了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号召,各高校加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力度,在教育内容上坚持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从而培养具有科学、正确三观的学生群体。但就实际情况而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不仅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无法引起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各高校没有对传统文化进行专项研究。一方面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并没有认真学习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无法进行融合、延伸和拓展。例如在《周易》中就有“天行健,君子以白强不息”的名句,不仅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特点,而且能够与“中国梦”联系起来,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精神。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传统文化过于悠久,教师在融合过程中要做到有的放矢,抓住重点进行教学,同时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对于传统文化的指导和宣传的力度不够。一方面由于我国教育部门没有做好与各高校的协调工作,使得传统文化没有在各高校中落地生花,除此之外,教育部门并没有给予各高校经济上的支持,使得在推进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工作中存在困难。例如各高校内传统文化资源比较少,缺少相关传统文化方面的图书和论著,导致传统文化的研究进程比较缓慢。另一方面,各高校没有做好对思想政治教师的培训工作,教师缺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不能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融合、延伸和发散,导致教学质量下降。虽然也有部分高校聘请一些在传统文化领域具有一定资历的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但是由于人数比较少,加之传统文化讲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生疏,导致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

(一)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传统文化

其一,继承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选择其中的积极因素进行教学,规避那些与社会核心价值观不一致的消极因素。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问,找到传统文化能够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进行融合的切入口,为传统文化添加时代含义和背景,让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例如我国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教师在培养学生白强不息、顽强奋斗精神的过程中,就可以将这一思想作为切入口。同时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也是教导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的良好素材。

其二,规避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传统文化在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规避其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同时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将传统文化发展创新的切入口进行调整,从而使得传统文化能够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对于传统文化融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方法,笔者认为教师理解文化思想的来源很重要,比如,中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王阳明“知行合一”论给中国近代乃至亚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知行合一”强调真知是笃行,知行不可分。真知是笃行其精髓在于亲身体悟,获得真知的唯一途径是实践。“致良知”思想也是王阳明思想的核心,“世之君子惟务致其良知,则自能公是非,同好恶”。“致良知”的涵义为从良知本体出发,通过个人的道德修养,达到天理任性自觉子明的境界。对于这种文化思想的解读,教师当理解得很透彻时就会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给学生讲道理,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使得学生愿意接受、乐于接受。这种方式促进了教师和学生思想的统一,在课堂上的教程能够顺畅地进行下去,提升了效率。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效果

就目前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发展的现状而言,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这主要是由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突出教学重点,但是在讲课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地位,师生、生生之间并没有建立起互动关系,导致学生缺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质量不高、学习效率下降,就会影响教师的授课质量,并导致恶性循环,为了改变这种不良情况,就需要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其一,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动性被忽视,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机会,在与教师的沟通中往往处于被动局面。因此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象,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在传授学生相关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其独立思考、团结合作、自主学习等能力。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同学的实际情况,采用案例式、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以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为方向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一些独特的观点还可以在班级内进行讨论,从而深化传统文化与思想教育的融合效果。

其二,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辅助教学。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科学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与各行各业当中。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可以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等,将抽象的传统文化生动化,也可以利用视频等工具,丰富课堂内容。例如,百家讲坛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节目,教师可以将百家讲坛配合着ppt的形式给大家进行播放和解读,让学生享受在文化课堂里面的氛围,增强知识点的印象和记忆,这样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等平台,适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在思想政治中的困惑。通过信息技术工具,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三)建立弘扬传统文化的多重支撑

其一,弘扬传统文化需要建设良好的校园氛围。为了增强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学校需要建设良好的校园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校园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例如学校可以建设传统文化走廊等,展示岳飞、文天祥等名人的事迹,从而在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同时学校还可以将传统文化与学校的日常工作、建设设施联系起来,如通过广播朗诵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利用板报等方式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名人事迹等,从而在潜移默化当中提高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品质。

其二,建立弘扬传统文化的网络平台。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平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网络平台作为信息快速传播的载体,各高校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弘扬传统文化。因此高校可以在校园网络平台中,开设一些既具有趣味性义具有知识性的、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板块和栏目,从而使得网络平台成为学生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的“第二课堂”,进一步强化对于学生思想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其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各高校在促进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和人文底蕴,将传统文化赋予新含义,同时也使得学生能够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因此高校需要根据开设课程的特点,开展与之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学校也可以与博物馆等场所沟通,鼓励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作为讲解员,去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对于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更需要加强对于思想文化的保护,并将其作为思想教育的宝贵资源。

(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要运用传统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具备极为丰富的传统文化修养,能够了解各种传统文化现象和典故,同时还需要结合当前时代发展情况,深入浅出的为学生讲解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从而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其次,教师还需要通过自我学习、相互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从而使得自己保持一个不断更新、不断补充的状态。同时教师还需要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的讲解传统文化,从而有效地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效果。最后,为了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还可以建立专兼结合的聘任方式,聘请一些民间传统文化方面的大师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等作为学校的传统文化兼职教师,从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素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为了加强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首先需要建立高校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其次,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使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还需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创设校园环境,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实现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建胜.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7(5):112-113

[2]李阿黎.传统文化融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求知导刊,2017(13):17.

[3]寇建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路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11):84-86.

[4]刘静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609-613

[5]赵盛梅.王阳明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教育评论,2018(1):96 -99.

[6]钟玲会.基于传统文化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构建途径[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0):81 - 82.

[7]张君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人传统文化[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7):48 -49.

[8]朱广吉.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发展[J].赤子,2017(21):67-68.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