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斌华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研究选择了江西南昌3所高校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重理论知识,轻情感教育;专业课教师重专业教育,忽视价值引领;辅导员重日常事务工作,偏离核心职责。基于此,从教育自觉的视角提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政课教师要追求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专业课教师要追求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而行,辅导员要追求教育自觉与日常工作相结合。
[关键词]教育自觉;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改进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2018)21-0072-03
doi:10. 3969/j.issn.1671- 5918.2018.21.033 [本刊网址]http://www.hbxh.net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分析
研究者随机对南昌3所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92份,回收576份,回收率97.29%;其中有效问卷552份,问卷有效率95. 83%。从教育者的角度,分析了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课教师:重理论知识,轻情感教育
思政课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然而在调查中却发现只有61.23%的学生对思政课“基本满意”或“满意”,52.36%的学生认为思政课的内容“有些枯燥”“理论感强”,65.04%的学生认为所在学校缺乏针对性的就业指导,65.58%的学生认为没有有效的心理指导;而在教学方法上,48.73%的学生认为课堂“授课方式单一”“沉闷乏味”。在许多学生看来,思政课对现实生活热点问题关注较少,与学生的需要脱节,无法解决他们内心的困惑,也就难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甚至部分同学认为思政课就是一门为了学分而不得不“委屈白己”的課程,学习成了一种“心不甘、情不愿”的“不得已而为之”,对他们的理想信念、道德信仰、价值引领等影响非常有限。目前大学生思政课堂的“重知识,轻情感”的“智育化”倾向的根源是教育者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白觉,缺乏对受教育者主体意识的认识和关注。课堂上充斥着教育者的强制和受教育者的被动,缺乏“意义交往”,缺失了情感的交流和生命的对话,必然导致受教育者的“失语”,从而无法真正与教师网融于生命的共同成长。
(二)专业课教师:重专业教育,缺价值引领
任何课程的教学活动都应该是具有教育性、道德性的。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然而在调查中却发现很少有专业课老师会在专业教学中引领学生的价值取向。有70.65%的受调查者认为专业教师“只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只有29.35%的学生认为专业老师会在专业教育中进行或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目前高校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科研水平相对比较高,但是有些专业教师“育德”能力比较欠缺,甚至有少部分教师“重名利,薄育人,敷衍教学,缺乏奉献精神”;还有些专业教师忙于科研或者校外创收,把“育人”及“为人师表”的神圣使命和职责抛之脑后;也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工作就是上好专业课,其他的班主任工作、课外社团辅导等都不是自己的“责任田”,没有必要去浪费时间和精力。可见,专业教师没能把知识技能教学和价值引领结合起来,没有把育才与育德统筹考虑,专业课没能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
(三)辅导员:重日常事务工作,偏离核心职责
辅导员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责任重大。但是在实际的教育场域中,许多高校的辅导员数量没有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比例配置,“人少事多”是许多高校的一种常态。因此,辅导员几乎成了处理各种学生杂事的“保姆”,成了应对各种检查考评材料的“材子”,他们工作没有边界,职责范围模糊,无所不能,无所不做。在调查中发现,有62.14%的学生认为他们的辅导员和其他行政管理人员没有区别;31.70%的学生认为辅导员很少学生交流,55.98%的受调查者从没有和辅导员进行过交流;仅有30.79%的学生表示辅导员会经常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关于党组织和社团活动,51.09%的学生认为“经常举行,但没多大意义”,更有28.62%的学生认为是“形式主义”,仅有27.53%的学生认为这些活动是“有意义”“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可见,辅导员的核心职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事情。另外,有的高校出于工作的需要,把辅导员等同于行政管理人员,弱化了其一线教育者的身份,师生之间难于“共存于教育情境之中”,以致本该经常有思想交流、情感碰撞、生命交融的双方渐行渐远,产生了心理上的隔阂,最终影响到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教育自觉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路径
(一)教育自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
教育自觉是从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一词中借鉴而来,是一种“文化自觉的延伸而生成的结果”。学界普遍将其定义为一种可贵的教育品质。例如,刘立华(2012)认为,“教育自觉是有良知和勇气的教育主体在对教育活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去履行符合教育规律、促进人的自由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徐建宇( 2016)认为“教育白觉是教育主体对教育中存在问题的一种解决态度,是教育主体朝着教育终极目标不断努力奋斗的一种教育品质”。可见,教育自觉的本质就是教育主体在对教育“自知之明”的基础上做出理性思考、睿智判断之后的一种勇于创新的行为和品质。教育自觉作为一种理念和目标对教育主体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教育自觉作为一种手段和方法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视角。“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教育目标离不开教育自觉,教育自觉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帮助教育者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实现的方法,并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教育自觉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改进路径
1.思政课教师:追求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
能否为学生提供有获得感的思政课堂,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目前依然有部分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较为模糊,知识结构不良,能力水平较低,责任担当和团队协作意识较差等,以致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只能关注到理论知识,自然影响到了学生的“获得感”。打造教育自觉的思政课堂,根本着力点还是思政课教师在“自知之明”的基础上,不断革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要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为原则重构教学内容。在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把握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把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道德修养等内容有机糅合,从多个层面、多个维度构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其次,教师要以学生的获得感为出发点,在“顶天”和“立地”上下功夫,把理论的引领和实际生活的热点剖析结合起来,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让课堂教学活动更富有时代感、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让学生在参与学习讨论的过程中获得思想上的顿悟和精神上的满足。最后,教师要勇于改革创新,推动学习方式转变。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思政课教师必须面对认真面对新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积极开展“微课”,推行“慕课”,实施“翻转课堂”等学习方式。
2.专业课教师:追求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而行
在教育自觉的观照下,专业教育也应该具有人文关怀、涵化蕴育的文化性征,专业教育过程也应该包含有砥砺育、涵养精神、滋养心灵的要义。简言之,就是要把教书和育人真正统一到专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然而,在调查中却发现,许多专业课教师没能认识到知识技能教学和价值示范引领的关系,没有意识到或者即使意识到了也没有把育才与育德统一起来,导致专业教育课程的“隐性思政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掘,专业教育中的价值引领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彰显。从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推动“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的实践要求来说,专业课程教师的职责不应该也不能够仅仅局限于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而应该在“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中落实、落细,贴近学生的需求,润物无声地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与内容,不仅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也成为一名崇高的道德教育者和精神引领者,并与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一起“突破思想政治教育過于集中于‘点‘线的瓶颈,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变成一个协调同步、相得益彰的过程”,共同把学生培养成为会思考、懂生活、有温度的新时代青年。
3.辅导员:追求教育自觉与日常工作相结合
教育自觉是教育活动主体对教育性活动的“良心”实践,是攻坚克难,朝着终极目标持续努力的一种生命存在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共存于教育情境”之中实现“意义交往”和开展“网融的生命对话”。因此,关心和指导大学生日常生活实践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辅导员工作的重心。尤其是面对更加关注自我成长的“95后”大学生,如何把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结合起来,促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果最终外化为他们的良好道德行为是高校辅导员必须认真思考和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因此,辅导员应该深刻理解教育活动的规律,以教育者的良知和勇气去和大学生开展思想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在“落实”“落细”上下功夫,贴近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就业等各方面的问题和需要,及时为他们“系扣子”“指路子”,在关心人帮助人中教育人引导人。此外,在班级活动、社会活动等方面为学生创造机会、提供平台,让他们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在“自启”和“内发”的学习过程中实现生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2]邓晖.教师败德行为屡上头条重名利薄育人成突出问题[N].光明日报,2014-10-13.
[3]费孝通,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J].学术研究,2003(7).
[4]刘立华.思想政治教育白觉的范畴与内涵[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5]徐建宇.社会治理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白觉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
[6]简小烜,吴庆华.教育白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契合[J].长沙大学学报,2017(1).
[7]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
[8]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