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表现性评价是一种定性评价方式,相比于传统的定量评价方式,更适用于学前教育评价。本文首先对表现性评价的内涵及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探讨表现性评价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策略,主要包括儿童作品取样法、档案袋法以及个别任务法的应用。
关键词:表现形评价;学前教育;评价策略
一、 前言
近年来,学前教育评价思维和评价方法发生了显著改观,非正式评价方法的应用得到了重视。非正式评价方法是在一个特定情境中对个体行为进行评价,而不对评价对象自身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更符合学前教育评价的客观需要,以及儿童成长的心理需求。表现性评价作为非正式评价中的新方法,目前已经在学前教育中得到了一定应用,可以为教学实践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二、 表现性评价的内涵及特点
(一) 表现性评价的内涵
表现性评价又被称为真实性评价或替代性评价,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在特定的任务或情景中,评价儿童的学习行为,属于非正式评价方法。表现性评价强调与儿童生活经验结合,在真实情景中反映儿童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并提倡采用多种方法对儿童进行评价,同时关注于儿童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因此,表现性评价是一种综合性、持续性的评价方法,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能够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对儿童表现进行全方位评价。
(二) 表现性评价的特点
表现性评价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尊重儿童的差异性及个性化发展需求,针对儿童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注重发现儿童的每一次进步;(2)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由于幼儿的思维能力还未完全形成,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何种评价方式对评价结果有重要影响。比如较为严肃的问题考察方式容易抑制儿童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而表现性评价在相对轻松、快乐的环境氛围中进行考察和评价,能够释放儿童潜力,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锻炼其知识应用能力;(3)采用表现性评价还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思维敏捷性,相比于传统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的成长,在儿童的接受能力范围内,不断提高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法,全面反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儿童的实际发展需要,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最终实现提高儿童思维敏捷性的目标。
三、 表现性评价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 儿童作品取样法的应用
儿童作品取样法是表现性评价的常用方法,儿童作品取自儿童在课堂活动中完成的作品或半成品,包括实物和非实物,通常以照片或影像等方式记录儿童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从儿童自身参与完成的作品以及动态的活动记录资料中,可以真实反映出儿童在某个教学情景或游戏活动中的表现。这种情景化评价方式直接将儿童的作品成果作为评价结果,不仅易于实施,而且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可以从儿童作品质量的提高过程了解儿童的成长过程和学习发展过程。教师给出的评语、评分等都围绕儿童作品展开,可以提升评价的客观性。在搜集儿童作品的过程中,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关于儿童课堂表现的真实信息。
儿童作品取样法的应用流程主要包含三个步骤:(1)制定儿童发展评价框架,可以参照非正式评价方法中的检核表(Checklist)或登记评定表(Rating scale),制定儿童发展检核表,根据学前教育的课程标准和儿童发展指南等指导性文件,确定其具体内容。评价框架应包含情感、语言、阅读、科学探究、艺术、审美等各个方面,制定每个年龄段儿童的发展目标,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2)建立儿童作品集,及时搜集儿童作品,按照评价框架下的分类方法,进行整理和分析,提供一些必要的描述性语言;(3)完成儿童评价综合报告,在评价框架下,以儿童作品集为主要依据,对儿童表现的各项指标进行分别评价,并以文字描述的方式,给出综合性报告结果,分别在学年初、学年中和学年末三个阶段开展综合性评价。
(二) 档案袋法的应用
档案袋法(Portfolio)是一种系统的评价方法,通过有计划的收集儿童在学前教育活动中取得的与课程相关的活动成果,建立档案袋,记录儿童的成长过程。档案袋评价法与儿童作品取样评价法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以儿童在教学活动中取得的成果为依据的评价方法,因此都要对儿童的作品成果进行搜集。对于档案袋法而言,其本质不属于教学评价工具,而是一个儿童作品成果的存储系统。但由于儿童的作品成果本身就能够反映儿童的课堂教学表现,因此,一个符合要求的档案袋也具有教学评价功能,能够反映儿童的进步过程。
在建立档案袋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档案袋构建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全面收集儿童每个成长阶段的作品成果,从而通过比较,反映儿童的成长历程。同时档案袋也能够反映出大部分教学信息,帮助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此外,档案袋还可以成为与家長沟通的工具,帮助家长直观地认识儿童在学前教育中取得的进步。
(三) 个别任务法的应用
个别任务法是一种过程评价方法,与情景教学过程和任务教学过程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反映的是某个情景或任务中,儿童的课堂表现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情景设计以及任务设计过程中,与儿童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可以对儿童发展潜力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儿童的各项能力。
比如在算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计算校车人数的任务,儿童可以通过数数、询问等多种方式完成任务。相比于虚构的教学任务,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能够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表现性教学评价在学前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弥补传统定量评价的不足,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进行全面评价。通过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方式相结合,在具体的情景或任务中,对儿童表现进行评价,可以提高评价的客观性,促进儿童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定姜.新西兰学前教育机构的档案袋评价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2]于开莲,焦艳.两种学前教育评价新方案的对比——多彩光谱评价方案与作品取样系统[J].学前教育研究,2009,(08):9-12.
作者简介:
李卓越,陕西省商洛市,商洛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