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扩大学生音乐视野,对情操的陶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人认为要引导好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关键是在课堂中如何进行引导,以实现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欣赏;实践;有效性
一、 静中有思,培养学生静心聆听音乐的能力
音乐是听觉艺术,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听觉效果,才能享受到音乐独特的美,从而陶冶情操。这就要求教师在上第一节欣赏课时强调两个“静”——“心静”“境静”。如何做到“心静”“境静”?我特意挑选勃拉姆斯的《摇篮曲》作为欣赏的第一课。先让学生讨论如何聆听《摇篮曲》,当我获得所要的答案——保持安静的环境、心静的状态之后,我再让学生聆听《摇篮曲》,而后发表聆听感受,学生在初次聆听中感受到“心静”“境静”带来不同凡响的意境和别具一格的享受,那么,当我强调“聆听”的条件时,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和接受了。
二、 掌握音乐知识,培养学生听赏、欣赏音乐的能力
音乐家艾涅斯库说“音乐是一种语言,它能确切地反映个人和人民的精神品质”。掌握一定音乐基本知识,就是对音乐语言基础的夯实,它对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欣赏曲目从内容、形式、创作、感情、背景、曲式、体裁、民族特征、标题、音乐语言的表现功能等是繁简不一的,故音乐基本知识越丰富,音乐欣赏能力就越强。歌剧《洪湖水,浪打浪》里的装饰音在歌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先将装饰音,如前倚音、三连音等等写在黑板上,再分别范唱、带领学生演唱,让学生分辨有无装饰音的效果,学生就能立刻感受和体验到洪湖赤卫队队员们赞美家乡、热爱生活的愉悦情绪。又如欣赏《流浪者之歌》,我引导学生分析作曲家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来塑造吉普赛人的音乐形象,以及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对小提琴的音色和技法作充分的了解,从而达到对西班牙作曲家、小提琴家萨拉蒂创作的小提琴独奏曲中的不朽之作《流浪者之歌》的完美享受。
三、 图文并茂,增进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
欣赏课不是将歌曲或乐曲聆听了几遍就了事,它是个复杂的过程。因为音乐欣赏是建立在欣赏者的知识结构和生活认识、体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感受。如果主观认识模糊不清,势必影响感受的清晰。这就要求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准确的音乐形象。现在的学生对浓郁的地方特色认识有限,但欣赏教学中,民歌民乐所占比例又较多。这就造成学生不能准确感知感悟。比如欣赏《黄河船夫曲》,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很难想象黄河壮观的气势和船夫们与惊涛骇浪拼搏的豪放气质。因此,在欣赏前,可以出示地图了解三个支脉所处的地理位置及三个地区自然风光,进而帮助学生了解民歌的旋律音调与地理环境、生活、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再通过仔细聆听、模仿、模唱,才能深刻领悟船夫们在风平浪静时,自由而舒展地抒发内心丰富情趣的歌曲。进而提升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
四、 介绍背景,增强学生接受美、追求美的能力
初中学生因年龄小,阅历浅,决定了他们对欣赏对象的层面不深,无法深层次理解分析感受作品。这就需要我们很好地安排教学设计,在欣赏过程中,穿插背景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如欣赏《二泉映月》时,应将曲作者阿炳,以故事的形式介绍给大家: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原为无锡城区雷尊殿道士,自幼受到四句头吴地小山歌……他把自己对痛苦生活的感受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产生了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通过分段聆听、分析,学生就明白《二泉映月》是阿炳生活的写照,是他情感宣泄的传世之作;就能感知到,阿炳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化作一段段扣人心弦、催人泪下、被世人喜爱并引为经典的音符,更是他创作天赋的体现。又如欣赏《卖报歌》时,聂耳用第一人称的方法,站在小孩子的角度,刻画了旧上海生活在最底层人民的贫困生活,穷人家的孩子无法上学,只能靠卖报来养活自己的小故事。对照自己,学生们除了深切同情旧社会穷苦孩子的遭遇,他们更能感受自己的幸福生活。再如欣赏《你是这样的人》,我们可以让学生介绍他们眼中的周恩来,在你一个故事我一个故事中,周恩来的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大家面前了,学生们就能深刻的感受周恩来《你是这样的人》!
五、 调动情绪,加强学生感知美感受美的能力
俄国作曲家格林卡说:“创造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不过把它编成曲子而已”。欣赏者在已有的感知材料上进行重新组合、合理加工,使其在大脑中创造出新的形象。歌剧比捷的《卡门序曲》是歌剧开始时的一首明朗而辉煌的管弦乐曲,气氛热烈欢快。为了感受作品强烈的戏剧性和西班牙风格以及西班牙斗牛场的喧闹狂热的气氛,在欣赏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旋律的变化让学生用不同的律动来表达对作品的感知,如第一主题击掌应和、第二主题划拍子、第三主题随乐模唱、第四主题用表情表示,学生不但感受到四个主题的变化,更是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中。
六、 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分析美享受美的能力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古今中外的音乐珍品浩如烟海、绚丽多彩,而音乐欣赏教学,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并学习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这就需要在欣赏当中,需增加多元的思考和多维的视角,识别各种不同风格以及不同文化传统下的音乐特色,认识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形態下的音乐异同,体会东、西方音乐文化的区别。那么,在欣赏中设置和解决各种问题,是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音乐的绝好途径。比如,欣赏法国作曲家杜卡的《小巫师》时,先让学生完整欣赏乐曲,然后提问:1. 作曲家运用了哪些乐器来刻画音乐形象?2. 作曲家是如何用音乐来“讲”故事的?分段聆听时,提问:1. 这段音乐使你联想到什么?2. 音乐突然增强力度,表示什么?3. 音乐旋律是怎样发展的?……在各种相关主题的提问中欣赏完乐曲,不但活跃了课堂学习的氛围,掌握了音乐知识,又使人仿佛看到没学会解除魔法咒语的小巫师在滔滔不绝的流水面前,手足无措的慌张神情。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教学是全面、丰富的,只有不断进行音乐赏析,才能提高直观理解力,从音乐中“品”出它的深层蕴涵,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作者简介:
张小玲,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尤溪县文公初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