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实际情境问题驱动课堂教学

2018-01-19 00:16韩东明辛大伟
考试周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问题驱动

韩东明++辛大伟

摘 要:数学学习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数学知识的建构与其产生的背景有关。数学知识是情境化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离不开其发生发展的背景和适用的范围。学生基于真实生活经历和认知在学习发展的过程中出现“障碍”,产生冲突和好奇,由此产生的动力问题促进了学习的继续。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和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都在自己的著作中认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活动就有了方向、动力。

关键词:构建实际情境;问题驱动;生活中的百分数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及现实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进而产生困惑,适时引导学生在有效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通过合作交流,激发起他们的探知欲望,从而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本文以黄爱华老师的《生活中的百分数》一课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学习中的几点感悟。

一、 密切联系生活做数学

关于联系实际生活情境曾经一位德国学者做过一个比喻,将15克盐放到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是当你将15克盐溶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在你享用佳肴时候,就早已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相对于知识教学,就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故此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够显现出活力和美感。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进而引起数学思考,才能够让学生“触景生思”,诱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引起他们更多的数学联想。

〈片段一〉

师:黄老师让每位同学课前到生活中找百分数,请找到的同学拿出来。师:好找吗?生:好找。

师:怎么会那么好找呢?生:有很多。

师:很多说明什么?生:说明百分数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师:很常见?大家同意吗?生:同意。

师:说一说你在哪里见到过。生1:它在我们衣服上就有的。生2:在电视新闻联播上有播出。生3:在书里也有。……生:在旁边的座位和老师里面有,老师的人数占座位总数的80%。……

黄老师的课堂教学导入紧密联系生活,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激发了学生对百分数探索的兴趣和好奇。黄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百分数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引领学生去生活中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特别是十分关注在课堂教学中新生成的百分数(如出席人数占座位总数的百分比)。生活中丰富鲜活的教学素材,使学生从书本中学数学走向联系生活学数学。

二、 情境体验与问题的交融

1.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曾经有数学家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就使我们的思维有了思考的方向,就有探究的动力。数学问题情境就是要让学生在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以强烈的疑惑心理状态以及想要去求知的探究欲望,推动着他们去追寻“自己的发现”。

〈片段二〉

(大屏幕出示:茅台酒的酒精度38%,酒鬼酒的酒精度52%)学生大笑。

师:大家知道我在哪里找到的吗?生:是在酒瓶的标签上。

师:没错。我在想,为什么人们总是那么喜欢用百分数呢?使用百分数到底有什么好处?除了这两个问题外,你们还想弄清楚什么问题啊?生:百分数怎么长得跟分数不一样呢?……生: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水平,这句话可以说成,什么叫百分数?或者说是问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结合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并生成诸如,人们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什么是百分数,等相关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究发现百分数相关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生成中探究数学知识。

2. 持续的思考生成问题链

美国著名教育家西尔弗对于“提出问题”作出过界定,提出问题是指对新旧问题的重新阐释,它可以发生在解决问题之前或解决问题之中,亦或解决问题之后。问题驱动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设计和课堂生成的过程中形成系列的、环环相扣的問题,把学生的思维探究引向深层,循序渐进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内容的本质体验和理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片段三〉

师:第三个问题:百分数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人们会在什么时候用百分数?生:一般在处理很复杂的事情里面用百分数。

师:什么是很复杂的事情?生:是很难弄的事情。

师:什么又叫很难弄?很难弄好像很难比。生:是很难比的。

师:也就是说用分数去比很难比较的情况下,这时我们就用百分数,是不是?……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不仅仅是学习的开始,他应该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问题,这一问题又成为新的思考的开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是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持续思考,从而促使了“问题链”的产生。在前面的三个片段中都很好地诠释了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像是将一盘散落的珠子穿起来成为精美项链的丝线。

3. 搭建情境平台解疑难

当学生面对新问题时会调动自己以前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来解决当前的疑惑,当这些不足以支撑他们走出困惑时,教师就要体现出自己的主导地位,适时为学生搭建互动性的学习平台,让学生的经历、经验和认知碰撞融合。其中片段三中对于“很难”的诠释,学生始终是在用所谓的“近义词”打擦边球,黄老师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发生的“买酒”情境让学生感到突然的灵光一闪,自认而然的就化难为易了。

三、 问题和情境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应贯穿于全部数学课程的内容中,所以各个版本的小数数学教材都在这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并采取了许多具体的措施及建议。《新课程标准》在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倡导教师应该借助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及认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endprint

〈片段四〉

(出示一组百分数,要求学生读后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然后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我最喜欢100%。

师:为什么啊?生:说明一样东西非常地多,占100%。

师:那多到什么程度?生:多到这种东西全部都是。

师:你看咱们班今天来了多少人?生:42。

师:42个人都穿校服了吗?生:都穿了。

师:现在穿校服的人数占了今天来上课人数的多少?生:100%。

师:假如把老师也算进去呢?生:不是了,99%。

师:这时就变成99%了,黄老师就是那1%了?这个就需要精确的计算了,……

围绕学习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过程设计的“情境和问题”内容应当是现实生活的、有具体意义的、富有思维认知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还要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思考、推理、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应该是理清了教学的基本脉络和思路,构造了一节课的基本框架,有助于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问题天生是与数学联系在一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唤醒学生内在的潜能与创造力,驅使学生自主地探究、思考、感知和发现。而学生身边的点滴生活体验和认知经历恰好充当了这种问题驱动价值的动力源泉。

数学情境的创设以及产生的认知冲突问题要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要有指向性,不是生搬硬套一些看似华丽、有趣的情境来哗众取宠,偏离了教学的主题。学生兴趣调动了,但却没有达到情境创设的目的,出现一些“启而不发”、“教学无效”、“效率不高”的现象,而无教学之功。

学习就是在学和问之间不断往复的一个重复交替融合过程,我们就是要在这种重复交替的过程中为学生搭建自己的学习平台,生成好问题,成就好课堂。

参考文献:

[1]黄怡.情境设计应凸显思维指向[J].小学数学教师,2016,增刊:16-19.

[2]张丹.问题引领儿童数学学习[J].小学数学教师,2016,12:11-16.

[3]张伯阳等.全国小学名师最新课堂教学实录与评点[M].杭州:西泠印刷出版社,2005:374—396.

作者简介:

韩东明,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双庙镇张王小学;

辛大伟,安徽省阜阳市,阜阳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驱动
厘定原生价值:文言文教学的关键
浅论教师课堂管理与调控能力的提升
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