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玉歌++姚如富++孟新新++范诗峰
摘 要:化学这一门课程,以实验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以氧气的制备实验为例,对中学化学实验改进进行探究,主要介绍了化学实验装置改进、化学实验药品改进,共两个方面的内容,以期为中学的化学实验教学提供有效参考,使其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与实验能力。
关键词:化学实验;实验装置;实验药品
一、 前言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包括几种不同的实验形式,如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等。其中以验证性试验为主,对教材当中提出了理论与平衡方程等进行验证,但在新课程标准之下,倡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多应用探究性实验用于教学活动,以现实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基础,探究其化学原理。无论是哪种实验形式,都需要通过科学、合理、严密的实验流程,来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由此,就显示出了中学化学实验改进的必要性。
二、 化学实验装置的改进
在实际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室制备氧气采用的是排水法。其中,氧气的制备原理为:2H2O2MnO22H2O+O2↑,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在以往的实验过程中,其实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氧气生成过程中,由于反应较为剧烈,影响分液漏斗的活塞被打开时,过氧化氢溶液无法滴下,并形成较多气泡向上溢出。②在反应一段时间之后,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下降,影响反应速度明显减慢,实验效果不再明显。③发生装置的气压平衡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也会影响反应速率。④由于缺乏干燥装置,影响采用排水法制备的氧气浓度,水蒸气会影响后期燃烧检验时的结果。
图1
对于上述实验装置方面的不足,进行了如下图所示改进。①在发生装置中,引入了一根橡皮条,帮助达到平衡气压的效果。②在锥形瓶的底部位置,增设放液口,保证反应后的废液能够及时排除,降低对后期反应过程的影响。基于这两种改进办法,能够显著提升实验速率,且能够制备大量的氧气。③在出气口处,放置干燥剂,有效去除与氧气共同排出的水蒸气,达到消除干扰、提升实验准确度的效果。④在集气瓶的底部增设进气口,由于氧气相比于空气密度更大,通过这一进气口能够在上部消耗氧气的同时,及时补充实验所需氧气,进而可以利用同一装置,一次性完成氧气性质的演示实验,以达到简化实验装置的效果。
图2
另外,在实验室制备氧气过程中,有学生在资源再利用这一环保理念的引导之下,对实验当中的装置进行了更换处理,常规实验当中需要用到的锥形瓶、长颈漏斗等玻璃仪器,用塑料制品代替,包括矿泉水瓶、塑料袋、橡皮塞等,利用这些材料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装置,实现实验过程中的固液分离,进而节约药品,使实验效果更加显著。这一装置改进方式,在课堂演示以及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中都十分适用,应用价值明显提升。
三、 化学实验药品的改进
在化学实验当中,对实验药品进行改进,能够显著提升反应速率,进而缩短实验时间,提升整体课堂效率。在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实验中,涉及的实验药品包括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其中,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在30%左右,浓度过高,不仅反应剧烈易喷发,且对皮肤具有十分强烈的腐蚀作用,用以危害操作人员的健康,因此,在实际实验过程中,要将过氧化氢溶液稀释到15%左右,但注意不能使浓度过低,会影响反应过慢。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备氧气的过程中,需要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控制反应过程,原有的一次性加入二氧化锰的方式,导致反应速率与氧气收集效果不够完善,过氧化氢溶液的消耗量也过大,对其进行改进后,可将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放到大试管底部,然后将过氧化氢溶液放入分液漏斗当中进行滴加,使反应发生。这种滴加的形式,能够有效控制反应速度与药品用量,生成的氧气更易收集,且能够有效节约药品。
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过氧化氢与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氧气、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水,但这一过程需要进行加热处理,控制难度较大;而上述过氧化氢制备氧气,优化之前的反应速度较慢,利用高锰酸钾的反应特点,加之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作用下可生成H2O和氧气这一原理,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创新形成高锰酸钾与过氧化氢混合制备氧气的方法。通过这一实验创新,能够避免实验过程的加热操作,采用分液漏斗将过氧化氢滴入到高锰酸钾溶液当中,便于控制反应的进行或停止,還能极大地加快氧气的产生速度。这种安全、便捷、快速、有效的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显著降低了实验操作难度,十分适合中学教学。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氧气为例,探究中学化学实验改进,有利于提升化学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通过相关分析,对于化学实验装置与药品的改进,属于常规的改进范畴,在教师演示实验或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能够直接实现改进过程,进而通过实践观察,提升实验体验感受,便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记忆实验原理与相关性质等。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之下,中学化学实验改进要切合教学实际需求,综合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大明,关宁.基于绿色化学理念的中学化学实验改进策略[J].广西教育,2017,(22):34-35.
[2]雷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思考[J].考试周刊,2017,(25):50-51.
作者简介:
扈玉歌,姚如富,孟新新,范诗峰,安徽省合肥市,安徽省合肥市师范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