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婧
【摘 要】一直以来,幼儿园小班戏剧游戏一般只是被当视为帮助幼儿复述与记忆故事的一种方式,其教学功能被控制在故事教学的局限下。同时实践证实,小班戏剧游戏的教学作用能够超越故事教学的局限性,因此渗透至幼儿园课程的相关领域,进而推动幼儿各方面的学习及发展。
【关键词】小班;戏剧游戏;组织;指导
所谓创戏剧游戏即为幼儿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戏剧的艺术形式去表达自己,并非侧重于“表演”,而是更倾向于“表达”的活动。虽然隶屬艺术性活动,但并非才艺教学,而是通过角色扮演过程的启发式教学。主要深化戏剧的形式,进而激发幼儿的潜能,完善幼儿的自我表达,拓展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在团体演出中提高整体的归属感,享受艺术活动带来的乐趣。
一、组织戏剧游戏的有效方法
1.观察
在组织戏剧游戏的教学方法上,要根据内心兴趣和时令的变化择取单元教学方法,让幼儿获得完整的生活经验。追溯人类智慧的发展,犹如树之分枝,先从整棵树开始,后来再分枝。年代愈久,分得愈细。如幼儿对于汽车是先认识汽车的整体外型,在此基础上熟悉内部,再由内部的认识,对汽车产生明确的概念。老师需要侧重于下述几方面:①在活动中细致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与相关需求,在此基础上,第一时间构建并引导幼儿进行相应的学习;②在戏剧游戏过程,予以班整体观察,观察幼儿的言行,动作,在此基础上评定幼儿有无处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同时还要观察其消极状态,以此评定空间材料是否匹配于幼儿活动需求。③戏剧游戏过程中对个别幼儿予以观察,注意小组幼儿及个别幼儿的特定需求,同时适度的予以帮助。
2.提供材料
幼儿戏剧游戏过程,老师提供材料的目的是辅助幼儿的活动,并非只是将材料作为“道具”。所以,在怎样的环境下给出什么类型的材料,要依附于幼儿活动需要,针对实际情况而为。在小班幼儿还未对材料有需求的状态下,老师无需提供自己认为必要的材料。
(1)引导幼儿自主制作戏剧游戏所需道具。在小班幼儿的观念中,老师所准备的道具并没有他们自己制作的道具富有吸引力,制作道具,幼儿会很快乐,同时是蕴含大量学习机会的一种活动,老师切勿为追求“表演结果”而忽略这个具有一定教育价值的程序。
(2)废旧材料的利用。笔、纸、木板以及盒子等原始材料,能够为幼儿的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以“夏令的卫生”为单元,要让幼儿了解卫生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同时告知幼儿该如何讲卫生,这便是“主学习”;幼儿在戏剧游戏过程中要学会通过纸与利用废物做水果及食物,布置整洁的娃娃家,幼儿可以获得和主学习相关的知识及技能,此为“副学习”;让幼儿树立卫生观念、卫生态度,并养成幼儿爱好清洁、整齐、勤俭的良好习惯,均属“附学习”。
3.组织讨论,适时引导
游戏中与幼儿做计划,引导幼儿利用教室里现有的东西尝试布景,如:“如果我们想要扮演这个故事,我们需要哪些角色和材料?”,“如果你是这个角色,你会说什么?你会怎么办?”引导幼儿创造性地动作、表情等表现出来。鼓励幼儿进行大胆创编。及时发现幼儿新奇的想法,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幼儿在戏剧游戏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幼儿游戏的实际情况,给与适时的引导性提问。如:你喜欢里面的哪个角色?你认为这个角色还可以怎样去表现?怎么去说?结构性问题能够引导幼儿去分析自己的活动,创造性的去想象角色的对话、语言、表情等,此类引导性提问为小班幼儿提出一系列的挑战,推动游戏持续向前发展。
老师要为幼儿的讨论构建平等的氛围。老师切勿通过“裁判”的角色去定论小班幼儿表现,同时也不要扮演答案的提供者,去告知小班幼儿需要怎样去做。老师要持续深化幼儿的思维,让幼儿自己找到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出处理问题的举措。在发现幼儿在戏剧游戏中没有足够的知识时,老师要利用提问,让幼儿产生相关“问题”的意识,让其带着问题在戏剧游戏活动外去找到有用的资源。
而小班幼儿戏剧游戏的年龄特性即为:
(1)能够意识到分配角色,不过角色更换的意识较弱。
(2)对游戏缺乏目的性,要通过老师的提示才可以遵循戏剧游戏主题。
(3)对游戏缺乏计划性,游戏的开展需要大量的时间。
(4)以常规表现为基础,以动作为核心表现方式。
在戏剧游戏初期,老师需辅助小班幼儿完成配组,同时细致的阐释角色更换原则。老师切勿太过影响幼儿的戏剧游戏,不要急于示范,要在小班幼儿分析协商过后,提醒幼儿遵循游戏主题。在戏剧游戏展开时,老师要深化幼儿角色的表现概念,在此过程中参与至小班幼儿的戏剧游戏,为幼儿予以合理的示范。
参考文献:
[1]张金梅.幼儿园戏剧教育的内容、途径和实施策略[J].幼儿教育,2015(1):18-20.
[2]金叶翠.浅谈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尝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
[3]张秀汝,朱丽银.自制玩教具及其教育价值的实践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09.
[4]夏晓燕.在吉林省Y县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同理心的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