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如何在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8-01-19 19:41杨淑敏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学生

杨淑敏

【摘 要】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受心理因素的作用,他们的情绪会躁动不安,需要同学、老师、家长的理解、赏识与沟通。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在这个时期特别需要成人做他们的朋友,给他们心理上与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班主任——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及时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利用班主任工作优势,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同时注意发现学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及时进行疏导。

一、科学地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班集体的建设中,学生出现问题,往往是因为学生的心理暂时不平衡所致,并不一定是思想品德问题。如果我们都以思想品德有问题来评定学生,教育工作不仅没有实效,还会引起学生的心理反抗,有时会造成学生终生的心理创伤。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班主任不要急于给问题定性质,要细心了解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透过表面现象分析其心理动机,然后施以心理疏导和教育。”例如,一个学生趁放学教室无人时,弄乱班里的桌椅,把同学的书仍了一地,还把垃圾丢满教室,作为班主任的我没有简单地指责他“破坏班集体”,而是通过和他交谈中发现,他是因为没有朋友,内心感到孤独而引起了心理失衡,企图通过这次“破坏”行动,引起同学们对他的注意。

二、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创设班级良好的心理环境

1.师生心心交融,共创和谐空间

对于小学生正处在一个多动,对事物充满好奇的年龄阶段,为了保护孩子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努力挖掘班级中的情感交流机会,放下教师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亲近学生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我,和学生聊天帮助他们发挥其内在的潜能,给学生创设自我发展空间,给他们自由表现的机会。例如,我把一些班级管理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班级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在学生的自我管理中班风和学生的关系,都有了较大改善,使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组织合作的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有益于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得以生动活泼的发展。

2.与人友好交往,建立高尚情操

交往是人的重要社会生活内容。随着独生子女学生的不断增多,学生的交往问题将是以极其严重而又紧迫的问题。为我至上,唯我独尊,使现代儿童的通病,不善交往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困扰。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同伴交往,指导、培养、锻炼他们的交往技能,帮助他们掌握各种交往策略,学会和同伴和睦相处,真诚合作,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交往能力。充分利用班会、队会等,使学生在合作交往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发挥主体能动性,例如;在开展题为:《我为班级添光彩》的班会活动中,让每一位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围绕如何为班级添光彩展开大讨论,从而培养他们的整体意识和观念,学会在班集体中与人相处,使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下,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在开展《争做文明小使者》的活动中,提高学生文明礼貌的认识标准,在互相督促,互相提携中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文明意识。在《比一比,我最棒》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信心,鼓励每一个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并向学生传播竞争的思想,使学生具有竞争的观念,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三、做好学科渗透工作,建立恰当的教育契机

在教学中我还抓住学科特征,将心理渗透与课程资源有机结合,通过恰当的切入点调适学生的心理和行为。

1.挖掘文本内涵,渗透心理健康

不管是语文、数学、品德、科学的文本中,都蕴含着一些深刻的内涵,这个内涵也正是心理健康的渗透点。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所教学科内容的契机,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所担任的是语文教学工作,其中语文课中蕴含着很多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因素。小学课文中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科学家;有民族英雄、钢铁战士、勤勤恳恳的农民,有纯朴善良、互谦互让的童话人物形象,这都是一条极其精美、丰富的人物形象,我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如我在教学《滴水穿石》一文时,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充分认识到做什么事,只要有恒心,不断的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道理。为了更好地矫治和预防学生攀比心理,学会与人合作,在《美丽的公鸡》一课,设计“看一看”“选一选”“小组讨论”等情境扮演角色,谈感受,让学生自省自悟。最后学生总结出:“美不能光看外表,还要看心灵。”

2.利用评价语言,渗透心理健康

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思想感情的发展,更关系到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用饱含情感的话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滋养学生心灵成长;倾注真情感,体现评价的人文性,使学生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准确积极的评价语言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养成健全人格;通过言传身教,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帮助学生学习人际交往技巧,学会与人合作。

我在教学中努力抓住评价契机,努力创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用富于童趣的语言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快乐,满足。时刻注意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抓住教育契机,给予恰当的激励评价,不同方式的赞许,鼓励他们进取。有时还巧妙地设置难题、制造挫折等,使学生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既不是望而生畏、也不是轻而易举,而是需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以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尤其家长会中与家长的交流,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条件

学生心理负担加重,不仅有着学校方面的原因,家庭方面也有着重要影响。有的家庭父母关系紧张,孩子因缺少关爱而变得自卑、情绪低迷,易冲动;有的家庭父母工作忙,对孩子无暇顾及,放任自流,导致孩子不求上进,自暴自弃;还有的家庭过分溺爱孩子,养成了孩子自私、任性、我行我素的心理……这些家庭因素的影响,都可能导致孩子在性格上孤僻、胆小、忧郁、人际关系不良、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与人合作等。这些都危害着孩子的心理健康。针对这些问题,作为班主任,就要主动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协同工作,共同研究和解决孩子们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只有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真正与家长真诚、和谐地沟通,才能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减少教育的盲目性,提高教育效果。

总之,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增加。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在乎我的学生是否健康,我在乎他们有没有道德修养,我在乎他们有没有责任感,我在乎他们懂不懂得尊重他人,会不会欣赏他人,会不会与人相处;我更在乎他们是不是快乐……我爱我的学生,我希望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时刻注意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来开展工作,关注每一个孩子,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快乐。我们老师是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百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

[2]朱小曼.中小学德育专题.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柏凤岐.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实践与研究.甘肃.甘肃教育出版社,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学生
我的班主任①
赶不走的学生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学生写话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聪明的学生等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