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充分依据学生情况展开,要有效的做好问题情境的创设运用,依据实际情况做好课程内容与形式的安排,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完善问题的总结,让学生从具体题目中跳脱出来总结规律,掌握知识精髓,从而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一、初中数学教学常见问题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由于初中数学知识在理论上逐步繁杂化,解题难度逐步提升,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更大的考验,学生畏难情绪也不断高涨。学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去熟悉知识点与练习题,学习投入的精力提升,学习压力提高。由于学习压力大,学习难度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降低,缺乏学习的积极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并没有掌握学习规律,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缺乏对数学知识规律性的掌握,对于数学问题与解题的辨别能力较差,加之数学知识基础不牢固,在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在初中学习中,如果部分知识点没有牢固掌握,很可能影响整个知识框架的掌握效果。教师由于更多的注重教学进度,学生众多,因此,无法有效的考虑到个别学生的需求,无法关照到学生个体,更多的需要在单位时间内灌输完原有的教学任务,缺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整个知识体系没有有效构建,知识点的活学活用没有得到有效搭建,进而导致学生知识水平弱,主动学习意识差。更多的学生只是应对学习任务,不会依据自身情况做额外的知识训练与积累。
(二)教学缺乏因材施教管理
在教学上,教师缺乏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是教师教学压力较大,没有充分的精力做细致化的管理,其次,学生人数众多,实现逐个的教学管理存在一定困难。总体来说,教师只能凭借大方向的感觉做教学安排,无法有效的满足每个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如果要得到个体化的指导,需要有自主学习意识,主动寻求帮助与解答。甚至更多的学生会寻求校外培训机构。但是教师在教学上往往缺乏对教学技巧、方法的关注,在教学中只是一笔带过,没有深入的分析到不同数学思维运用的多样化的情境,学生无法对同一个数学思维运用的灵活性有更强的掌握。学生遇到新的问题仍旧不懂得如何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解题能力没有得到深入的贯彻,只是形成浮于表面的练习题解说了解,举一反三能力较差。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还需要落实到实践层面,要通过数学问题来训练思维,以问题为载体来为数学思维提供对应的情境。通过问题来让教师展现教学指导,优化学生的思维水平,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数学思维的数量程度。问题情境创建可以借助教学材料,也可以通过教师收集课外素材来组间。在当下的初中学校中,甚至教師已经脱离教材内容,设计属于本校独有的教学资源。每一节课程设定对应的教学主题内容,依据各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设置例题以及题目解析说明。对于教材内容,一方面认为内容相对粗浅,不能满足教学拔高的需求,另一方面认为教材内容不能满足学生实际个性需求,自编材料更符合教学所需。教师自身更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掌握学生数学思维薄弱点与优势,而后做针对性的教学专题设计,提升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合宜性。
(二)注重问题总结
在数学例题、训练题的教学中,需要积极的开展数学问题的总结。在题目操作中,一方面要展现解题步骤,另一方面要将其中所使用的解题技巧、数学思维做有效总结,这样可以让学生对题目本身做透彻性的了解。这种操作实质是将数学题目做充分的利用,将其价值全面的挖掘。在数学解题中,多使用举一反三,通过不同角度来解题,实质是通过不同的思维模式来解题。每个解题角度思维都需要进行对应的阐述。甚至让学生自行解题,自行总结数学思维与解题思路,将所得成果进行公示。学生群体之间的中介有时会更适合学生自身的思维逻辑,学生理解能力更强。可以让学生做好日常的习题总结,甚至可以让学生运用错题本,将错题解题思路,易错点、数学思维等做全面总结,这样可以让学生做好自我反省,让数学思维能够纯熟的运用到学生日常学习中,进而更加灵活熟练的运用到应试环节中。避免将习题囫囵吞枣的学习,那样只是浅表的知晓了单个题目的解题方法,但是却无法让学生掌握解题规律与精髓,学生遇到相同的情况又会出现解题困难。一般数学思维运用较多的是数形结合思维、逆向推导、举一反三、类比等多种方式,要帮助学生建立更为全面的知识体系,让知识间的解题思维与方法能互相贯通,提升学生整体的思维水平。
三、结束语
初中数学教学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上有更高的要求,面对的题型更为复杂,知识点更多,需要学生掌握解题精髓,而不能仅仅的停留在个别题目上,要把控解题规律与数学思维,提升解题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德高.浅谈初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5,(32):81.
作者简介:
李妍(1977.2~ ),女,汉,籍贯:宁夏固原,学历:本科职称: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