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消费者吗?
——对“学生消费者”的重新解析

2018-01-19 07:24邵宏润
山东高等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消费者服务教育

邵宏润

(大连理工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02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体制也在进行着改革。成本分担机制的推行使得学生角色悄然发生改变: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受教育者到交付学费获取教育资源者。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40%,2020年毛入学率预计将达到50%。依据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我国正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向普及化过渡的时期,大学生的选择空间将更为宽广,高等教育也将逐渐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面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和社会、雇主、学生需求的多元化,高校不得不重新思考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以及如何向家长、社会、雇主更好地营销自己,提升竞争力。有学者提出学生具有消费者角色,并认为即使是接受免费教育,学生消费者身份也一直存在,只不过由政府买单而已。[1]51也有学者认为,“尽管当前学生可能感到被消费者机制赋予了更多权力,但是从长远来看,他们可能反而无法获得‘强大知识’,因而成为被动功利化的学习者,不愿扩展他们的知识视野。”[2]可见,学生消费者角色颇受争议。 本文旨在针对学生消费者角色,从教育营销的视角,分析学生消费者角色产生的背景、内涵以及面临的困境。

一、学生消费者角色的产生背景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向普及化过渡是学生消费者角色获得的现实基础

按照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学说,在毛入学率达到15%时,表明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15%,我国正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2015年毛入学率为40%,进入后大众化阶段。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共有2003所,其中民办131所;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共有2553所,其中民办447所。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高等教育规模在逐渐扩大,并且民办教育发展迅速。

马丁特罗在《从精英化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一文中就曾指出,大众化不仅仅是一个数量概念,它意味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高等教育的理念、高等教育功能、课程和教学形式、学生生涯、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等都将发生重大的转变。[3]事实上,随着海外高等教育市场的不断扩展,学生、家长在选择高校、专业时也越来越理性,高校对于优秀生源的竞争日益激烈。高等教育由“卖方市场”正逐步向“买方市场”转变。面对“市场性质”的变化,满足社会需求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高等院校的根本出路。为了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高校需要关心和重视包括学生、家长、雇主、用人单位等方面的社会需求。学生作为接受教育,并参与教育过程的主体,在实现教育目的的同时,达到学生满意是首要任务。因此,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学生消费者角色获得形成的有机土壤。

(二)市场机制引入高等教育是学生消费者形成的直接驱动

在高等教育中引入市场机制,从本质上讲是将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等引入到高等教育领域中,使高等教育中出现了一些类似市场的特征。国内学者把1985年颁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及相关政策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引入市场机制的开端。高校改革的原始动力来源于高校的财政危机,各高校开始招收自费走读生。可见,在高校面临国家经费投入不足,而人才需求有增无减的矛盾时,主动寻找给予资源的群体,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中央政府资金的依赖。正如有的学者认为市场化给了学生成为高等教育的消费者或者支付者的机会,以前政府承担了大部分高等教育的费用,学生需要支付的学费很少或者完全免费,而学费逐渐成为高校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在高等教育引入市场机制条件下,高校与学生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学生向高校交付学费,购买高校的教育服务产品,高校与学生不再是以前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单向关系,而出现了服务生产者、提供者与消费者的新型关系。1999年高校大幅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生均经费投入出现了连续多年的下降,2005年的生均支出水平比2000年下降了14.3%。政府对高校财政投入的减少以及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变化,高校财政收入依赖消费者——学生现象加剧。高校不得不运用市场营销的手段,更好地宣传自己,以获得更多的潜在生源。学生成为高等教育的购买者,拥有部分财政分配权力,因此有更广阔的空间去选择本人喜欢的学校和专业。高校也不得不调整策略,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多样化的需要。

劳凯声教授曾经指出:“在不久的将来, 学习者或其家长自己来规划真正适合和有利于自己个性发展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形式, 精心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消费类别、水平和品位, 从而获得自己真正需要而且有效的教育服务, 这可能是每个学习者和每个家庭在进行教育投资时都会反复考虑的事情。这就需要明确地树立一种新的教育服务与消费的理念。而作为教育的提供者, 则应想方设法提高教育的服务质量和品位, 满足消费者的需要。”[4]可见,高等教育引入市场机制后,不但促进了高校的竞争力、拥有了更大自主权及广泛适应性,而且从根本上讲是提高了高校的运作效率,更好的完成为社会服务的使命。因此,高等教育市场化给学生消费者角色提供了生存条件,是学生消费者形成的直接动因。

(三)高等教育列为第三产业是学生消费者形成的间接驱动

我国1992年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将教育列为“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经过20多年的理论探讨与实践,高等教育是第三产业成为共识。高等教育作为第三产业属于采取半市场分配方式进行经营,即高校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资助,部分来源于学生的学费,实质是学生只承担了部分成本,低价消费了高校提供的教育服务。同时,高等教育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非营利性组织,是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与自身的特点,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的公立组织。但无论如何,作为服务产业必然有其生产者、产品、消费者。大多数学者认为高等教育的产品是教育服务,即以教育服务为主线,辅之以其他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高校成为生产者或者是服务提供者,学生作为消费者通过交付学费的方式购买了教育服务产品,并参与这些产品的生产,以满足自身需求。国内学者李江帆首次根据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认为教育服务是一种生活消费品,并提出“教育部门的产品是教育服务消费品,是教育工作者提供的由于培养、提高和改善人的智力素质的非实物劳动成果。它包括教师的备课、讲课、辅导、批改作业等一系列‘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服务。教师给学生讲了一节课,就是生产了一节课的教育服务消费品。学生接受了一年的教育,就是消费了一年的教育服务消费品。”[5]由此可见,高等教育作为第三产业为学生成为消费者提供了合理空间。

二、学生消费者的内涵拓展与优势

(一)学生消费者的内涵拓展

学生消费者是指将学生看成是消费者或学生获得了消费者角色。英美欧等西方国家关于“学生消费者”的专业表述多为“student as consumer”,直译为“学生作为消费者”之意。 “学生消费者”最早萌芽于二战后美国,70年代得以形成。此时美国面临着经济衰退、入学适龄人口急速下降、政府投资减少、经费筹措难度增加等因素,美国高等教育由此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各国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学费上涨,学生及家长对教育投资结果日益关注,高校间竞争趋于激烈。各国高校不得不重新审视学生的角色问题,其中把学生视为消费者成为高校应对变化的策略之一。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也正在发生着类似变化。国内不少学者从对学生消费者角色进行过论述,认为学生消费者源于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实行。一种观点认为学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者,是在高等教育市场化下产生的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关系,大学的教授须向学生提供令他们满意的教学服务;学生已经不是传统的知识学习者或接受者,而是知识的购买者,是高等教育的“消费者”。[6]另一种观点则从市场角度分析了学生与学校的关系,认为“学生消费者就是把学生看作市场中的消费者,把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作为卖方和买方为前提,以学校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基础,是一种注重和保障学生权益的‘市场管理哲学’。”[7]173陶美重则从消费者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学生消费者的原因,并提出学生是特殊的消费者的观点。[8]从已有研究来看,我国对学生消费者角色的论述并不充分,对学生消费者的内涵表述不明确,只认为是学校与学生的一种关系,是在教育市场中原有主体间的新型关系。

从高等教育营销的视角来看,学生消费者的内涵更为丰富。高等教育营销最初是在民办高等教育中得到应用,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消费日趋成熟和理性,社会、雇主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教育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等教育营销成为高校发展的策略之一。学生和家长成为高校营销的首要对象,学生作为接受和参与教育服务过程的主体之一,在接受教育服务后,学生个人的能力素质得到提升,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时个人也将获得经济收益。如高校在招生中所作的宣传活动,实质就是向学生及家长的一次营销活动。在教育营销活动过程中,学生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主要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把学生比作消费者,是一个隐喻,突出高校与学生在新的时期的一种新型关系;二是学生只缴纳了部分学费,只是分担了部分的教育成本,没有构成市场中价格与商品的等价关系,因而学生并不是市场中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者,是具有消费特征的受教育者。三是学生消费教育服务产品是一个动态过程,即高校在提供教育服务产品消费品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知情权、选择权、评价权等,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具有消费者角色语境下,高校是教育服务的生产者和传递者,他们需要操作管理,监控效率,生产高质量的服务,满足学生的期望;学生是购买教育服务产品的消费者,他们应该有机会和渠道表达关于学习和生活中的需要及困难,如教学质量、教室环境、硬件设施质量等。

综上所述,学生消费者实际是把学生比作消费者,是在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过渡时期,学生获得的一种新的角色。我们可以从基本原理、目的、高校角色、教师及行政人员的角色、学生角色几方面阐述它的内涵(表1)。

表1 学生消费者内涵明晰表

(二)学生消费者角色的优势分析

1.承认学生消费者角色有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后大众化阶段的到来,高等教育面临诸多新问题,如大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大学生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主体性不强。学生消费者角色的定位,能够使高校更好地处理教育与服务的关系,提高教师及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意识。“大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使命,而服务式的大学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方式,为此要建立一种旨在发挥大学生主体性的服务体系。”[9]

2.为我国高校的发展与管理提供新思路

把学生作为消费者来看,要求学校、教师、管理人员转变观念,建立学生消费者理念,开辟学生与学校交流的渠道,多倾听学生的声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消费者理念的渗透,能够调动原本被动接受教育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事务管理上,改变传统的重管理轻服务的观念,实现“以服务与指导代替控制与管理的转变”。[10]学生消费者角色的确立,有助于树立为学生服务理念,以学生为本,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3.学生作为消费者拥有了消费者应有的权力

学生成为高等教育消费的主体,高校满足主体的需求,此需求应是正当的、合理的、符合社会需求和大学理念的。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探寻学生作为消费者应有的权力,赵雄辉在分析了教育服务消费与一般商品消费的差别的基础上,全面论述了高等教育消费者的特征,提出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消费者具有知情权、选择权、参与管理权、消费条件权、损害求偿权、公平消费权、维护尊严权、消费知识获取权、维权结社权等九项权力。[11]80-81在学生获得更多权力的同时,也要求高校提高教师及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物质条件;此外,还要提高学生的权利意识和维权能力,保障学生消费者权利的实现。

三、学生消费者角色的困境

学生消费者角色是一把“双刃剑”,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

(一)学生消费者破坏学生学习的责任感

学生获得消费者角色后,容易把消费主义扩大化,将学习的责任推到教师的身上。在课程选择方面,学生会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避难就易,对学校和课程进行选择。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功利、短视性质的学习使得学生丧失了原本可能获得更多知识的机会。此外,过分强调学生消费者的角色,会导致高等教育的消费主义,判断教育是否成功完全看教育服务产品是否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而不考虑为社会服务的价值。正如有学者指出“在教育决策方面,将社会个体接受教育的过程看作消费商品的过程;在教育所涉及的人与人的关系中,遵循市场交换的原则;在价值判断方面,单纯以教育的经济价值作为评价教育的依据。”[12]研究证实,当学生认同消费者身份时,学生潜意识地认为学习与自己无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显得被动,直到最后认为学习自己完全没有责任。[13]把教育完全看成市场中的商品交易,导致学生教育消费意识出现偏离,而这完全是与教育的初衷相悖的。

(二)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商品化

伴随着市场化在全球的影响不断地扩大,市场机制被不同程度地引入各国高等教育中,各个国家结合本国的高等教育体制,适度增加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选择权和控制权,如发布学生满意度调查报告、完善学生申诉机制、提供学生反馈信息平台等。学生由传统的受教育对象转变为教师的服务对象,教师成为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以满足其需求。学生消费者角色的确定,容易使教学关系商品化。英国政府最近出台文件,要求英国高校要与学生签订合约,合约中要指明学生和教师的期望,并要写明学生期望所接受的教育水平和学生自身应尽的义务与责任,如按时上课、按期提交作业等。有人认为合约的使用将教师的利益与学生的利益对立化,破坏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美好感情。一项对英国60名高职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的调查显示,合约效果并没有事先预想的好,很多学生选择了他们认为最为简单的课程进行学习,使得他们在学经历变得没有深度与宽度,并且部分学生产生了对高深知识学习的抵制心理。[14]195-208师生关系商品化使得教师对学生的控制权变小,很难对学生做出严格的要求,学生的消费者角色侵蚀了师生之间的信任。当教师与学生建立了卖方与买方关系时,教师不得不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期望来设计课程,而不是关注学生究竟从课程中学会了多少知识和技能。如果学生参与的课程仅限于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那么高等教育的意义便不复存在,从长远来看,是不利于学生后续发展的。

(三)教育质量、学术标准及声誉的降低

从服务消费活动的属性来看,消费者一般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消费内容。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消费者,在选择上存在着双重误区。大学生尚未踏入社会,他们中的大多数对于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职业倾向缺乏明确的认识,分数成为评价自身的主要依据。换言之,大多数的学生没有明确的教育消费需求。而迫于就业压力,有学生会选择实用课程;还有学生为了能取得好成绩,选择难度较低的课程进行学习,而那些难度较大、知识水平较高的课程日渐式微。英国学者拉亚妮·奈杜、乔安娜·威廉斯曾提到,“为了满足大规模学生的需求,增加收入和解决短期经济压力而进行的课程设置可能会破坏高等教育的社会文化维度。‘学科市场化’带来的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式微以及狭隘的对于经济竞争的关注,将会使许多领域复杂、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丧失,而这些知识和技能证实维持民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不可少的[15]。”同时,把学生定位为高等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在评价高等教育质量时,不再看重学术资本或科学资本的积累,而是对高等教育服务质量进行评价。这种学术资本的贬值,会影响学术界固有的逻辑,使得教师不得不在知识的传授、研究上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满意,从而降低学术标准。第二个误区是学生在进行高等教育消费时,学生对消费对象了解不够。例如英国发布“学生合约、学生反馈和毕业生出路、高校排行榜”等信息,使学生上大学之前就能了解接受怎样的教育,这些信息的发布多是以市场为驱动,希望能迎合学生需求,为高校带来更多的学生和可观的收入。从为学生提供的信息来看,大多数与就业相关,使得学生会抱着实用的态度进行学习,而不是整体提升自身的素养。[16]同时学生对高深理论知识的学习动力不强,阻碍了教师与学生对高深知识探究的热情,降低了学术标准以及大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声誉。

四、结论

随着高等教育营销成为高校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学生消费者角色得到认可。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消费者具有有限性,主要表现在学生对自身消费需求缺乏长远的考虑、对消费对象无法做到全面了解、学生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导致消费意识不强等等。高校在教育管理时,需对学生的多重角色予以关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在课程建设中与学生合作,了解学生的需求;树立尊重学生多重身份的理念,转变工作思路,采用灵活管理的方式。

[1]陶美重.高等教育消费研究:基于学生消费者的视角[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15]拉亚妮·奈杜,乔安娜·威廉斯,许心.学生合约与学生消费者:学习的市场化与高等教育公共产品性质的侵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4,(1).

[3] Trow M. Problem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Elite to Mass Higher Education[J]. Educational Problems, 1973,57.

[4]劳凯声.WTO 与中国教育[J].人民教育, 2001,(6).

[5]李江帆.教育服务消费品生产问题的探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4).

[6]王向华,张倩.我国高等教育中“学生消费者”身份的确立及其意蕴[J].教育科学.2011,(3).

[7]陈学飞.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

[8]陶美重. “学生消费者”辨析[J].教育与经济.2013,(5).

[9]胡文会.教育与服务——大学生的主体性研究[D].中国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4.

[10]蒋文媛. 基于“学生消费者”视角探析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创新途径[J].高教学刊,2016,(3).

[11]赵雄辉.基于教育服务消费的大学生权利研究[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

[12]封喜桃.我国高等教育消费主义分析[J].江苏高教,2006,(4).

[13]Shumar W. College For Sale: A Critique of the Commodifi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J]. Higher Education, 1997, 35(4):475-476.

[14]Nixon E. Scullion R. Molesworth M. How Choice in Higher Education Can Create Conservative Learners[M]. The Market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Student as Consumer, Chapter 16. Routledge, 2011.

[16]Cuthbert AS. Joanna Williams: Consuming Higher Education: Why Learning Can’t Be Bought[J]. Higher Education, 2015, 69(1),1-3.

猜你喜欢
消费者服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系无理取闹?NO! 请为消费者擦干眼泪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日化品牌怎样才能吸引年轻消费者?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