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中国劳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8-01-19 04:53
关键词:失业劳动力供给

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作为人口大国,中国劳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一方面,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特别是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形成的新业态亟需高端人才;另一方面,它们的发展又不断淘汰旧业态及从业者,造成低端人才供过于求。面对这种现状,一些学者(北京大学陈永伟等)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从历史发展来看,每一次技术革命形成的新业态都容纳了许多就业人口,当前这些高新技术的发展并不可怕;但另一些学者(朱民等)认为高技术的发展会给就业带来巨大冲击。*《富士康的狂飙之路》,网易新闻,2016年6月5日,http:∥news.163.com/,2017年7月10日。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当今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科技的发展,对推动中国供给侧改革特别是劳动力供给侧改革意义重大。

一、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对劳动力供给侧结构性的影响

自从人工智能机器人通过围棋赛完胜人类世界围棋冠军引起全球哗然之后,人们对人工智能更为关注。人工智能机器人不同于一般机器人,它是具有很强的人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结合的产物。围绕人工智能,理论与实践界的研究均有很大进展。如阿里、富士康公司在情感机器人研发方面加大了投资;谷歌公司与暴雪公司合作,让人工智能机器人玩游戏;谷歌公司已开发了可替代人类作复杂工作的人工智能系统;日本等国已开发了强大功能的类人机器人等等。一些学者认为,“人工智能有情感,但不会主导地球”;但更多的人认为,“人工智能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会带来更多的困惑与挑战”。*《你会爱上机器人吗?》人民网,2017年7月11日,http:∥www.people.com.cn/,2107年7月30日。由此引发了理论界的争论及反思。例如,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伤了人,由谁担当?无人车撞伤了人,该由何主体负责?人与人工智能出现类夫妻、父女感情,将如何适用伦理规范等等。尽管上世纪50年代美国人阿西莫夫就提出了所谓“机器人三大定律”,即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能见人受伤害无动于衷;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但现实情况表明,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关注乃至恐惧早已超出了法律、伦理的范畴,直接间接地影响到了人类经济社会,特别是从多个方面侵蚀到人类的从业领域。

第一,司法方面。最高人民检察院2017年9月26日召开了“全国检查机关智慧检务工作会议”,提出了“人工智能+司法为民”模式,以拓展司法为民的新形式,极大地减少了人的检务工作。上海市通过运用人工智能,已将单一的“12309”举报电话发展为9大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从而节省了大量人力。贵州省已建成贵州检察12309网上网下一体化服务平台,整合了包括微博、微信、互联网站在内的7种服务途径,极大地节约了人工服务时间。浙江省通过人工智能的运用及监控,破获了全国首例利用人工智能犯罪的案例,这是以前人工难以做到的。

第二,电子科技领域。2017年9月26日,“全国三维显示技术与产业发展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会上,全球首个人工智能3D自动制作平台“峥嵘的人工智能立体设计师”上线,它实现了全球唯一的实时3D转换,开启了人工智能影视制作的首次变革。而在3D转制的时效方面,这个平台的效率是人类立体设计师的1250倍。此外,百度、科大讯飞、海康威视等公司,已在自动驾驶、人脸识别、语言识别、智能安防等人工智能领域迈出了新步,这些成就大大节省了人力。

第三,制造业领域。中国广东省致力于立足制造业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该省通过在佛山市召开的“全球机器人展示大会”,形成了良好的平台,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大发展。深晶科技公司将人工智能与各个行业的需求有机结合,推出了人工智能系列产品,迈出了人工智能泛在化的关键一步。

第四,社会生活领域。目前深晶科技公司已推出“人工智能+煤矿”“人工智能+公交”“人工智能+停车场”等产品,形成了警情流转闭环、自动预警、自动停车识别及智慧服务等人工智能服务。而在四川成都,西南首家人工智能超市在菁蓉镇落户,这是继2016年底亚马逊首个全球无人超市、阿里巴巴无人超市的升级版,是无人值守的全智能线下体验店。而ofo小黄车不仅推出了最新款智能单车ofo小黄蜂,还推出了行业首款NFC智能锁,NB-LOT物联网智能锁等。浙江卫健科技公司还基于慢性疾病管理推出了“人工智能+健康减脂技术”的智能健康服务平台——“变啦”,实施数字健康管理模式,给健康市场注入新活力。

第五,教育服务领域。成都市推行了公办及民办学校的“人工智能+教育”的有益尝试,引发了教育行业的深刻变化。他们通过教育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的探索,推动学生更好的个性化学习体验。在上海互联网学习平台的沪江公司、自贸区基金公司和皖新传媒公司旗下的基金公司深度合作,将人工智能与在线教育相结合,已推出uni智能学习系统和“Hitalk天天练口语”“沪江问答”等智能教育产品。Hitalk结合了“人工智能+人的智能”,能基于丰富的数据采集和智能化自适应学习匹配,还原真实的口语运用场景。实时互动在线教育平台CCtalk已有了万余名教师及数千家提供商入驻。

第六,金融投资领域。自2017年3月人工智能有关内容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人工智能受到投资市场极大关注。不少人正在寻求“人工智能+金融”项目的投资机会。“因为金融行业具有数据完备、对结果反馈足够迅速、付费意愿强烈、民众心理接受门槛低等特点,所以人工智能的应用将会更快”。*《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2017年9月26日,http:∥news.sina.com.cn/c/2017-09-26/docifymenmt6952723.shtml,2017年10月20日。从中国A股34家人工智能概念公司的情况来看,主攻视觉识别的海康威视(002415.SZ)在2017年中报中净利润实现32.76亿元,是排名第二的东华软件(002065.SZ)的5倍多。所以有学者认为,“人工智能最好的应用领域之一是金融领域,因为金融领域是唯一的纯数字领域”。*李开复:《对人工智能的看法》,《商学院》,2017年9月15日。当前,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已广泛运用于智能投资顾问、预测和反欺诈、征信与风控、安全监控预警、智能营销客服、投资决策、保险定价等方面。

据上述分析,人工智能对就业领域带来巨大冲击,这种新业态催生的劳动力需求远少于它排斥的现有就业领域的劳动力,从而造成更多的失业人口。据网易智能报道,“在未来,流行音乐将由机器制作”“AI(指人工智能)将替代音乐人”。*《AI替代音乐 专家称AI创造的音乐属于艺术》,网易,2017年9月26日,http:∥tech.163.com/17/0926/08/CV8C8HM500098IE0.html,2017年9月30日。“无论公职人员是否愿意,人工智能必然要替代部分公职人员工作,这是浩浩荡荡的历史大趋势。”*《人工智能时代,哪类公职人员会被替代》,《新京报》2017年7月6日,http:∥www.sohu.com/a/194298209_114988/,2017年10月20日。英国白金汉大学校长塞尔登预测,“未来10年会掀起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旧有的教育模式将会被摒弃,而人工智能将取代教师”。*《教育机器人风口将至 人工智能会取代教师吗,》中国智能制造网,2017年9月2日,http:∥www.gkzhan.com /news/Detail/104073.html,2017年9月25日。“许多人工翻译工作者感慨,作为翻译,看到人工智能+机器翻译时,我理解了18世纪纺织工人看到蒸汽机时的忧虑与恐惧”。*《人工智能替代人工翻译 机器翻译世界杯谁能赢?》,网易新闻, 2017年9月20日,http:∥tech.caijing.com.cn/20170920/4334445.shtml/,2017年9月30日。“机器人厨房助手使柜台点单信息通过一套配套系统直接传递给机器人,无需人工参与”。 “它的最大特点在于‘手艺’完全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能力”。*《汉堡机器人替代人类厨师?》,网易新闻, 2017年9月3日,http:∥www.myzaker.com/article/59ba3ba41bc8e0744d000001/,2017年9月30日。《中国经济周刊》援引一位专家的看法,“10年内,人工智能将取代50%人类的工作”。*《上海首例智能取代人工劳动的争议仲裁开庭,失业or转型?》,《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36期。还有网络报道“人工智能为招聘提升了效率”。*《未来,人工智能会代替你成为面试官吗?》,网易新闻,2017年9月4日,http:∥www.sohu.com/a/166475056_114778,2017年9月30日。更有甚者,中国泉州市丰泽区检察院还采用“人工智能”来化解当事人的心结。*《泉州市丰泽区检察院“人工智能”化解当事人心结》,《福建法制报》2017年9月22日,http:∥news.hxfzzx.com/fjxw/2017/0922/83904.html,2017年10月15日。《中国经济日报》发表一位专家观点称,“我们预计到2025年,基础财务可能会被机器人替代”。*《财务机器人来了,效率相当惊人,又一行业即将大洗牌》,《中国经济日报》2017年9月26日,http:∥news.sina.com.cn/o/2017-09-26/docifymenmt6954582.shtml,2017年10月15日。而虎嗅网报道,“在金融领域,一批人正在被人工智能取代,上演残酷大清洗”。*《在金融领域,一批人正在被人工智能取代,上演残酷大清洗》,虎嗅网,2017年10月5日。https:∥36kr.com/p/5079006.html/,2017年10月30日。现实情况表明,人工智能的冲击在当前乃至未来的一段时间中,将会极大地改变中国劳动力供需状况,从而严重影响中国劳动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

针对中国劳动力供给现状,不少专家早在上世纪末就认为中国劳动力的红利已趋于消失,因此必须通过其他方式来弥补因劳动力红利消失造成的经济效率的抵减。一些学者还认为,中国由于劳动力供不应求,且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已造成经济增长及发展的障碍,由此呼吁放松人口政策及延长退休年龄等。但根据笔者测算,到202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不会超过2.5亿人,如扣除2亿儿童少年,再扣除自愿失业及非适龄人口约2亿人,中国还应有7亿以上的适龄劳动人口。按照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的经验,中国有2亿职业农民就可以完成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工作。显然,余下的5亿劳动力在数量上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如将其投入到中国现有的第二、三产业,劳动力数量必然过剩。如果再加上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季节性失业、技术性失业、技能性失业、选择性失业等,当代中国的失业问题是极为严重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央才提出“创新创业”的战略,希望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解决失业问题,以促进经济发展。如果对“创新创业”没有正确的认识,特别是不考虑人工智能对当代中国劳动力供求的严重影响,仍在低端的服务业、制造业进行所谓创业,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代中国的失业问题。

第一,即使不考虑人工智能的发展,当代中国的劳动力数量在总体上也是过剩的,所以失业原因主要是总量性失业,其次才是结构性失业。特别是低端服务业、制造业本身就是当代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容易溢出劳动力的行业。再以中国第三产业中的主要行业——金融业为例,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2015年发布的数据,仅在2014年底,银行业离柜交易金额就达1762.02万亿元,同比增长31.5%,行业平均离柜业务率为77.78%,同比提高9.88个百分点。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的柜员配备比往年大幅减少。从2016年的数据看,我国银行业整体柜员减少的幅度呈现历史新高。至2020年,全国银行业从业人员将减至2008年的一半。*笔者数据根据国有商业银行年度报表整理而成。

第二,当代中国在高新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科技影响下,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中的传统行业已是失业的重灾区。低端服务业、制造业的可替代性强,劳动效率低,即使劳动力在这些行业就业,也将很快被重新抛向失业队伍,还会抵消高技术、高效率行业的就业及经济效率。如表1所示,无论何种产业,其越是低端的行业,越是如此。

当今社会中的低端服务业、低端制造业不能解决就业失业问题,还有一个潜在的因素,即是人工智能以极高的生产效率冲击低端服务业、低端制造业,从而淘汰这些行业的人员。根据《商学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投资者自主炒股盈利比例只有25%,但机器人投资顾问的综合轮动策略盈利比高达69%。2016年“双11”,支付宝智能客服小蚂答的自助率为97%,比2015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现在它每天可以处理200万至300万用户咨询。2017年,小蚂答客户满意率比人工客服还高出3个百分点。*《AI+金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商学院》2017年9月26日,http:∥finance.sina.com.cn/manage/mroll/2017-09-26/doc-ifymfcih5940700.shtml,2017年10月15日。而德勤机器人“小勤人”几分钟内就可完成一般财务人员几十分钟的工作量,而且可以每天24小时连续工作。*《财务机器人来了,效率相当惊人,又一行业即将大洗牌》,《经济日报》2017年9月26日,http:∥news.sina.com.cn/o/2017-09-26/docifymenmt6954582.shtml,2017年10月30日。

表1 各个行业岗位被取代的概率表

数据来源:根据牛津大学迈克尔·奥斯本等人调查报告整理。

第三,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会不断淘汰不合时代要求的行业,使第一、第二乃至第三产业中的一些就业人员面临技术性失业或技能性失业。所以,当代中国劳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总量性+结构性+社会性(周期、季节、摩擦、选择)+技能技术性”失业的困境。尽管总量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社会性失业可以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及劳动者的自我调节加以解决,如收紧人口政策、改革教育体制、加强就业教育、摆正就业心态、调配就业高低峰等,但“技能技术性失业”则难以通过上述方法加以控制。这是因为:第一,理论上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人工智能作为当代中国高新科技的代表,它形成的生产力是巨大的,它的发展不会受人的主观因素而被左右。第二,作为人工智能这类的高科技,任何国家都不会压制,而只会加强。事实证明,由于经济社会的强大需求,世界各国政府已竞相发展以人工智能为首的高科技,并取得显著的成效。第三,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科技是时代的进步,压制它只能使社会倒退。第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科技是学科体系的综合物,人们要认识和利用它一般很困难,需要漫长的认知过程和实践过程。所以,如果说当代中国面临的“四位一体”失业结构困境的前三项尚且容易解决,则第四项解决起来并不容易。这就形成了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科技成为影响中国劳动力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原因及难点所在。

二、人工智能影响劳动力供给侧的经济学分析

三、当代中国劳动力供给侧改革的措施

当代中国人工智能出现引发的就业失业问题,在本质上是劳动力供给侧应如何通过改革使之更加优化的问题。具体说来主要是解决好人工智能条件下形成的新型失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仅仅按照西方一些学者的理论将难以奏效。这是因为各种流派的西方学者其就业失业理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单纯主张通过各种途径促使经济增长来促进就业。当代中国的现实是,我们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已有大量的产能过剩,且产业结构不合理,不能再单纯地依靠经济增长来促进就业。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的促进下,一方面经济还将大力增长,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提高的劳动生产率又会大量排挤出劳动力。因此,解决当前中国的劳动力供给侧改革的问题,应当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就业失业理论,又借鉴西方经验,更要立足中国实践。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资本主义条件下失业的存在直接与劳动力商品的交换关系相联系,其本质是劳动力商品的相对过剩,即超过资本平均增值需要的劳动人口的过剩。*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726页。而相对过剩商品产生的物质基础在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使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从而排挤出大量的过剩劳动力。这就是所谓机器排挤工人的现象。此外,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社会分工、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单个工人的剥削以及资本结构内部的变化,都是工人失业的直接原因。但这些直接原因仍与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密切相关。马克思的这些理论尽管揭示的是当时社会的失业规律,但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失业理论认为,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造成失业的基本原因;资本积累不断地并且同它的能力和规模成正比地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值的平均需要的、因而是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同时,对劳动的需求,同总资本相比是相对减少,并且随着总资本量的增加以递增的速度减少。*蒋南平、黄珣:《马克思失业理论与西方主流失业理论:当代中国失业问题的解读》,《经济学家》2009年第1期,第48页。此外,马克思分析了技术进步会排挤工人及其补偿的问题。认为资本家使用机器,主要也是为了节约劳动成本,获得最大的资本增值。“资本借助机器的自行增值,同生存条件被机器破坏的工人的人数成正比”。马克思批判了“排挤工人的资本,会同时游离出相应的资本,从而可以如数雇佣被排挤的工人”的观点。认为由于可变资本的减少,社会对生活资料的需求下降,长期下去会形成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人失业。这样,“机器不仅在采用它的生产部门,而且还在没有采用它的生产部门把工人抛向街头”。*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495、507页。可见,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的核心,在于揭示了资本积累造成失业问题的本质,这完全符合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当然,这并不是说我国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失业现象在所难免,可以等闲视之,因为这有违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初衷,也有违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目标。所以,我们当前的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通过劳动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解决现实的就业问题。笔者认为按照相关学者的研究,应着力调整三大产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从而影响及调整劳动力供给侧结构,而不应单纯“为解决失业而解决失业”。*蒋南平:《应当重新审视第三产业的就业问题》,《政治经济学评论》2017年第3期,第132页。当前中国资本有机构成已有新的特点,如表2所示:

表2 中国三大产业资本有机构成

续表2

数据来源:笔者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整理

从统计数据来看,当前第一产业资本有机构成仍偏高,仍然可以游离出大量的失业人口。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资本有机构成接近,但第三产业的不变资本比第二产业投入更多,即是说两大产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存在的差异,主要在于不变资本投入的影响,而不在于产业的性质。所以,解决当前人工智能背景下中国的失业问题,关键在于调整高科技形成的不变资本的投入量,以优化资本有机构成在三大产业中的比例,由此才能解决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当代中国的失业问题。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当代中国劳动力的供给侧改革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而根据其理论具体则应注重下列几个方面:

(1)加强人工智能在当代中国各行业运用状况的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中国不少行业、企业与世界各国许多行业、企业一样,运用人工智能的状况已经如火如荼。可是,我们至今对总体的人工智能运用状况掌握不清、管理不力,这将造成难以掌握人工智能对劳动力供给侧的影响程度的情况,使得失业问题难以解决。

(2)做好人工智能对当代中国三大产业劳动力供给影响的预测。理论及实践说明,人工智能的巨大作用已逐渐呈现,它对劳动力供给侧改革影响尤其深远。从目前世界范围特别是中国的情况而言,人工智能发展十分迅速,其影响的扩散也十分迅速。要正确、精准地解决中国就业、失业问题并完成中国劳动力供给侧改革的任务,必须深入了解人工智能发展状况,特别是要做好其影响的预测,以便更好地为劳动力供给侧结构改革服务。

(3)制定人工智能的发展、运用的战略规划,引导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人工智能的发展基本上是按市场需求进行的,这势必造成发展的无序性、自发性及运用的盲目性。如果长期下去,必然造成人工智能对我国三大产业影响的无序性、失控性,造成劳动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困难。因此,由国家引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并将其优化配置在不同的产业是十分重要的。人工智能的巨大作用将极大地影响国家的实力,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应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在三大产业内部及三大产业之间对人工智能进行合理配置,使人工智能形成的资源结构优化,使三大产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呈现最佳状态,从而有利于中国劳动力的供给侧结构改革。

(4)大力培养人工智能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使人工智能在设计、制造、运用、控制、维护等各个环节能安全、健康、高效地进行。人工智能无论如何“智能化”,它终归是生产要素或生产资料,通过它制造的商品,其价值仍是“总体工人”劳动的结果。但当代“人工智能”的形成,是多种学科知识、技术及各个领域,如理、工、农、医等人才智慧的复杂综合体,更是影响和考量法、经、社会、人类、人口、环境、生态、文艺等各方面领域发展及人才智慧的复杂综合体。因此,要很好地、持久地发展及运用人工智能,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大力培养人工智能发展方面的高素质人才是优化中国劳动力供给侧结构、实现可持续劳动力战略的关键。

(5)利用人工智能所实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高效益,反哺被人工智能淘汰的劳动者。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使技术性失业、技能性失业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而且这种趋势会越来越严重。这是因为:第一,人工智能发展过快,范围太广,大多数劳动者一时难以适应;第二,人工智能的作用是一种全新的作用,一般劳动者难以掌握;第三,即使在岗的劳动者,对于人工智能的掌握,限于体力、精力、时间、专业性等,其学习成本很大;第四,人工智能促成的超高劳动生产率是同等工作的一般劳动者难以比拟的;第五,人工智能的就业新业态会呈现一般劳动者难以胜任、劳动力需求少的特点,等等。所以,在人工智能形成高效率的同时,必然排挤出大量的只具有一般技能的劳动者。而对于这些劳动者,我们必须反哺他们。可创造大量公益工作岗位让他们继续工作,给予社会补贴,使他们分享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技术成果,并以此为契机逐步达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目标。

猜你喜欢
失业劳动力供给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失业预警
无人机 会有时——飞行员的失业时代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不同类型失业青年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