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强
(山西省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骨科,山西 临汾 031400)
本文选择2015年4月~2017年9月我院接诊的160例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并研究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应用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并获得较高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流程及结果报告如下。
选择2015年4月~2017年9月我院接诊的160例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80例。参照组患者最大年龄86岁,最小年龄76岁,平均年龄(80.5±2.3)岁;女性37例,男性43例;参照组患者最大年龄87岁,最小年龄76岁,平均年龄(81.5±2.3)岁;女性36例,男性4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备研究价值。
对参照组患者给予关节置换手术,具体方法为:取侧卧,上方为患侧,坐骨神经联合腰丛阻滞,固定耻骨、腰骶联合,将患者身体与地面保持垂直;对患者术区皮肤进行消毒,采用髋关节外侧入路,将阔筋膜、皮下组织、皮肤进行切口,同时保护患者坐骨神经,将患肢进行内旋;对患者外旋肌群进行暴露,将股骨转子部附着处切断,将关节囊进行暴露;以T型切开,将股骨头取出,并将人工股骨头放置其中,将切口进行冲洗,引流管置入,最后将切口逐层关闭[1-2]。
实验组取仰卧位,在C臂监视下对患者进行复位闭合,在患者股骨大转子上方50mm处取直切口,将一根导针由大转子顶点向髓腔内置入;待侧位、正位透视导针位置准确后,将PFNA主钉沿导针置入,同时将瞄准器安装其中,将导针位置进行调整,即将其与患者股骨颈中轴偏后下方平行;对长度进行测量,并将螺旋刀片打入;待C臂透视合格后将锁定钉在股骨远端打入;将切口进行冲洗,放置引流,最后将患者切口逐层关闭[3]。
本文对160例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指标数据进行SPSS 19.0软件分析,手术相关指标以±s形式展开,t检验。P<0.05则记作组间指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意义;参照组患肢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均优于实验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意义。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s)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s)
组别 n 患肢完全负重时间(d) 住院时间(d) 卧床时间(d)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参照组 80 3±0.9 9±2.9 5±1.9 315±41 78±7实验组 80 58±9.9 17±1.9 28±2.9 183±19 52±9 t 49.4863 20.6387 59.3363 26.1270 20.3960 P<0.05 <0.05 <0.05 <0.05 <0.05
本文选择2015年4月~2017年9月我院接诊的160例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并研究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应用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通过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意义;参照组患肢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均优于实验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意义。
综上所述,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应用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前者可快速恢复髋关节功能,而后者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
[1]王传学,杜秀藩.双极人工股骨头与 PFNA 在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析[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4):492-496.
[2]张 鹏,杨 波,秦之威,等.人工股骨头置换与 PFNA-Ⅱ、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9):1252-1255.
[3]周迎锋,刘晓潭,路 坦,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动力髋部螺钉内固定术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对比研究[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9):693-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