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镇化地区不同生计类型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评价
——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

2018-01-19 06:38刘黎明袁承程任国平
中国土地科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集约生计耕地

马 聪,刘黎明,袁承程,任国平,3

(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193;2.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北京 100035;3. 湖南城市学院城市管理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以及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中国农村劳动力开始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户生计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以传统农业作为单一生计,而是开始向着非农化、兼业化、农业专业化方向发展,农户生计策略出现分化。农户作为农村最基本的经济活动主体和决策单元[1],也是耕地经营的主体,其生计策略改变与耕地利用有着紧密的关系,而耕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不仅关系生态环境和谐和耕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更与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2]。因此,研究城镇化背景下不同生计策略类型农户的耕地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改善农户生产行为,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市青浦区作为中国快速城镇化地区之一,是上海市西部比较典型的城郊农业区,由于土地流转和农业劳动力转移,其农户生计策略分化为多种形态,由此引发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基于此,本文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首先测算了不同生计策略类型农户的劳动集约度、资本集约度以及耕地利用集约度并分析彼此的差异,然后考虑数据可能存在的层次结构,采用多水平模型中的两水平方差成分模型[23]对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模拟,为实现快速城镇化地区农户生计转型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1 研究区概况

青浦区地处上海市西部,太湖下游,黄浦江上游,全区土地总面积为669.77 km2,占上海市总面积的1/10,地形东西两翼宽阔,中心区域狭长。境内地势平坦,为平原感潮水网地区,海拔高度在2.8—3.5 m之间。青浦区共3个街道,8个镇,辖184个行政村。据统计,2016年末全区户籍人口47.8×104人,其中非农人口35.0×104人,占全区总人口数的73.22%。2016年青浦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9.7×108元,其中完成农业总产值21.1×108元,实现粮食总产量7.3×104t,粮食播种面积15.0×104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1.7×104亩。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2.1.1 农户生计策略类型划分 依据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提出的可持续生计框架,生计策略是指人们为了实现自身的生计目标而制定的活动和选择的范围以及组合方式[24]。从已有研究来看,根据研究区域、时期以及目的等不同,农户生计策略类型划分的标准各不相同,参考已有研究成果[25-27], 本文根据农户的谋生方式、经济收入来源结构将农户划分为农业型、农业兼业型、非农兼业型和非农型4种类型。在青浦区农户实地调查中发现,该区自2006年起大力推行土地流转政策,促进了农户规模化经营模式的演进,该类农户土地面积多在20 hm2以上,需长期雇佣劳动力,将其生计策略定义为专业农业型;其他农业型农户则主要依靠家庭内部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土地面积一般在10 hm2以下,将其生计策略定义为传统农业型。综上所述,本文将样本区农户生计策略类型划分为传统农业型、专业农业型、农业兼业型、非农兼业型和非农型5种(表1)。

表1 农户生计策略类型划分标准Tab.1 Classi fi cation standards for rural household livelihood strategy types

2.1.2 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涵义及测算方法 耕地利用集约度是指单位时间单位耕地面积上非耕地投入的数量[28],包括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量,又可分为劳动集约度和资本集约度[13]。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测度方法有实物形态测度法和价值形态测度法[28]。为了便于量纲统一和对比分析,本文采用价值形态测度方法,时间跨度

式(1)中,I为耕地利用集约度,单位为元/hm2;A、K分别为劳动力投入总金额和资本投入总金额,单位为元;S为农户耕地面积,单位为hm2。其中,劳动集约度是通过农户实地调研以及在当地劳务市场调查获取的农户当年劳动力雇佣人数、劳动工时以及雇佣工资计算得到;资本集约度为种子、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的平均投入金额,各项生产资料的当年投入量和单价由农户调查获得。

2.1.3 耕地利用集约度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参照已有研究[3,13,16,18],构建农户个体和生计策略类型两水平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表2),农户个体水平主要从人口、经济、资源、区位等自身禀赋条件选取相关因素,第二水平以是否兼业将农户生计策略分为兼业和非兼业两种类型。

汽车某时刻的行驶状态,经过一系列的汽车动力学仿真,首先得到路段的各加速度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变化图以及x轴、y轴和z轴加速度合成图,即模m方向的加速度图,如图6所示。

2.1.4 两水平方差成分模型构建 多水平模型是一门集方差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为一体的多元统计分析新技术。两水平方差成分模型是多水平模型的一种,其基本形式为:

式(2)—式(3)中,i= 1, 2, 3,…,nj,表示水平一单位;j= 1, 2, 3,…,J表示水平二单位。β1是自变量x的固定效应;与普通线性回归模型不同的是,β0j在方差成分模型中是随机变量,γ00是其固定效应。eij和u0j分别为水平一和水平二的随机误差项,又称残差项,通常假定为2016年一年,公式如下:

表2 耕地利用集约度影响因素指标体系Tab.2 Index system of factors affecting cultivated land use intensity

进行两水平方差成分分析之前,首先要拟合零模型,其目的是检验数据是否具有层次结构,是否有引入第二水平自变量进行多水平分析的必要,其模型形式如下:

第一水平:yij=β0j+eij

第二水平:β0j=γ00+u0j

通过零模型运行结果可以计算得出组内相关系数ρ(Intra-Class Correlation,简称ICC):

该系数反映了水平一单位在水平二单位中的聚集性或相似性,同时测量出因变量的总方差变异中水平二单位之间的方差所占的比例[19]。

2.2 数据来源

2016年4月和8月,根据采样点具有代表性的原则,选取上海市青浦区4个镇(金泽镇、练塘镇、白鹤镇和重固镇)12个村为样本区,开展了两次农户实地调研。在调查中采用分层抽样法和参与式农村评估法,与农户进行面对面访谈,共发放372份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文化水平、年龄和就业情况)、现有土地资产及其利用情况(面积、作物、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家庭收入结构、农业生产工具数量等。回收有效问卷367份。此外,为了解区域土地利用总体情况,向青浦区农业技术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度访谈。

3 结果分析

3.1 不同生计策略类型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比较

根据式(1)计算得到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对同一生计策略类型农户取均值作为该类型耕地利用集约度的代表数值。结果显示,农户生计策略类型不同,其劳动集约度、资本集约度以及耕地利用集约度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图1),耕地利用集约度大小顺序为专业农业型(10432.08元/hm2)、传统农业型(8450.49元/hm2)、农业兼业型(8063.14元/hm2)、非农兼业型(6872.03元/hm2),劳动集约度和资本集约度排序与之基本一致。

图1 不同生计策略类型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比较Fig.1 Cultivated land use intensity of different types of rural household livelihood strategies

3.1.1 劳动集约度 不同生计策略类型农户劳动集约度大小顺序依次为专业农业型(1817.11元/hm2)、传统农业型(1138.24元/hm2)、农业兼业型(606.95元/hm2)、非农兼业型(454.21元/hm2)。主要原因是专业农业型农户耕地规模较大,一般常年雇佣年轻劳动力,且农忙时视情况可能还需要请一些临时工,因此劳动力花费金额较大;传统农业型和农业兼业型农户平时主要依靠家庭内部成员进行农业生产,只有在7、8月份农忙时雇佣临时工,传统农业型农户受年龄、人口数量的限制,雇佣的劳动力人数比农业兼业型农户多;非农兼业型农户耕地面积较小,家庭成员基本可以满足劳动力的需要,只在农忙时雇佣少量劳动力。

3.1.2 资本集约度 不同生计策略类型农户资本集约度大小顺序依次为专业农业型(8614.97元/hm2)、农业兼业型(7456.19元/hm2)、传统农业型(7312.25元/hm2)、非农兼业型(6417.82元/hm2)。主要原因是由图2可以看出,专业农业型农户在化肥、种子、农药等方面投入最低,而在农业机械方面投入最高,这是因为青浦区农业技术中心的相关人员会对规模化经营农户进行农业培训或技术指导,使其耕作更科学,以合理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量,利用更多先进的农业机械(如滴灌设备、打药机等)实现农业现代化经营模式;传统农业型、农业兼业型农户和非农兼业型受农业技术水平的限制,认为投入越多,产出越多,因此在化肥、种子和农药投入方面花费较多;农业机械投入方面,除去专业农业型,农业兼业型次之,因为兼业型的生计策略使得农业劳动力不充足,因此可借助农业机械,再次为传统农业型,因为该类型农户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业机械使用量不大,非农兼业型最低,因为耕地面积小,不适宜大型机械的操作,故该项投入花费最少。

图2 不同生计策略类型农户资本集约度比较Fig.2 Capital intensity of different types of rural household livelihood strategies

3.2 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本文将农户个体作为第一水平,生计策略类型作为第二水平,耕地利用集约度作为因变量,12个影响因素指标作为自变量在SPSS 21.0中拟合两水平方差成分模型,回归结果见表3。

3.2.1 拟合零模型 模型结果显示,代表生计策略类型间差异的常数项估计值()为1317.887,代表农户个体间差异的常数项估计值()为4101.616, P值均小于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不同生计策略类型农户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存在差异性,属于同一类型的具有相似性。根据式(4)计算得到组内相关系数ρ为0.2432,表明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总变异中有24.32%的变异是由生计策略类型不同引起的。因此,对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影响因素运用多水平模型分析是必要的。

表3 耕地利用集约度影响因素两水平方差成分模型回归结果Fig.3 Regression results of two level variance component model of factors affecting cultivated land use intensity

3.2.2 引入第一水平自变量拟合模型A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共线性检验进行自变量筛选,剔除“户主年龄”。将第一水平其余10个自变量作为固定效应纳入模型中。

模型A显示,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影响因素有农业收入比重、农业补贴、耕地面积、地块平均离家距离、农户离集镇距离等,均对耕地利用集约度起正向促进作用。农业收入比重越高(如农业专业型、传统农业型和农业兼业型等农户),说明农业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的地位越重要,越能够促进农户继续加大对耕地的投入来提高利用集约度,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来维持生计。

农户获取的农业补贴越多,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其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激励农户集约利用耕地资源。青浦区农业补贴主要包括水稻种植补贴、水稻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补贴、绿肥种植补贴、冬前深翻补贴、水稻病虫害防治药剂补贴、麦子赤霉病防治补贴、专用配方肥补贴、规模经营补贴等。专业农业型农户获取的农业补贴种类较多,一般包括上述所有补贴项目,其中,农机具购置补贴与规模经营补贴比重较高,该类农户从事农业规模化生产,农业收入是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农业补贴越多,越能激励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单位耕地面积上投入越大;传统农业型和农业兼业型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次之,其农业补贴主要包括种植水稻、绿肥、小麦获取的农药、化肥、良种补贴以及冬前深翻等补贴项目;非农兼业型农户耕地面积较小,不适宜机械化作业,主要种植蔬菜,种植粮食的户数较少,因此获取的农业补贴总额相对不多,耕地利用集约度最低。

耕地面积越大,如专业农业型农户,除去必要的劳动力投入以外,需要更多的省工性投入(如插秧机、收割机、打药机等农业机械)以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因此对耕地的投入较大; 地块离家越远,运输成本越大,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单位耕地面积上投入增大。

农户离集镇越远,获取的非农务工机会减少,表明家庭倾向农业方向发展,如专业农业型和传统农业型农户,平均离集镇距离分别为16.709 km、19.543 km,耕地利用集约度较高,而农业兼业型和非农兼业型农户倾向兼业化方向发展,平均离集镇距离分别为12.914 km、10.640 km,两者耕地利用集约度比前两者低。

其他5项因素对耕地利用集约度影响不显著,原因可能是户主文化水平高低并不能完全决定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大小,非农兼业型农户户主文化水平在4种生计策略类型中较高,但其主要依赖非农收入维持生计,耕地面积较少,不适宜大型农业机械作业,因此单位耕地面积资本投入不高,主要依靠家庭内部劳动力,因此雇佣劳动力成本低,可以看出,非农兼业型农户的耕地利用比较粗放;上海市经济发达,农户收入水平较高,在农忙时有足够的积蓄用来雇佣劳动力和租用农业机械,因此家庭务农人口数量和农业生产工具数量的多少并不会影响单位耕地面积上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年总收入包括了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由于不同生计策略类型农户的家庭发展重心不同,总收入的高低不能表明在耕地上的投入多寡;土壤质量与耕地利用集约度成反比,质量越差,投入越多,问卷中农户对土壤质量的打分多在3—5分之间,表明土壤条件良好,对农业生产没有显著的影响。

3.2.3 引入第二水平自变量拟合模型B 模型B显示,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不仅受农户个体水平的影响,而且与生计策略类型水平的因素有关:自变量“是否兼业”的回归系数符号为负,表明兼业型农户的耕地利用集约度比非兼业型农户的低。这与事实相符,非兼业型农户以农业收入为主,因此需要加大耕地投入以获取经济利益维持生计;而兼业型农户有非农收入作为补充,因此对耕地的利用相对粗放。

3.3 模型效果评价

三个模型的拟合信息显示,-2受约束的对数似然值、AIC、AICC、CAIC、BIC等各项信息准则随着新自变量的加入而降低,说明变量的纳入是合理的,有助于模型解释更多的结局变量中的变异[20]。

表3中,在零模型基础上引入第一水平自变量拟合模型A,结果显示:和分别由4101.616和1317.887下降为1883.742和589.603,说明第一水平自变量能解释水平一变异的54.073%(1 - 1883.742/4101.616 = 0.54073)和水平二变异的55.261%。

由表3还可知,水平一和水平二的方差在模型B中仍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考虑增加其他的自变量来解释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异。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本文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采用价值形态测度方法对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包括劳动集约度和资本集约度)进行了核算,运用两水平方差成分模型对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评价了模型拟合效果,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不同生计策略类型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大小顺序为专业农业型、传统农业型、农业兼业型、非农兼业型,劳动集约度和资本集约度排序与之基本一致。

(2)两水平方差成分模型结果显示:不同生计策略类型农户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存在差异性,属于同一类型的具有相似性,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总变异中有24.32%的变异是由生计策略类型不同引起的;农业收入比重、农业补贴、耕地面积、地块平均离家距离、农户离集镇距离等第一水平变量、是否兼业等第二水平变量是影响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显著因素,第一水平自变量均对耕地利用集约度起正向促进作用,第二水平自变量回归系数符号为负,表明兼业型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比非兼业型农户低。由此得出耕地利用集约度不仅与农户自身禀赋有关,而且也受到生计类型的影响。

(3)模型拟合效果评价表明,两水平方差成分模型适合数据结构存在层次性的问题分析,为耕地利用集约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新思路。

4.2 政策启示

(1)继续大力推行农业补贴政策,促进耕地资源集约化利用。青浦区推行的农业补贴政策不仅提高了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防止了土地抛荒现象的发生,而且促进了耕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尤其是农业专业型农户,该类农户伴随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而产生,形成了规模化经营模式,耕地利用集约化程度高。因此,继续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物质和资本支持是促进耕地资源集约化利用的必要手段。

(2)加强农民农业技术指导,科学投入耕地资源。由上述结论得出耕地利用集约度与农户自身条件有关,而耕地集约利用需要技术支持,因此提高农户的农业技术水平尤为重要,特别需要注重对传统农业型和农业兼业型农户的农业技术支持,例如开展专业培训会或到实地进行技术指导,引导农户对耕地资源进行科学投入和管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采用更多省工性投入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提高农业收入比重,促进农户集约利用耕地的良性循环,同时保障生计安全。

(3)引导耕地资源合理分配,防止耕地粗放利用与抛荒。上述结论中表明耕地利用集约度不仅与农户自身条件有关,更与其生计类型有关,耕地资源在不同生计策略类型农户间的合理分配至关重要:对于非农兼业型农户,户主文化水平较高,应当采取鼓励政策使其向非农化方向发展,转出多余耕地给农业型农户;农业兼业型农户以农业收入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并且家庭整体劳动能力高,因此可引导该类型农户转入更多的耕地,扩大种植规模,向农业专业化方向发展。由此一来,可以促进耕地资源合理分配,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实现农户生计转型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

[1]郝文渊, 杨东升, 张杰, 等. 农牧民可持续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关系研究——以西藏林芝地区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10):37 - 41.

[2]王帅, 曲长祥, 冯翔迪. 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2,43(5):142 -147.

[3]吴郁玲, 顾湘, 周勇. 农户视角下湖北省耕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土地科学, 2012,26(2):50 - 55.

[4]Herzog F, Steiner B, Bailey D, et al. Assessing the intensity of temperate European agriculture at the landscape scale [J]. 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 2006,24(2):165 - 181.

[5]Hao Haiguang, Li Xiubin, Tan Minghong, et al. Agricultural land use intensity and its determinants: A case study in Taibus Banner,Inner Mongolia, China[J].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2015, 9(2):308 - 318.

[6]石红彦. 生态脆弱区耕地利用集约度评价——以陕西省米脂县为例[J].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14,24(S2):230 - 233.

[7]Xie Hualin, He Yafen, Zou Jinlang, et al. Spatio-temporal difference analysis of cultivated land use intensity based on emergy in the Poyang Lake Eco-economic Zone of China[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6, 26(10):1412 - 1430.

[8]van der Sluis T, Pedroli B, Kristensen S B P, et al. Changing land use intensity in Europe-Recent processes in selected case studies [J].Land Use Policy, 2016, 57:777 - 785.

[9]张琳, 张凤荣, 吕贻忠, 等. 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规律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41(12):4127 - 4133.

[10]李兆亮, 杨子生, 邹金浪. 我国耕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4,35(1):88 - 92.

[11]Liu Guangsheng, Wang Hongmei, Cheng Yingxuan, et al. The impact of rural out-migration on arable land use intensity: Evidence from mountain areas in Guangdong, China[J]. Land Use Policy, 2016, (59):569 - 579.

[12]Khanal A R, Mishra A K, Bhattarai M.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weather risk on land use intensity: A nonstationary and dynamic panel modeling approach[J]. Land Economics, 2017, 93(1):40 - 58.

[13]王秀圆, 阎建忠. 山区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及其影响因素——以重庆市12个典型村为例[J]. 地理研究, 2015,34(5):895 -908.

[14]王建庆, 冯秀丽, 李加林, 等. 浙江省耕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水土保持通报, 2014,34(6): 270 - 276.

[15]李芹, 陈海, 王国义. 耕地集约度时空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22(S2):195 - 197.

[16]赵京, 杨钢桥. 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影响因素典型相关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20(10):103 - 108.

[17]宋利利, 秦明周, 陈瑜琦, 等. 基于县级面板数据的河南省耕地利用集约度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 水土保持研究,2016,23(4):239 - 244.

[18]花晓波, 阎建忠, 王琦, 等. 大渡河上游河谷与半山区耕地利用集约度及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13,29(20):234 - 244.

[19]杨珉. 多元分析的发展——多水平模型简介[J]. 中国卫生统计, 1994,11(5):32 - 35.

[20]张文彤. 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61 - 64.

[21]杨维鸽, 陈海, 杨明楠, 等. 基于多层次模型的农户土地利用决策影响因素分析——以陕西省米脂县高西沟村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25(4):646 - 656.

[22]Lopez-Carr D, Davis J, Jankowska M M, et al. Space versus place in complex human-natural systems: Spatial and multi-level models of tropical 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 (LUCC) in Guatemala [J]. Ecological Modelling, 2012, 229(SI):64 - 75.

[23]李晓松, 倪宗瓒. 两水平方差成分模型与线性回归模型关系的探讨[J]. 中国卫生统计, 1999,16(1):15 - 17.

[24]DFID.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Guidance Sheets[R].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1999.

[25]吴莹莹. 农户生计多样化和土地利用变化[D]. 重庆:西南大学, 2009.

[26]徐定德, 张继飞, 刘邵权, 等. 西南典型山区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关系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37(9):118 - 126.

[27]赵文娟, 杨世龙, 王潇.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研究——以云南新平县干热河谷傣族地区为例[J]. 资源科学, 2016,38(1):136 - 143.

[28]李秀彬, 朱会义, 谈明洪, 等. 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测度方法[J]. 地理科学进展, 2008,27(6):12 - 17.

猜你喜欢
集约生计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BY THE SEA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地还种不种?故土不再是唯一生计——搬迁后农民生产方式变迁报告
耕地时节
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早期鲜卑生计方式探讨
冰天雪地的生计与浪漫
浅谈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集约转型 小城镇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