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欣 王明锋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46例错畸形患者, 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奇偶排序, 奇数患者作为观察组, 偶数患者作为对照组, 每组2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3例, 女10例;年龄11~18岁, 平均年龄(14.5±3.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2例, 女11例;年龄13~16岁, 平均年龄(14.5±1.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及排除标准:①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制定的错畸形的相关诊断标准[2];②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 并签署知情同意承诺书,本研究已获本院批准;③排除牙周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不全患者。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正畸支抗治疗, 首先对患者牙齿情况进行检查, 并对牙周、龋洞等口腔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 治疗恢复后对患者进行常规牙周清洗, 然后进行一般正畸支抗治疗, 并告知患者如何佩戴支抗装置, 并且每日起床后、睡觉前、三餐后进行刷牙, 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同时应禁止食用生硬、辛辣、冰冷等刺激性食物, 告知患者定期到医院复诊的时间。
观察组患者接受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 治疗前采用X线对患者牙齿情况以及植入处的骨量情况等进行扫描观察,确定微螺钉种植体植入的具体部位并对患者牙周进行清洁后行局部麻醉, 于植入部位行切口约2 mm并将微螺钉种植体植入, 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 并告知患者遵从医嘱进行护理。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评分情况。经治疗后第2个月,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显效:患者牙齿排列整齐、自然美观, 牙功能恢复良好,面型极大改善;有效:患者牙齿排列整齐、自然美观, 牙功能基本恢复, 面型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牙功能、面型均无任何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采用Eichner分类法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评分情况, 满分均为10分, 分值越高说明患者咀嚼功能、语言功能恢复情况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显效18例、占比78.26%, 有效5例、占比21.74%, 无效0例、占比0,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 显效12例、占比52.17%, 有效7例、占比30.43%, 无效4例、占比17.39%, 总有效率为82.6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81, P<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牙周不适1例、占比4.35%, 食物塞牙1例、占比4.35%, 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7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牙周不适4例、占比17.39%, 根尖吸收1例、占比4.35%, 食物塞牙3例、占比13.04%, 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4.78%;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600, P<0.05)。
2. 3 两组患者治疗后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评分对比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咀嚼功能评分为(9.12±0.38)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4±0.59)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214,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为(9.48±0.4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48)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942, P<0.05)。
综上所述,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应用价值较高, 有效的促进了错畸形患者牙齿形态及功能的恢复, 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