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理中汤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阳虚盗汗验案

2018-01-19 23:38赖伟萍杨珺超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自汗干姜温阳

赖伟萍 杨珺超

1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6

盗汗,据《内经》记载称其为寝汗,是指寐则汗出,醒则汗止,自不知觉的一种病症。自朱丹溪提出“自汗属气虚……阳虚……盗汗属血虚阴虚”这一病理性的概括后,后世医家皆奉其为金科玉律,每遇患者身患盗汗和自汗之疾时,盗汗多责之阴虚,治以养阴为法,自汗证多责之阳虚,治以温阳为法。笔者尝遇一阳虚盗汗患者,治以附子理中汤,得获佳效。

钱某某,女,58岁。2017年3月7日首诊。反复咳嗽咳痰10余年,常伴汗出,低热,夜间为甚。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次就诊于各大医院,经西医系统治疗后胸闷气急、咳嗽咳痰症状已明显好转,唯夜间盗汗频作,汗湿浸衫,继而影响睡眠。既往就诊,中医医师皆以滋阴降火、固表止汗法治疗,疗效均不理想。刻下诊见咳嗽痰粘,夜间寐时常有汗出,醒后即止,伴低热,自觉汗出部位粘滞不爽,尤以头项部及两侧大腿内侧汗出明显,汗出畏寒,小便清长,纳食减少,口干喜热饮。四肢不温,面色白。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四诊合参,辨证为脾肾阳虚,卫表不固而发盗汗,治宜温中健脾,固表止汗,予附子理中丸合玉屏风散加减,详方如下:党参、白术、防风、半夏、浙贝、茯苓各12g,炮附子(先煎)、干姜各9g,黄芪30g,陈皮、甘草各6g。5剂。每日2次温服。3月14日二诊:患者诉汗出情况改善,出汗量较前减少,四肢转温,已无低热,胃纳转佳,咳嗽咳痰减轻,仍有夜间尿频,面色稍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笔者斟酌其症变化后,认为方中固表止汗之力增强,故在原基础上黄芪加量至60g,另加海螵蛸、浮小麦、糯稻根、五味子各12g,大枣15g,麦冬30g。5剂。每日2次温服。3月21日三诊:患者述服上药后,盗汗痊愈,咳嗽基本消失,睡眠可,无嗜睡,面容红润,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效不更方,再服7剂,以期巩固疗效。

按:本例之盗汗,汗出虽多,但患者平素精神尚可,无气短、便溏之候,与常见气虚不固之盗汗不同,乃阳虚之象。治以温阳益气固表,方用附子理中汤合玉屏风散加味。附子理中汤由附子、人参、干姜、白术、甘草组成,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中寒、内伤、腹泻、腹痛、消渴、胁痛、腰痛、浮肿、喘证等病。方中,附子具有补虚回阳,温中散寒的作用,可温阳健脾,温中补虚,干姜则温中散寒、温运脾阳,二者共为君药。党参具有补脾胃的作用,治疗中虚;黄芪、白术、防风三者合而为玉屏风散之意,功可益气固表止汗,方中黄芪补脾升阳益气,茯苓与白术、黄芪相伍健脾益气,脾气健运,津液生化有源。黄芪合防风走表祛风并御风邪而不伤正,合党参、麦冬补气养阴。半夏与浙贝相伍燥湿化痰止咳,此七者共为臣药。大枣甘温,五味子酸温,酸性收敛,汗为心液,两药合用,益心阴,宁心神,除心烦,又可滋阴益气敛汗;浮小麦、糯稻根合用为治汗病专药,加强止汗之功;陈皮理气健脾兼化痰之力,海螵蛸通利小便兼敛汗之效,共为佐使药。另外,笔者认为需重视对本病的预防与调护,嘱患者可适当温补,忌食寒凉食品,注意保暖,适当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猜你喜欢
自汗干姜温阳
自汗、盗汗试试浮小麦汤
阴寒体质化痰除湿需补阳温阳
告别自汗用牡蛎,四季都轻松
从《神农本草经》论述干姜在经方中的应用
UPLC-TQD-MS法探讨关木通配伍干姜减毒存效机制
浅谈干姜在热证中的运用
温阳解郁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抑郁症30例
益气温阳法治疗心力衰竭30例
温阳法与扩张型心肌病的相关性研究